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立优质护理病房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015-03-20魏进莲沈棫华姚仲红王成香钱勤辉郑玲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床位数床位病区

魏进莲 沈棫华 姚仲红 王成香 钱勤辉 郑玲玲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芜湖241000)

根据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以下简称优质护理),以规范护理行为,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倡导住院患者“无陪护”管理,扭转由患者家属或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局面[1]。随着优质护理工作的推进,部分医院纷纷实施无陪护管理模式。“无陪护”是指对一些与疾病紧密相连的护理工作由护士来完成,如为术后患者翻身、为需要观察尿量的患者计入量等工作,不应由家属来完成[2]。但无陪护模式病房在我国推广有一定难度,与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护理人员的不合理使用、服务质量得到相对提高与护理费用不能相应增加之间的矛盾有一定的关系。各地调整的幅度不一,加上护理费用一直较低,医院对设立优质护理病房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此,结合我院设立实际情况,改变排班模式,重新分配护士人力资源,设立优质护理病房,计算患者每日分摊费用和增加护士人力成本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分析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普外及乳腺外科、胸外科及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妇产科、骨科、消化及内分泌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急诊内外科等11个病区,设立优质护理病房。其中,骨科、妇产科76张床;普外及乳腺外科、心内科各64张床位;呼吸内科、神经内科56张床、消化及内分泌科、急诊内外科48张床位;胸外科及普外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各40张床位;泌尿科30张床使用优质护理排班模式。普外及乳腺外科为一个病区,共用一个护理单元,情况类同的有胸外科及普外科、神经外科及康复科、消化及内分泌科、急诊内外科。

1.2 方法

1.2.1 确定每个病区护士数量

1.2.1.1 核算病区每日需要护士人手,确立优质护理排班模式 每名护士白班、晚班和夜班分别负责8名、12~16名和15~20名普通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危重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护士长根据病区床位数量分配白班、晚班和夜班护士人手,明确分管床位的患者。同时根据科室治疗准备和接待联系工作情况,酌情安排治疗班和办公室主班护士人数。计算每日工作实际护士人手。见表1。

表1 根据床位数每日配备不同班次的护士人手数 人

1.2.1.2 计算每个病区护士人数 根据劳动法,按照护士每周工作5d,休息2d,计算每个病区需要的护士数量。因护士休息时需要别人替班,所以需要护士数多于每日护士人手。公式为:病区护士数=每日护士人手×7÷5,7为每周7d,5为每名护士每周工作5d。不同床位数病区需要护士人力。护士长休息时不需要顶替,一般70张以上床位需要2名护士长。病区护士总数=护士数+护士长数,取整数。见表2。

表2 不同床位数病区需要护士数量 人

1.2.2 根据病区床位周转率调配护士 针对我院不同病区患者周转率情况,算出前一周床位周转率,估算本周床位使用数量。再按照表2床位数量对应的护士需求量,进行全院各病区护士适当调整。调整原则:内科护士在内科病区之间流动,外科护士在外科病区流动,进行小范围重新分布,满足优质护理工作需要。见表3。

表3 不同床位周转率实际使用床位情况 张

1.2.3 不同床护比情况下,患者均摊费用情况

1.2.3.1 根据病区床位数,计算床位数量和需要护士数量的比例(简称床护比)。将床护比与原床护比进行比较,得出增加的护士人数。计算公式为:增加护士人数=(床护比-0.4)×床位数,0.4是按照1978年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为1∶0.4[3]。调取2013年我院财务科所发的各病区护士年收入,计算每日护士平均成本,即每日护士成本=护士年收入÷365[4](365为一年365d)。护士年收入包括护士的工资、夜班费、津贴、奖金等。2013年我院护士平均年收入为82 441元/人,每日护士平均成本为225.9元/d。根据每日每名护士成本,计算设立优质护理病房,增加护士人力成本费用。每日增加护士成本费用=增加护士数×225.9元/d。根据物价管理原则在人力成本基础上,相应地收取管理费12%~15%[5],本研究管理费取15%计算。患者日均分摊费用=(每日增加护士成本费+管理费)÷床位数,根据病区床位患者数,计算不同床位数量的病区患者每日均摊费用。见表4。

表4 不同床位增加护士所增加的费用以及患者均摊/日费用情况 元

1.2.3.2 不同床位规模下患者实际住院总床日费用比较。随机抽查我院2010年12月-2014年3月的927名患者实际住院总天数(即总床日)为19 734d。比较不同床位规模下927名患者分摊所得总费用,住院分摊总费用=患者日均摊×19 734。见表5。

表5 比较不同床位规模下927名患者实际住院总床日费用变化 元

1.3 结果 在床位使用率100%的情况下,病区床位数为32、40、48、56、64、72、80、88和96张时,患者每日分摊费用较前分别增加18.27、13.29、9.97、2.85、-2.49、11.81、3.32、2.42和4.43元。随机抽查927名住院患者,在不同规模的病区,患者分摊总费用不同。其中在床位数是64张规模的病区,保持原收费不变,医院节省49 137.66元。

2 讨论

2.1 按患者数量进行护理排班 根据2010年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中要求,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6],安排每日护理工作,危重患者除外。本研究是护士长根据病区患者数量,确定当日护士人手,避免传统排班中护士包管床位,床位无患者时,浪费护士人力,体现弹性排班的优点。顾则娟等[7]通过改变传统护理排班等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护士人力资源调配方法不一。方小萍等[8]采取2个护理单元统一排班,可以有效使人力资源取长补短,减少人力成本,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本研究按照病区每周床位使用率,进行外科片、内科片等较大范围调整护士,弥补短时间护士人手紧缺情况。此外,有些疾病具有季节性,床位使用率经常变化,调整护士更能适合医院发展需要。

2.2 病区床位规模化,节约成本 由于护理收费中不能体现护理服务劳动价值[9]。医院护士配备不足的现象常见,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补充大量护士,只能进行内部调整。本研究显示在病区床位达到一定规模,可以节约成本。病区床位为64张,不但不需要患者分摊增加的护士成本,反而能节约医院成本49 137.66元。在病区床位为56张和88张床位时,分别为2.85元/d和2.42元/d,相对其他床位规模,患者日均摊费用较低,患者容易接受,在病区设计时可以作参考。

2.3 护士人力成本 从2008年2月4日第517号国务院令颁布《护士条例》规定3年后也就是2011年,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必须达到标准即1∶0.4,对未达到标准的医疗机构,责令整改、减其诊疗项目或暂停执业活动等处罚。本研究增加的护士是在1∶0.4基础上进行比较核算。另外护士人力成本取本院护士2013年平均收入计算。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人力成本不同,所以护士人力成本存在一定的变化,因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对。

2.4 节约社会资源 优质护理病房模式病房与普通病房相比,可以减轻家属及社会负担,改善病区秩序,减少交叉感染,满足患者的休养需要,缩短住院日。所以优质护理病房的设立是符合国家医改政策。本研究927名患者根据不同病区规模,核算所分摊的费用总量,最多达36 054 018元,可见,合理的规模,有效地管理,可以节约社会财富。

[1] 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9-10.

[2] 孟莛,孙馨.用优质护理把护士留在患者身边,访卫生部医政司护理管理处处长郭燕红[J].中国卫生人才,2011(1):61.

[3] 张超.《护士条例》:床护比成硬标准[J].中国卫生产业,2008,5(5):18.

[4] 陈晓阳,刘则杨,张利岩,等.不同护理人力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A):64-65.

[5]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2013-09-12].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2tz/t20120510-478583.htm.

[5] 卫医政发.卫生部印发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http://www.60r.con/gzdt/2010-12/23/contentl771819.htm.

[7] 顾则娟,王水,张镇静,等.舒心病房护理运行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929.

[8] 方小萍,顾则娟,许勤.统筹安排复合病区护理排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2,10(8A):2075.

[9] 张群,姚洪,陈瑛.从护理收费过低现象看我国综合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2):20-21.

猜你喜欢

床位数床位病区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上海市医疗机构床位分类研究:基于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养老床位预测方法探析
我国养老床位约有一半闲置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