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层被忽视的寓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象征分析

2015-03-20潘伟利严蓓蓓

巢湖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开元孟浩然

潘伟利 严蓓蓓

(1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6)(2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一层被忽视的寓意——“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象征分析

潘伟利1,2严蓓蓓1,2

(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2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当前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的分析,主要集中于景象描写的壮阔,而对其寓意则少有提及。从全诗意境的统一、创作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干谒的需要等角度看,此联以洞庭湖象征国家,以洞庭湖浩大水势象征盛唐强大国力,以洞庭湖对云梦泽的滋养象征大唐帝国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恩泽。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象征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广为流传,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更是家喻户晓,后人常将其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提,仇兆鳌引《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然莫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1]

同仇兆鳌一样,人们在赞叹孟浩然笔下所描绘的洞庭湖壮丽景象的时候,多倾向于认为是实景描绘,较少言及其象征的寓意。梅尧臣《续金针诗格》:“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意含蓄,方入诗格。”[2]黄庆萱解为:“无论诗的创作或欣赏,都要在表面的意象之外,阐发或领会其潜存的旨趣。”[3]按此理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景象描写当是“外意”,那么其“内意”应该是什么?孟浩然写作此联仅仅是要向张丞相歌颂洞庭美景吗?前两联的景物描写是如何向后两联表达干谒意图过渡,从而使全诗浑然一体的?

从“气”和“云梦泽”的关系看,“气蒸云梦泽”象征大唐恩泽滋养周边民族。此处“气”为“水气”,其作用《老子》已有言明“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即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与世无争。开元年间尊崇道教,此时士人对此当不陌生。“蒸”有“笼罩”意,在句中与“气”联用当作“滋养、沾润”解。这一用法在唐前及唐代诗文中不乏其例。如张华“阴阳陶蒸,万品一区”[4],嵇康“蒸灵液以播云,据神渊而吐溜”,李善注“言山能蒸出云,以沾润万物”[4]。唐代诗文中,有独孤及“和气蒸万物,腊月春霭吐”[5];杨巨源“光动泉心初浴日,气蒸山腹总成春”[5];齐己“洞庭栽种似潇湘,绿绕人家带夕阳。霜裛露蒸千树熟,浪围风撼一洲香”[5]。也即苗永川所说:“气蒸,写出湖的丰厚蓄积,仿佛整个云梦泽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6]

以上诗文中的“气蒸”均谓水气滋润自然万物,在此基础上多用来象征皇帝恩泽。《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逸注:“言湛湛江水侵润枫木,使之茂盛,伤己不蒙君惠而身放弃,曾不若树木得其所也。”[7]至梁周舍《上云乐》词:“陛下拨乱反正,再朗三光,泽与雨施,化与风翔。”[8]徐贤妃上疏唐太宗:“愿陛下布泽流人,矜弊恤乏,减行役之烦,增湛露之惠。”[9]《旧唐书·后妃上》:“(杨贵妃)有姊三人,皆有才貌,……并承恩泽,出入宫掖,势倾天下。”[9]还有柳宗元《为王京兆贺雨表》四篇,更是屡屡将雨露与圣恩相配。结合梅尧臣内外意之论,诗人以洞庭湖象征大唐,云梦泽是洞庭湖的外围,也即大唐周边,言洞庭水面广阔即言大唐疆域辽阔;言洞庭之气滋养云梦,实为象征大唐恩惠与德泽滋养周边民族。所以,以此句象征大唐与周边关系,既符合“气”与“云梦泽”的滋养关系,同时符合“洞庭湖”和“云梦泽”的位置关系。

如果说“气蒸云梦泽”重在描绘洞庭湖的广阔水面,那么“波撼岳阳城”当重在突出其浩大水势,诗人以洞庭湖象征大唐,以洞庭之浩大水势象征大唐盛世局面和国势国力。[10]以湖海象征天下、国家,在唐代不乏其例。如“四海”象征国家,有李世民“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5];白居易“佳时莫起兴亡恨,游乐今逢四海清”[5];刘禹锡“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5];李商隐“东人望幸久咨嗟,四海于今是一家”[5];其他类似象征如宋之问“二百四十载,海内何纷纷”[5];李諲“边尘不动,海水无波”[11]喻太平,独孤及“斩鲸安溟波”[5]喻“安史之乱”的平定。

这正如朱光潜对王昌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5]的分析,他认为“这里的‘昭阳日影’便是象征皇帝的恩宠。‘皇帝的恩宠’是‘内意’,是‘理’,是一个空泛的抽象概念,所以王昌龄拿‘昭阳日影’一个具体的意象来代替他。‘昭阳日影’便是‘象’,便是‘外意’。”[12]以此类推,言洞庭水势浩大当为诗人“尽象”之“外意”,以此象征帝国国势方为其“尽理”之“内意”。

以上是结合意象本身所作的分析,就该诗而言,将此联理解为象征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理解为象征是意境统一的需要

该诗颈联、尾联的“内意”是诗人自身状况的表达,与之相应,前两联的“内意”自然也应当是一种社会环境,而不是纯粹的自然环境。

关于意境的统一,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一诗是很好的例子。“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5]从其“外意”看,全诗句句都在讲新娘准备拜舅姑一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若不是题目我们或许真的会信以为真。通过题目,发现其“内意”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临近科考,心中忐忑,遂呈此诗,以新娘自比,以夫比张,以舅姑比主司,就及第前景探听虚实。”[13]此诗之妙在于其“内意”也是完整而统一的,前两句交代临近科考,后两句交代心中忐忑。内外意是并行不悖的两条线,并非到了后两句才表露内意。

以此看孟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之“内意”是要表达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考虑到全诗内外意两个意境的完整性、统一性,前两联就不应是纯粹的景物描写,而应该是一种社会环境,而且是一种让自己产生想做官的冲动的社会环境。若以洞庭湖象征大唐,则首联“湖水平”可理解为国家的安定,“涵虚混太清”可以认为是大唐社会的兼容并蓄。颈联、尾联则象征诗人想要投入到大唐社会中去有所作为,却无人引荐。如此,可使全诗意境统一,从而避免后两联突然出现“内意”的负赘感和突兀感。

2 理解为象征是创作时况的反映

此诗当前有作于开元四年、开元二十一年和开元二十五年三说,但开元年间无疑。将颔联理解为象征,不管是从周边关系还是从国内情况来看都是符合开元时况的。

2.1开元时期的周边关系

唐前期,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者抛弃了华贵夷贱的民族偏见,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14]。其“德泽”主要有唐初至开元,唐庭以“宗主国”身份通过包括政治册封、派兵维稳、公主联姻、软力吸引等多种方式示其恩泽。

政治册封方面,到开元年间置黑水都督府止,“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南、南方共设置了856个羁縻府州,是开元时期内地府州(328个)的2.6倍。……这些羁縻府州的首领常常既是朝廷的‘都督’,又是本族政权的国王或可汗。但其王位或汗位必须得到朝廷的册封或认可,新王或可汗继位须经中央册授方为合法。”[15]刘禹锡《送源中丞充新罗册立使》有“想见扶桑受恩处,一时西拜尽倾心”[5],虽是中唐时况,想必盛唐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派兵维稳方面,在东方,唐庭袒护新罗,先后派军于660年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在西南方,712年册封第四代南诏王为“郡王”,735年(开元二十三年)又支持第五代南诏王吞并其他五个部落,建立南诏国。公主联姻方面,公主下嫁是“天可汗”对番臣的恩宠,“安史之乱前有太宗弘化公主嫁吐谷浑可汗,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中宗金城公主嫁吐蕃,玄宗时先后有固安、永乐、交河、燕郡、东光、东华、和义、静乐、宜芳公主嫁给了契丹、奚、突骑始、宁远等国。”[16]此外,伴随公主同去的还有大唐丰厚的赐物。软力吸引方面,唐朝的软力包括璀璨的文化、发达的政治与法律制度、完善的官僚机构、繁荣的经济等。“唐廷向外国使节及其随行人员提供了多种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接受儒家经典和其他文史著作,参观国子监了解学生如何接受儒家思想教育,在获得准许之后在京城购物,参加宫廷宴会、新年庆典、皇帝祝寿等各种官方活动。在唐的普通外国人也有机会充分体验中国文化与物质生活。”[17]

大唐帝国的恩泽,使得周边民族纷纷遣使朝贺、谢恩。王维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5];韦应物称“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溢四鄽”[5];卢象有“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5];李肱有“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岁”[5]。诚如史书所言“西蕃君长,越绳桥而竞款玉关;北狄酋渠,捐毳幕而争趋雁塞。……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9]

2.2开元时期国内情况

从当时国内形势看,“开元盛世”下国泰民安。《旧唐书·玄宗纪》“我开元之有天下也……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戴白之老,不识兵戈。虏不敢乘月犯边,士不敢弯弓报怨……年逾三纪,可谓太平。”[9]

这一盛世局面为中晚唐诗人吟咏怀念。最为形象的莫过于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1]。此外,他还有“安得更似开元中,道路即今多拥隔”[1]、“武德开元际,苍生岂重攀”[1]。刘禹锡有“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5];鲍溶“忆昔开元天地平,武皇十月幸华清”[5];韦应物“捧藻千官处,垂戒百王程。复睹开元日,臣愚献颂声”[5],“君不见开元至化垂衣裳,厌坐明堂朝万方”[5];白居易“政和世理音洋洋,开元之人乐且康”[5];李涉“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5];温庭筠“忆昔开元日,承平事胜游”[5]。

今天的学者也已注意到此诗与时代状况的关系,如周啸天“湖水呈现的这种活力、这种气象,就使人联想到时代脉搏——盛唐气象。”[18]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诗人有意为之呢?如“关关雎鸠”,黄庆萱认为“不仅是描写一片风景而已;它是经过诗人选择并且赋以‘关雎求偶’的主题概念而形成文学上的‘象征’”[3]。萧涤非先生将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进行对比,指出其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孟句偏重于自然宇宙意识,较客观的夸饰,境界尚实;杜句偏重于社会地理意识,夸饰中主观想象的成分较多,境界偏虚。这与孟浩然生于大一统唐帝国全盛时期,而杜甫写此诗时正逢社会动乱、家亡国破、乾坤不宁之际的社会时代背景有关。”[19]陶文鹏更进一步,“杜诗在雄浑中透出苍凉悲壮,带着安史乱后分裂动荡的时代色彩;而孟诗雄壮开阔的气象,则象征着兴旺发达的开元盛世”[20]。

3 理解为象征是歌颂张丞相的需要

把颔联理解为象征时代环境,是孟浩然对张丞相政绩的歌颂,也是干谒的需要。

如诗题所示,本诗的写作是有预设读者的,而且是唯一的预设读者——张丞相。虽其人是张说还是张九龄尚无定论,但作为干谒诗,在诗中称颂干谒对象是其应有之义。以杜甫干谒诗为例,“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5]称颂哥舒翰;“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5]称颂郑审;“王国称多士,贤良复几人。异才应间出,爽气必殊伦”[5]称颂鲜于仲通。李白以“但仰山岳秀,不知江海深”[5]称颂崔侍郎,高适以“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5]称颂李林甫。

王佺在分析了孟郊、杜甫等人的近四十首干谒诗后,总结出其模式——“这些作品的造句谋篇、遣词立意等表达技巧方面,多限于一种相似的格局,即先以恭维之词开端,接着慨叹自己沉沦窘困或才高命薄的不幸遭遇,最后婉言托出干进意图”[13],“先颂对方的品德、政绩、才华,续言自己有志难骋的境况”[13]。孟浩然此诗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是没有恭维,而是将恭维表达于无形之中,以洞庭湖景象喻太平盛世——这既是帝王英明,又是宰相之功,从而使自己的诗歌高出一般的干谒诗。

4 理解为象征是寻找干谒理由的需要

诗人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象征社会环境,从而为自己出仕找到了足够的理由,有助于诗歌主旨的表达。

此诗为干谒诗,全诗内容都应为干谒服务,前两联应为后两联表达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做铺垫。按《唐代干谒与文学》,“最成功的干谒诗,通常是既能明确地表达干谒意图,又不失诗歌的意蕴和趣味。能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精心设计和提炼意象。烘托出干谒意愿和审美韵味巧妙结合的艺术境。”[13]那么孟浩然此诗作为人人传颂的干谒诗,其“艺术境”是如何营造的,其精心设计和提炼的意象又是哪些?

颈联和尾联表达干谒意图已无疑,那么担负营造“艺术境”这一重任的自然离不开前两联,这个“艺术境”自然的包含着适合出仕、甚至不得不出仕的社会环境在内,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能为自己的出仕找到有足够的理由。这个环境吸引并鼓舞着包括诗人在内的广大士人到这一环境中来一展抱负、立功扬名。此时颔联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所描绘的已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而更多的是社会环境,是一个吸引着广大士人出来做官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选择“端居”就会“耻圣明”,所以出来做官也是情非得已,是为避免“耻圣明”情况的发生。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下会出现“耻圣明”的情况呢?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唐代士人,一定理解“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21]的道理,这也当是“端居耻圣明”中“耻”的最好注脚。因为现在“天下有道”,应“见”而不应“隐”(“端居”)。否则,不但自己当引以为耻,也会让执政者蒙羞。所以自己的出仕也就水到渠成,因为这样做不是自己热衷功名,而是圣人之言,同时也为避免“圣明”受耻。能够表现“天下有道”的诗句,必在此联之前。所以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描绘的便是“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于内而言,物阜民丰,四海承平;于外而言,九夷臣服,万国来朝。

在干谒时持这种心态的并非孟浩然一人,王昌龄在《上李侍郎书》中以“饱于道义”来掩饰自己的干谒;王维在《献始兴公》中,表示自己的干谒并非出与“曲私”,而在于“不卖公器”、“为苍生谋”的公正用人风气。正如王佺所言“有些文人在干谒时,还会摆出大堆的道义和信条,来为自己的干谒寻找理论基础。韩愈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的干谒文最好讲道理,通常是强调本人干谒求荐和公卿荐贤举士的行为,都是出于朝廷上下、贵贱双方共同的需要,对于干谒者、被干谒者和整个国家而言,都有合理性。”[13]

综上所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景象描写仅是“外意”,其“内意”是以此象征大唐周边关系及帝国国势,这一象征不仅使得全诗意境统一,且符合盛唐时况,更是歌颂干谒对象和寻找干谒合理性的需要,如此则让此诗高出一般干谒诗并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1](清)仇兆鳌.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1947-1948、1163、925、841.

[2]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520.

[3]黄庆萱.修辞学[M].台北:三民书局,1979:343.

[4](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619、837.

[5](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2767、3727、9555、11、5259、4058、6194、636、2766、1445、5892、3999、1296、2001、1219、6260、3999、5519、1953、2005、4690、5736、2388、2389、2390、1739、2235.

[6]苗永川,张小涛.古代文学名句精华·诗歌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50.

[7](宋)洪兴祖撰.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15.

[8](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746.

[9](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168、2178、236、236.

[10]潘伟利.孟浩然“波撼岳阳城”新解[J].韶关学院学报,2015,(3):19-22.

[11](清)董诰.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4176.

[12]朱光潜.谈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196.

[13]王佺.唐代干谒与文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1:104、106、108、103、127.

[14](宋)司马光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63:6215-6216.

[15]范忠信.官与民:中国传统行政法制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46.

[16]卫永锋.唐前期(618-763年)和亲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95.

[17]王贞平.多元利益交叉时空中的唐代对外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12,(3):173-174.

[18]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99.

[19]萧涤非,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诗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51.

[20]陶文鹏.王维孟浩然诗选评[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243.

[21]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81.

A NEGLECTED MORAL——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 IN“STEAM ENVELOPS YUN MENGZE;WAVE SHAKES YUEYANG CITY”

PAN Wei-li1,2YAN Bei-bei1,2
(1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2 School of Liberal Art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urrent analysis for“Steam envelops Yun Mengze;wave shakes Yueyang city”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agnificent scene,while its implying meaning is rarely mentione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nity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whole poem,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when the poem was created,and the seeking to interview with requests for favor,we can know that the DongTing lake stands for the country,vast water potential for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 power of Tang dynasty,the nourishment that DongTing lake does for Yun Mengze marks the the blessing that the grand empire of Tang gives to the neighbor countries and areas.

Meng Haoran;steam envelops Yun Mengze;wave shakes Yueyang city;symbol

I206.2

A

1672-2868(2015)04-0076-05

2015-04-25

潘伟利(1988-),男,河南夏邑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与文化。

责任编辑:陈澍斌

猜你喜欢

开元孟浩然
舟中晓望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
——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段开元:拥抱健康产业 增进百姓财富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春晓
中吕 山坡羊 西安开元盛世群雕(外四首)
讨价还价
春晓
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