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片《非常完美》的“故事”原理探析

2015-03-20蓝瑞荣

电影评介 2015年9期
关键词:麦基李莉菁菁

蓝瑞荣

美国电影理论家罗伯特·麦基将“故事”理解为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巨作的原理,对编剧、导演、演员到后期制作进行故事能力的梳理与分解。从罗伯特·麦基的电影理论中,笔者以2009年上映的电影《非常完美》为例,在影片上映6年后的当下,重新把研究视点拉回到以追逐票房收入为旨归的一次性消费的历史语境,从影片的文学、技术、演艺三个元素切入,探析影片“故事”原理。

一、 文学元素

(一)语言

“好故事”是值得讲而且世人也愿意听的东西。在讲“好故事”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以追求完美为目标。因此,影视文学台词必须凝练、通俗。电影剧作家总是惜字如金,不断删改,力图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非常完美》中的台词不失规范,剧中性格各异层次不同的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语言风格,如大学毕业生苏菲作为漫画创作者,她的语言总是那么充满漫画式:倍受失恋煎熬的她对世人宣誓“被夺走的爱人,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抢回来的”;经常不自觉引用妈妈说过的话——“恋爱中的女人是傻子,失恋中的女人是疯子”,她的思维模式导致她总是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中不能自拔,发出呐喊:“痛苦就像无数个吸血虫,爬满全身,然后吮吸那些脆弱的发了炎的血管,直到把对美好未来的所有憧憬全部抽干。”

再如苏菲身边的闺中好友李莉,一个性格豪爽却又略显泼辣的现代女性,面对追新求异的陆小夕,常常会甩出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话语——“为什么女的越有才越嫁不出去?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电影《非常完美》剧照

当然,还有陆小夕以及后来的男友——“伪肌肉男”(援引别人影评称谓),满口一半英文一半中文让人听得头大。所有这些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把都市青年形象鲜活个性展现得恰到好处。

(二)冲突

罗伯特·麦基指出,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1]而在小情节中,主人公也许与家庭、社会和环境具有强烈的外在冲突,但其重点却落在他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角斗之上,这种角斗主人公也许意识到了也许没有意识到。因此,剧中人物经常被推到规定情境中始料不及的矛盾冲突之中,并把结编织成一张错综复杂的网,《非常完美》在这方面确实动了不少脑筋。比如,剧中小矛盾小冲突所引发的戏份,是为主人公在追逐爱情过程中自己神经兮兮、古怪精灵、作天作地的形象塑造做修饰:

1.苏菲偷窥男友与新任女友的偷欢后坠楼。

2.常瑞与苏菲相撞又绊到铁链条后再遭自行车撞击。

3.李莉介绍苏菲王菁菁与杰夫的感情经历后总结的“只要你执着,坚持不懈,爱情面前,人人平等,专业不专业,并不重要”。

4.苏菲在迷幻状态中拥抱“杰夫”。

5.万圣节派对常瑞和苏菲纠缠的系列场景。

6.苏菲来到杰夫家实施《爱情手册》第二招“往事重温式”与王菁菁同处一室的尴尬表现。

7.李莉老公沾花惹草的滑稽表现。

8.苏菲在健身房对王菁菁的各种报复心理映像,特别是后来澡堂的表现。

9.苏菲摔断腿后王菁菁的假情假意“你想跟我玩演戏,你行吗”惹得苏菲痛不欲生。

10.杰夫在生日当天在餐厅里被王菁菁扮温驯耍泼辣给吓了一跳。

以上场景不全是为了搞笑,从更深层次看,其实这些都是矛盾冲突在规定情境中轻松愉快的自然流露。

(三)结构

罗伯特·麦基指出,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一系列事件的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发特定而具体的情感,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2]影片长达103分钟,整部影片采用回述手法,让长篇漫画小说《爱情手册》的作者苏菲坐在电视演播厅回顾两年前她的爱情报复过程,并将整个故事铺展为六个部分:第一招:宽容理解式;第二招:往事重温式;第三招:改头换面式;第四招:化敌为友式;第五招:借刀杀人式;第六招:嫉妒挑逗式。

当镜头被收回来的时候,观众禁不住慨叹“这样的结局啊,非常的不完美”,并为之嘘唏!然后更进一步追问,那为什么影片却偏偏以《非常完美》名之?随着画面的再次展开,疑团终于揭开——“结局虽然非常不够完美,但我一夜之间仿佛成长了许多。”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苏菲之前的喃喃细语:“我爱他?那是因为我以为他更爱我!我以为他可以给我一个简单长久安全的爱,细水长流的那种。”也记住了世间有两种极致的爱情:细水长流型和死去活来、不顾后果型。还弄懂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一个真正懂你,欣赏你,一个舍不得离开你的人。”更会理解妈妈的话:“当你爱上一个人,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绝对值得,妈就希望你能够壮起胆子,豁出去爱一次,就像妈一样,一辈子都不后悔!”苏菲一夜之间成长的这些感悟,于观众是那么的真实。这样结构故事,虽然显得愚笨了点,但却如一部文学作品,可供玩味细读。

二、 技术元素

(一)蒙太奇

蒙太奇的大胆使用是该影片的显著特色。影片一开始就用时间蒙太奇把观众带入到两年前的苏菲世界;紧接着,苏菲用一系列的空间蒙太奇把苏菲见到杰夫后产生的幻觉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其中也有大量的对比蒙太奇,如影片表现杰夫开始回心转意的那段,镜头中一边是杰夫与王菁菁(翻箱倒柜)的不和谐,王菁菁歇斯底里叫唤着李杰夫缠绵旧情,另一边是常瑞与苏菲正处于和谐之中,他们开始抒发彼此的评价。特别是苏菲赞赏常瑞最会煮菜、最有耐心、最会照顾人的、最有天分的也是最懂自己的摄影师等细节,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如今影片在蒙太奇的使用上可以说已经达到极致,但在这部都市轻喜剧中,这样的安排应该也算是它的完美之处吧。

(二)从二维到三维

据说该影片是经韩国CJ公司做了后期和特效的,尽管这在当前影视创作上已不是先例,但这样的表现在该影片中无形中给影片注入了新的血液,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当然,更让人难忘的还是苏菲卧床不起时和常瑞一起描述梦中的那个头上长个盒子的小男孩:小男孩在寻找丢失的记忆时遇到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再后来他们就相爱了直至从没分开过。这段戏,是专门为影片构设一个完美结局服务的,却没留下半点牵强。它把女一号和男二号的语言化为灵动的图像,极具观赏性,同时也把电影的二维(视听)发展到三维(视听感)。

(三)镜头使用

该影片已经打破传统意义上电影单镜头的表达空间,它已经很自如地把多镜头放置同一荧屏,在蒙太奇表达手段上无疑又迈进一步。有几个镜头特别难忘:

1.苏菲从高楼下坠,躺在厚厚的雪地上;

2.浴室里苏菲对着一墙之隔的王菁菁猛打几拳;

3.苏菲对着像框中小时候的全家福注视时候,本来静止的父母亲竟然动了起来,还发表了如下言论:“男人比较懒惰,甚至懒得离开一个让自己伤透了心的女人;

4.一片干枯的树木,急推至一片豪华的高楼,然后又推至一座全是窗格子的屋舍;

5.李莉男人拈花惹草的诙谐场景。

可以说,该片选择了更易表达都市快节奏、青年男女“被甩”“前任”等等口语频出所传达的浮躁情绪的短镜头。

三、 演艺元素

该影片之所以名为《非常完美》,我想,主要寓意不在于故事情节上的完美,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其中更大部分应该是各路明星在演绎这个简单俗套的故事,能够非常完美地组合并非常出色地表演。第一次观看影片,丝毫没发觉章子怡居然在片子里饰演这么多情、活泼、乖张却又歇斯底里的女孩形象,她为了实现“新的恋情,比旧的来得更烦琐更复杂”而自励“聪明的女人是不怕失败的,因为失败是属于弱者的”时的天真,在杰夫家的尴尬处境以及当她伤心时走路时的八字崴,还有她在攀援前的几个细节,“爬呀爬呀”“肚子痛牙痛头痛”等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身处地想,失恋的她,满脑子总在回忆着杰夫的影子,甚至对着已经爱上她的常瑞,她还是会不时提到杰夫对她的要求:明明已经很会做饭的她却遭杰夫嫌饭菜做得不够好;常瑞建议她买下小三黑,她说出杰夫说玩物丧志。常瑞邀她一起看恐怖片,她回绝理由是杰夫都不陪。特别是在病床上的苏菲仍忘不了27日是杰夫的生日。可以说,这样一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可爱型形象,让章子怡彻头彻尾颠覆了国际影星让人膜拜的高雅形象。还要说一句,她的表演很自然,很真实,很连贯!

故事中的王菁菁由范冰冰饰演,范冰冰也是一位大牌女名星,在餐厅能让两个保镖随从,在拍戏时能撒泼自如,更主要的是她总是那么两面三刀:在杰夫面前,一面是温驯得像只绵羊,一面是泼辣得像只斗鸡;在苏菲面前,她总是深藏不露,一面是关心的嘘寒问暖,一面是背地里耍阴招;在自己的亲哥哥面前,她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要哥哥当卧底,同时,她又因为自己失去杰夫而又拒绝苏菲走近她哥哥。

当然,作为配角的林心如、姚晨,她们个中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的。林心如饰演的陆小夕,一个顽固的独身主义捍卫者,换男朋友比换衣服还勤,在感情上是个“失败者”;李莉,大学未毕业就已投入她的事业,变成最成功的女性,她们俩在见面就互相攻击的那场戏,其实,多有一种造作之嫌,特别是林心如饰演的陆小夕,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演戏,更多原因还是没入戏所致。她要么英语要么汉语,确实很让人头痛,特别是她后来把自己托付给“伪肌肉男”,更是牵强。当然,李莉在影片中的戏份也是一种陪衬,她最终以离婚为幸事,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但却又紧扣“完美”的主旨。

在影片中,苏志燮的表现似乎没有什么突破,惺忪的双眼,迟钝的反应,光着膀子躺在沙发上睡觉,移情别恋后的惆怅、失落,回心转意后的深情、愧疚,都是保持着他一贯的风格。当然,国人对于明星大腕一直以来的期望过高失望更大的心理早已形成定势,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面对时下肥皂泡剧,特别是韩流作品所形成的审美逻辑,使大众难以在大片时代去接受这么一部反映都市小青年爱情的“爱美剧”,但《非常完美》的出现,在创作者看来,这确实已经是一次非常完美的尝试,无可挑剔的是章子怡、范冰冰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这一非常完美的实践。

罗伯特·麦基指出,故事是生活的比喻。[3]在电视“完美”时空采访中,苏菲对两年前“那个最最愚蠢的错误”的回想,而“那个最最愚蠢的错误”正是青春期的歇斯底里,她是生活的比喻,是青年男女爱情路上的比喻,更确切的说,该影片是对失恋的文艺女生一次生动的比喻。

[1][2][3](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巨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41,39,30.

猜你喜欢

麦基李莉菁菁
ASpy in Shanghai
李莉作品(一)
李莉作品(二)
勘测小行星
Non-Markovianity Measure Based on Brukner–Zeilinger Invariant Information for Unital Quantum Dynamical Maps∗
骇图
欢乐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