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叫我女兵,请叫我战士!”

2015-03-19

南方周末 2015-03-19
关键词:男兵拉姆女兵

南方周末记者 赖竞超

90%以上是大专学历,大多是话务兵、卫生员、打字员,一半以上是几个月前刚踏入军营的新兵,这些女兵组合在一起,能玩儿得转导弹吗?

两年来,这样的质疑一直伴随着陆军首支女子导弹连的成长。即使是这支连队的组建者,一开始也冷不丁冒出这样的顾虑。

“从保障岗位选拔 普通女战士,能行吗”

“走,看看我的‘男朋友去!”2015年3月初的一个清晨,顶着一场春雨过后的寒气,斯娜拉姆迫不及待地跑向训练场,直到气喘吁吁地停在一辆战车前。这是个代号F114、重约几十吨的“大家伙”。

春节假期已过,但这座湘江之畔的老县城年味尚浓,乡镇上敲锣打鼓、舞龙舞狮的队伍络绎不绝。而仅隔一条乡道的城墙内,是41集团军某旅导弹连的营地。

拉姆的家,在海拔33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她的个性里完全保留着藏族女孩的直爽豁达,一头干练短发、浑厚的中低嗓音,这些,和她入伍初期所在的话务员岗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2013年,女子导弹连“招兵买马”,她赶紧报名。“一个连一半以上都举手了,大家都想去。”拉姆回忆。

是年3月,19名女兵从全军各个基层部队的通讯、卫生分队中被挑选出来,组成陆军首支女子防空导弹搜索发射连。这也是广州军区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一支女子战斗连队。

不同于特战女兵需要从掌握武术、柔道等本领的特定人群中选拔,导弹女兵连的组建,用连队所在旅旅长茹雷的话来说,就是“从保障性岗位选拔普通女兵”。

“战车里有300个开关按钮和指示灯,身材娇小的女兵观察敏锐,动作灵活,在这样的空间和操作系统面前,比男兵更有优势。”导弹战车虽似庞然大物,但它的“大脑”——指挥空间狭小逼仄,不足一米的高度、半米的宽度使高大的男兵在里头很难活动手脚。

这群女兵90%出自大学校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短时间内快速掌握数百个知识要点和几十个口令不成问题。

可女兵也有劣势。

导弹战车和部件大体根据男兵体型和特点设计,3米多高的战车、250多斤的导弹……初来乍到,一群弱女子不及一米六五,体重八九十斤,和高大威猛的导弹系统装备站在一块,画面违和感十足。2013年9月,脱下警服、穿上军装的海口女孩尚家伊,第一次上专业课时,站在30公斤的光学瞄准镜三脚架,60多公斤的方位俯仰瞄准架、80多公斤的电缆盘架面前,竟发起了怵。她被分配到搜索指挥车S112担任操作手。在训练雷达转塔解锁时,必须反复爬上3米多高的战车车顶,再从车顶一跃而下,而这个过程的完成时间以秒计算。

导弹车上到处都是铁螺栓、铁块、钢板,女兵每天几十次上百次爬上跳下,柔弱身躯与钢筋铁甲磕得头破血流是常有的事。班长粟练刚到连队时,是搜索指挥车的3号手,一次演习,细雨蒙蒙,在演示三步蹬车时,由于雨天脚滑,刚攀上轮胎的粟练单脚滑落,膝盖重重地磕在轮胎上的钢板,“当时腿一下就麻了,痛得眼泪都快掉下来”。

这促使茹雷在初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女兵适合智能技能为主、体能为辅的战斗岗位。因此女子导弹连组建初期,所有战车司机和导弹装填排岗位依然安排男兵。在旅队看来,那是当时一种趋利避害的做法。

女兵先上!

两个月后,旅队内部对女兵的看法在悄然转变。

2013年5月底,广州军区正规化现场会选在旅队举行,首长点名要看女兵连的科目演示。以往,完成一套综合演练科目演示,至少需要训练七八个月,这群女娃进来才两个月,能行吗?

“行!”连队所在旅队二营营长唐强态度坚决。第一次预演确实很顺畅,“能不能把战车司机都换成女的?”茹雷突然问。“这战车体型庞大,恐怕女生力量不够。”唐强有些顾虑。

“试试,不行就换回男兵。”第二次预演,7辆战车司机换成了清一色的女车手。

“你都把她们训练成一只只小老虎了!”一位首长观看演练后对茹雷说。

此后不久来到连队的拉姆赶上了趟。恰逢旅里讨论将战车司机换成女兵,拉姆立即报了名。

尽管几十吨重的发射制导车对拉姆而言还是有些吃力。该车挡位间隙小、视线范围窄,倒车极其考验司机的技能和力量。遇到颠簸的路况,她往往需要站起身子铆足了劲才能转动方向盘。一天训练下来,女司机双手发肿、双腿发软是常有的事。但拉姆的努力最终使她成为了全军第一批战车女司机。

时光飞梭,2014年10月18日,一年一度技能大考前夕,旅常委几人围坐在一起,商量次日的出兵策略。

“第一个拿出手的必须打出彩,才能影响竞争对手的士气。”战役还未打响,脑中的博弈已跃然纸上。用男兵还是女兵?

让组建才一年多、仅第二次参加实弹射击演习的女子连队打头炮,似乎有点太冒险了。

“女兵先上!”茹雷突然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打破了会议室里的沉寂。

可女兵太年轻了。她们平均年龄22岁,最小的年仅18岁。连队中,搜索指挥车、发射制导车的核心岗位“1号手”都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列兵,实弹打靶是什么味道都还没尝过。

但茹雷感觉,过去一年多的惊喜不会是昙花一现。

2013年10月,这群女兵首次进行实弹射击。

漆黑深邃的苍穹下,导弹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命中靶标,女兵的反应时间和拦截距离等作战参数均不比男兵逊色。

“请叫我战士,不要叫我女兵!”拉姆特别反感别人用性别区分男兵和女兵。她说,自己完全可以像男人一样上战场保家卫国。

女兵的特殊表现,在几十年前就被总结出来。美国陆军部队的一项报告说,“女兵在所有需要精细、手工灵巧的工作,例如炮兵射击指挥仪的操作和测高仪、雷达、探照灯控制系统的使用上,比男子优越得多”。

据史料记载,二战期间第一批进入巴黎的美国陆军妇女队是紧跟在战斗部队后面到达的。虽然没有暖气、热水,天气潮湿、寒冷,女兵们都生了冻疮,但女兵的生病率在那一年却是最低的。在她们适应了新环境以后,女兵的减员水平同男兵的相当或还低一些。

惊心一击

2014年10月19日,广州军区某沿海炮兵靶场,女兵连代表旅队第一个上阵。

“超低空高速靶机干扰非常大,屏幕上的虚景特别多。”第一次参加实战射击的尚家伊异常紧张,作为搜索指挥车操作手,她生怕搜索不到目标而成为“罪人”。而1号发射手蒋丹青反复在内心叮嘱自己:“打早了也不行,打晚了也不行,所有人就盯着你最后那一下。”

“嗖——”随着蒋丹青摁下“发射”按钮,一枚导弹腾空而起,向“敌机”扑去。谁知,“敌机”突然左拐,眼看导弹就要与之擦肩而过,“坏了!”一位现场指挥员心里咯噔一下,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话音未落,导弹突然变线,一个“左勾拳”,弹中靶落,“敌机”化作一团火球,瞬间瓦解。

当初谁都没想到,这支才组建一年多的女子导弹连队,能创下某型导弹击中目标高度“最低”纪录。

演习开始前,41集团军领导给旅长茹雷打电话,问能不能打一打100米以下的目标。

在雷达显示屏上,100米以下的超低空目标,往往淹没在海面杂波和地面杂波之中,极容易丢失。且它接近该型导弹设计的极限,导弹出筒后容易掉弹,一旦掉弹,就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但未来的战争中,200米以上飞机轻易就能被雷达发现,敌机突防往往采取100米以下超低空突防,“打100米以下目标,才是真正的实战化。”电话中,首长传达了按照现代战争制胜机理推进实战化训练的指示。

“说实话,打100米以下的超低空目标,这在全军同类型导弹部队里面,还从来没有过。”用这支新组建的女兵去应战?茹雷心头闪过一丝担心。

一件小事,撼动了茹雷对女兵的看法。

就在抵达演习所在地当日,载满某型地空导弹装备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该旅男女两支导弹连队分别占满了两节车厢。战士们需要亲自将列车上的武器装备卸载下来。

正当男兵卸了2/3的时候,女兵已完整卸下所有装备,整装列队走过男兵的车厢。这一切,都被茹雷收入眼底。

“卸装备可不是什么技术活,就是重活、累活。”女兵竟然比男兵快,茹雷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女兵三四个人同时卸载一套装备,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男兵好胜心强,喜欢单个作战,往往忽视整体配合,从而影响了作业效率。”

这似乎在暗示,女兵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及彼此之间的深度互助,使得她们能够完成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了战场,哪还有男女兵之别。”

“在纪律方面,整个战争时期,她们都是陆军的表率。”艾森豪威尔曾这样赞美女兵。

旅长茹雷意识到,女兵角色向主战岗位的倾斜,不能简单看作是男兵的补充,它可能是探索我军战斗力多元化、多样性的一条新路子,乃至成为我军战斗力的一个全新增长点。

在广州军区成立这支女子战斗连队前,二炮、北京军区分别成立了女子导弹发射连和女子特种作战连,更早以前,女战斗机飞行员的飒爽英姿让民众记忆尤深,辽宁舰上的女兵比例已达5%,与全军女性占比持平。而2014年,沈阳军区也紧跟着成立女子导弹连队。

这似乎可被看作军方释放的一种信号:随着入伍女兵的比例上扬,女兵的岗位正向作战领域倾斜,女兵的角色不再囿于话务、卫生等保障性岗位。

2014年10月的演习结束后,旅里做出一个决定,组建女子装填排,把装填导弹任务也给了女兵。一枚导弹250多斤,4名女兵扛,一人负重60多斤。

背后付出的艰辛难以想象,这群二十出头的女孩们,个个手上布满老茧。1995年出生的桂林姑娘李丹,为了训练抬弹,和队友们互相督促增肥,每天逼自己多吃一碗饭,一年下来,增重30斤。

男兵班长伍易斌认为,女兵“蛮拼的”,“以前觉得她们是女兵,应该让她们一点。现在不这样想了,她们会公然和我们叫板,有些专业她们甚至练得比我们还溜”。

“上了战场,哪还有什么男兵女兵之分。”女子导弹连连长何清清说。

随着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模式的出现,前线已很难再现兵临城下的场景,女人与战争的界限也更少被提及。

战争,已不叫女人走开。正当世界各国军队规模呈现不断减缩的趋势时,许多国家女兵的数量却在逐年增加。其中,美、英、俄、中四国的军中女兵比例依次为15%、14%、12%和5%。

女人,在军营中的作用亦发生嬗变。

猜你喜欢

男兵拉姆女兵
你好,岁月
如果
如果
H是一座城
见与不见
法国女兵来挑战
最完美的俘虏
一半是男兵,一半是女兵
唉,女兵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