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资源现状与提高策略

2015-03-20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张 彤

1 “双师”素质的内涵界定

教育部关于“双师”素质一词,先后在三个文件中出现,2000年,《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 (高教司函[2000]36号文件) 第一次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一词,文件对其内涵做了初步界定;同年,《关于印发〈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体系〉和〈高职高专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 (征求意见稿)》 (教高司[2000]49号)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的三个认定条件;2004年,《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 (教高厅[2004]16号) 进一步完善“双师”素质的认定标准。根据文件精神,“双师”素质教师应为专职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不在范围之内。同时,在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资格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以下几项条件:一是要具有一定年限的本专业工作经历;二是主持或者参与过一定数量的应用技术项目;三是具有本专业中级或者以上的专业职称;四是具有教育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有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五是具有实践教学相关工作经历。

2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关于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不断出台,各类培训项目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初步形成,职业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总体得到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还存在着院校之间不均衡、院校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各类上报数据比例达标而实际能力不达标、各类培训质量有待提高、教师技能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等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层面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系统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各级政府和各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部分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也陆续出台了“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缺少政府层面宏观导向性的指导文件,院校之间缺乏统一的“双师”素质教师管理标准和管理机制,部分院校在“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管理实践中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在“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定标准、职称评聘条件、政策待遇等方面还存在标准多样性的问题,甚至存在着部分高职院校使用本科院校标准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建设“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素质教师身份转变的热情。

2.2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相对落后

高职院校中“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绝大多数是通过外部引进、聘用和内部培养、培训两种途径建设完成的。外部引进的教师,在进入学校以后,受到学校内部职称评聘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影响,教师的工作重点发生转移,由企业一线向课堂教学转变,由技术技能提高向学历学位提高转变,由技术技能研究向论文课题研究转变,不再关注企业发展动态和技术进步,因此技术技能逐渐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内部培养和培训的教师,一方面由于学校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政策和管理机制,存在培训机会少、培训时间短、缺乏行业企业等社会资源的介入等问题,培训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师,受到行业企业特殊性的限制(比如财经金融、医疗卫生等行业)和特殊工作岗位的限制(比如科技研发项目等),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顶岗,因此教师通过顶岗实习提高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只能是浅显和表层的。

2.3 教师自身对高职教育的本质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大多数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教育转制升级而来,因此,部分教师习惯了原来以讲授理论课、公共课为主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这些教师还不能适应技能型、专业型的课程,而且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年龄老化等的制约,转向新领域的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缺乏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很难形成先进、完善的高职教育理念,最终导致部分教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认识不足,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内涵不能充分阐释,对“双师”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热情和兴趣提高“双师”素质,这一现象在公共基础课教师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2.4 企业兼职教师的质量难以保证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操作水平不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兼职教师加入到高职教育教学的队伍中来。但是由于企业兼职教师存在着缺乏高职教育理论知识及教学经验、工作流动性大等问题,高职院校在企业兼职教师管理中还存在着选聘程序不规范、管理措施难落实等诸多问题,导致企业兼职教师质量不高,影响了“双师”素质的整体水平。

3 推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设思路。根据这一思路,“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3.1 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认证标准、聘用政策、政策待遇、培训政策和职称评聘政策等方面内容。在制定政策中,要注重指导性、统一性、导向性和连贯性,各类高职院校要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出台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制度。

同时,政府层面还要出台高职教师教学专业标准,规范“双师”素质的资格认证标准。教师教学专业标准是评判教师“双师”素质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授课质量和教师自我发展的手段。为了准确把握专业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积极出台教师专业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教师出台细化的专业行业标准势在必行。因为只有细化专业标准,才能确定专业核心能力,才能规范各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认定。

3.2 高职院校要改变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需要转变管理思路和管理方式,引导教师向“双师”素质方向转变。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学习引导,根据教育部文件对于“双师”素质概念的界定,侧重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专业研究成果、社会服务能力和职称资格,改变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双师”素质的认定比较简单教条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教师素质与操作技能简单叠加的认定标准的做法,通过对“双师”素质内涵的解读和制度的制定,引导教师在重视本专业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高专业素质、丰富行业经验,做到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与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双师”素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改革教师管理方式。比如对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即根据学校的实际工作需要核定编制标准,定期调整,并重点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所占的比例份额。同时完善以“双师”素质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比如在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中增加教师专业实践考核内容,在教师绩效考核标准中增加专业实践的时间、任务,强调专业实践任务的数量和完成质量等。

3.3 创新培养模式,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教师培训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是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加大培养和培训力度,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是目前促进“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政府层面上,要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比例,同时搭建平台,组织各层次、各类别的专业培训;在学校自身层面上,要丰富培训形式,通过教师顶岗实习、教师技能大赛、技师培养工程、校企合作项目和科技研发项目等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

3.4 提高外聘兼职教师质量

健全外聘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及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简便易行、既切合实际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调控的管理办法,把握企业外聘兼职教师管理的主动权。

首先把好选聘源头,注重引进优秀人员,重点聘请专业素养比较高、有对应专业的实践经历、工作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其次要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健全常规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统筹指导和管理各专业外聘企业兼职教师;第三要加强教学检查和管理考核,制定符合外聘教师管理需要的管理制度,细化教学任务的安排和聘后的监管流程。加强对外聘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由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考核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校内外督导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反馈,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兼职教师对受聘学校的认同度和教育教学水平。

[1]刘素婷,王久梅.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20):69-71.

[2]孙泽文,叶敏.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索[J].职教论坛,2009(15):23-25.

[3]杨晋.浅谈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企业兼职教师管理[J].职业,2013(30):45-46.

[4]何定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9):66-69.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教师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