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稻区耐盐水稻外观品质与食味的关系

2015-03-19刘郁于亚辉桑海旭王井士李运动马晓慧于深州边应权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食味

刘郁 于亚辉 桑海旭 王井士 李运动 马晓慧 于深州 边应权

摘要:通过对滨海稻区耐盐品种稻米的外观品质、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的测定,研究其外观品质与食味的关系。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黄粒米率与食味值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碎米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存在线性关系,这说明碎米率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增加稻米食味。

关键词:耐盐水稻;外观品质;食味

中图分类号:S511.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011-03

稻米食味值是人们通过对蒸煮米饭进行品尝后所获得关于味道等的直观感觉及测量仪器对这种直观感觉的量化打分。世界各国对稻米食味的喜好与饮食习惯及文化密切相关,通常说籼稻地区喜黏性弱的稻米,而粳稻地区喜黏性强的稻米[1]。在中国的北方主要以食用粳米为主,普遍认为色白、光泽明亮、甜滑、富有弹性、黏性和柔软性是味道好的米饭。环渤海滨海稻区(盘锦)处于辽河入海口,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作为退海平原,它是由大辽河、辽河、大凌河上游即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四省区的黑土、沙土、黄土冲积而成的。其海拔平均5.3 m,最低处仅海拔0.3 m。这就形成了独特的水盐运动规律,土壤返碱严重,形成了pH 8.0~8.9的盐渍型偏碱性的独特耕层,盐分含量在0.4%左右,而这种土壤特征,有利于水稻生长中以苷键相联而聚合成的淀粉形态分子结构的形成,进而使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稻米食味增强。滨海稻区是北方优质米的主要产区,但由于盐分较高,对产量及稻米外观品质有所影响[2]。利用日本佐竹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米粒食味计和米饭食味计等对滨海稻区主要种植品种及品系稻米外观品质、食味等进行测量,研究现阶段稻米外观品质与稻米食味的关系,为优质稻育种及推广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观品质测定

试验材料为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提供的耐盐新品种(系)120份,每份稻米取500 g,经碾米机加工成精米,以盐丰47为对照。每份材料取精米25 g(约1 000粒),应用日本佐竹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型号JMWT12)测定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长宽比、黄粒米率、碎米、大碎米(留存在孔径2.0 mm圆孔筛上的试样为大碎米)、小碎米(留存在孔径1.0 mm圆孔筛上的试样为小碎米)[3]。

1.2 米饭食味和米粒食味测定

利用米粒食味计(型号RCTA11A,佐竹公司)测定食味值、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水分。

称取精米30 g,用流水冲洗干净,再加入30 g的水,米水质量比为1∶1,浸泡30 min 后放入电饭锅内的蒸架上,盖好电饭锅盖,蒸煮25 min,保温10 min,冷却30 min。取冷却的米饭7.0 g装入直径30 mm、高9 mm的不锈钢试样圆环内,用压饭器压成饭饼作为测定样品。将测定样品放到测定槽中插入米饭食味计(型号STA1A,佐竹公司)测定香气、光泽、完整性、味道、口感和食味值,每样品测定3个饭样,每个饭样的正反面各测1次(计2次)。然后应用米饭硬度黏度计(型号RHS1A,佐竹公司)测定硬度、黏度、平衡性和弹性。所有数据应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米外观品质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120份试验材料整精米率的范围是80.70%~98.90%,平均值为92.43%,略低于对照盐丰47,其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较小,可见现阶段选育的滨海耐盐品种的整精米率较高,品种间差异较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范围分别是0%~46.00%和0~33.00,变异系数分别为117.40%和171.86%,可见垩白这个影响稻米外观的性状品种间差异较大。长宽比变异范围是1.50~2.20,平均值为1.78,略大于对照盐丰47,盐丰47为短圆粒,现阶段耐盐品系的粒型有所增长。碎米率的变异系数也比较大,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大碎米率略高于小碎米率。黄粒米率的变异范围为0%~7.10%,平均数为0.66%,高于对照盐丰47,变异系数为212.00%,可见不同品种黄粒米率差异非常大。

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碎米率、大碎米率、小碎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碎米率、小碎米率呈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碎米率、大碎米率呈显著正相关。碎米率与大碎米率、小碎米率,大、小碎米率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黄粒米率与众多外观品质性状相关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表2)。

2.2 稻米外观品质与米粒食味的相关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整精米率与米粒食味性状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值达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碎米率、大碎米率、小碎米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碎米率、大碎米率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黄粒米率与食味各性状相关都未达到显著水平。试验得出碎米率高有助于食味值的增加,但碎米率高影响稻米的外观品质。

2.3 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的相关分析

整精米率与香气呈显著负相关,与光泽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香气呈显著正相关,与口感和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口感、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蒸煮食味指标相关都未达显著水平。碎米率与香气呈显著正相关,与光泽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口感、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碎米率和小碎米率与光泽呈极显著负相关,大碎米率与口感、食味值呈极显著正相关。黄粒米率与光泽、味道呈显著负相关,与食味值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表4)。

2.4 食味值与稻米外观品质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米粒食味值(y1)和蒸煮食味值(y2)与外观品质性状做逐步回归分析。由表5可以看出,米粒食味值与垩白粒率(x1)及碎米率(x2)呈极显著回归关系,可以认为自变量(垩白粒率和碎米率)对因变量米粒食味值均有极显著影响,米粒食味值与碎米率和垩白粒率存在线性关系,还具有互作效应。蒸煮食味值与碎米率和垩白粒率也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在对蒸煮食味值的贡献上碎米率与垩白粒率有互作效应。endprint

3 结论与讨论

稻米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挑选也越来越谨慎[5]。大众对稻米的挑选主要靠外观性状来衡量,因此优良的外观性状直接影响稻米的价格,但是优良的外观性状能否决定这个稻米是否好吃,也就是有良好的食味,很值得探讨。研究得出,耐盐品种的整精米率达国标一级米标准,而垩白粒率未达到国标,可见滨海的盐碱土对稻米的灌浆及垩白的形成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本试验中碎米率与米粒食味值和蒸煮食味值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香气和口感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碎米率越高,稻米可能越好吃。但张玉荣等[6]研究认为碎米率越低,米饭的膨胀体积越大,蒸煮过程中米汤中的干物质越少;碎米含量高的稻米蒸煮制成的米饭中米粒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均小于碎米含量低的米饭;同一品种稻米中,当碎米含量超过5%时,碎米含量越低则米饭的质构特性与蒸煮食味品质越好;当碎米含量超过25%时,其食味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本试验中碎米率平均值为7.58%,最大值为19.30%,没有超过20%,分析认为碎米率与食味值可能存在正态分布或者偏分布的曲线相关。

综上所述,米饭食味由多种因素决定,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域、不同栽培条件下食味也不尽相同,所以各品质性状对食味值影响及贡献率的差异就更为显著,碎米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可能会使稻米中的干物质溶解于米汤之中,不同品种溶解率可能不尽相同,这样可能会增加香气及适口性,进而影响稻米食味。

试验稻米的外观测定中出现了黄粒米,前人研究得出,黄粒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7],一般认为稻谷收割后因阴雨未能及时干燥,湿谷堆在一起,就会出现黄粒米[8]。贮藏中,如通风或温度不当,稻谷发热,也会出现黄粒米,也就是说稻谷的水分越高,发热的次数越多,出现的黄粒米越多;储存的年限越久,黄粒米的数量也就越多。本试验选用的稻谷都是当年收获,不存在长年储存的问题。由于黄粒米营养成分减少,酸度、脂肪酸、葡萄糖增高,淀粉、氨基酸(氨基酸食品)、硫胺素(VBI)、核黄素等降低,发芽率下降或丧失,黏度、出糙度明显下降[9,10]。所以国标GB1354-2009《大米》规定黄粒米率小于1%。试验分析中黄粒米率与米粒食味值及蒸煮食味值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这可能说明一定量的黄粒米对稻米的食味值影响不大,但是黄粒米的出现将会是影响稻米食用健康的因素之一。因此在水稻品种选育、稻米贮藏及稻米加工过程中尽量剔除黄粒米,将隐患消除在稻米进入市场之前。

稻米的外观品质就是稻米的商品品质,它是消费者没有食用之前对稻米最直观的评判,其好坏直接影响稻米的价格及销售。而且外观品质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稻米食味及营养。因此,在优质水稻选育过程中,外观品质的筛选就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莫惠栋.我国稻米品质的改良[J].中国农业科学,1993,26(4):8-14.

[2] 包淑华,付立东.盘锦稻区2010年水稻减产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探讨[J].北方水稻,2011(2):45-46.

[3] NY122-1986,优质食用稻米[S].

[4] NY147-1988,米质测定方法[S].

[5] 吕文彦,曹 萍,邵国军,等.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7(5):7-11.

[6] 张玉荣,周显青,杨兰兰.大米食味品质与其碎米含量的关系[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6):5-8.

[7] 祝晓芳,侯彩云,芮 闯.基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黄粒米检测系统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08(4):6-8

[8] 熊振民,朱旭东,罗玉坤,等.稻米品质研究的新进展[J].水稻文摘,1993,12(3):1-6.

[9] 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等.辽宁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5,31(8):1092-1094.

[10] 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等.使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endprint

猜你喜欢

食味
中国优质稻品种品质及食味感官评分值的特征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预处理条件对食味计评价江南地区粳米品质的影响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におけるうるち米良食味育種(日文)
日本の寒地、北海道のうるち米における食味と米粒外観品質の向.上
——丹野 久 教授(日本北海道農産協会)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食味·食美·食空间——餐饮空间设计专辑
盐碱地区水稻食味值及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
—— 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不同产地稻米的食味品质与化学组成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