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
——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5-03-19刘丽娅薛秀珍徐天茂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工大学馆藏馆员

刘丽娅,薛秀珍,徐天茂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实践探索
——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

刘丽娅,薛秀珍,徐天茂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面对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读者需要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学科服务成了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推崇的热点服务模式。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目前尚不成熟,对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需要更进一步探索。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模式

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变化而推出的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它以用户为中心,依托国家文献资源平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学科馆员为媒介,为高校各院系、研究室、课题组或个人提供极具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1]。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几乎所有的211院校图书馆均开展了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传统信息咨询服务的延伸,服务方式和内容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从而保证学科教学、课题研究、个人需求等得到有效满足,为图书馆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生存服务空间[2]。

一、现阶段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方式

学科服务是学术型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特征,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近年来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入了学科服务的理念,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多渠道为用户推送服务功能和馆藏资源

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是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前提。每年新生入学之际,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都要在读者开通借阅权限之前为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为他们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藏书布局、借阅规则等等,让他们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图书馆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平台,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如网站主页、官方微博、微信、电子屏幕、宣传活页等向读者宣传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动态信息。2012年,方正Apabi移动阅读正式在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使用,读者可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使用中华数字书苑近百万种图书。移动图书馆的开通,让读者可通过手机等通信设备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包括在线阅读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查询馆藏书目、办理网上续借、接收图书馆最近公告等等。通过这种推送式服务,用户能更便捷地了解图书馆,更有效的利用图书馆。

(二)创建坚实的学科服务网站平台

昆明理工大学在图书馆网站建设过程中致力于打造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着力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图书馆网站不仅具有宣传功能、资源导航功能、教育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交互功能,还能从中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网站首页栏目编排精细,网站内容主次分明、中心突出,重点提示“资源、服务”两大块内容;网站设置了数字资源、参考咨询、服务指南、最新动态等栏目,同时配有全方位的一站式搜索引擎,满足读者检索各种信息的需要;网站把中文数字期刊、中外文电子图书、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多媒体资源等馆藏资源作了条目清楚的展列,方便读者分类检索;网站还设置了在线咨询,实时为读者解答疑难;图书馆通过移动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文献传递服务等先进服务功能,有效地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三)加强馆藏特色资源体系建设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公平支持专业办学、新办专业优先支持、重点专业适当倾斜、特色学科长久保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配置馆藏资源。随着资源载体形式的数字化和读者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图书馆以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互为补充的格局加强馆藏资源建设,逐步增加电子资源的比例。迄今为止,已拥有各种中外文数据库130个,中外文电子图书225万种,内容涵盖了学校所设各专业学科,基本满足了各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于学校的重点专业、特色学科,比如冶金、建筑等,图书馆从期刊报纸、图书到数据库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文献保障体系,建成了自己的冶金学位论文数据库。

(四)提高用户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必须以信息素养教育为基础。众所周知,高校学科教学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很大,而图书馆却无法为每个学科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加强教师、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等信息素养的指导和教育,才能广泛地更有效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时就开始为学生介绍书目检索方法,以便学会从庞大的馆藏信息资源中快速找到需要的文献。同时,图书馆的信息咨询部一直为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必修课教学,教给学生自主获取文献信息的方法。另外,图书馆还不定期举办数据库专题讲座,有计划地对不同用户进行培训,介绍相关学科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高用户获取针对性强的专业信息的能力。

(五)深化学科信息咨询服务

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结果是科研项目申请、结题和奖励申报的重要参考依据。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意识到科技查新工作对学校科研重要性的前提下,几经努力,克服困难,终于在2012年12月获得了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六批“科技查新工作站”资格。这是目前云南省高校中唯一的一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标志着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提高学科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目前,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科技查新工作站承接了来自本省高校和周边企事业单位大量的课题查新和查收查引工作任务,对云南省高校和企事业的学科项目研究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逐步显现出了高校图书馆强有力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现阶段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学科服务覆盖面不足,服务深度不够

院系教师和学生是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的主要对象,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所覆盖的群体面不广[3]。主要体现:第一,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群体主要还是院系教师,对于个体学生的需求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第二,图书馆学科馆员数量不足。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高校学科馆员数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5到1/6[4],甚至很多大学尚未设置学科馆员。没有专业人员从事学科服务工作,因此服务面比较小。其三,学科服务的深度不够。由于学科馆员的水平不高,提供的信息对相关学科的教学或相关科研项目的效用不大,无法形成较高的价值。从服务内容上看,大多数学科服务还停留在资源需求调研、资源推广培训和信息参考咨询等较浅层次的服务,只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极少数图书馆提供较深层次的学科服务,服务层次有待深化。

(二)学科馆员队伍存在明显不足

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要承担者。通过与需求者对接,学科馆员为其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检索、整合学科信息、传递文献资源等服务。学科馆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科服务水平有较大影响,因此,学科馆员必须具备高学历、高素质,并且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精通信息检索方法,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及时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使用应用软件的能力,以及一定程度的英语应用能力。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所配备的大部分学科馆员既数量不足,能力也有待提升。根据对“985工程”大学图书馆的调查来看,只有12所图书馆学科馆员数量超过30名,而大多数图书馆只设置不超过20人的学科馆员。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亦如此,数量不足,多数都是兼任而且学科专业背景单一或比较薄弱,很难满足高层次的学科服务需求。

(三)学科服务的管理和考评体制存在弊端

图书馆学科服务必须各部门协调合作才能完成,是一项多方联合、系统化的工程,这就需要一套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作为实施保障。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都是挂靠在信息咨询服务下来开展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科服务组织机构,对承接的任务难以统一协调安排,计划很难获得实施或完成。而传统的考评方式,对学科服务领域来说适用性也不强,没有形成单独的评价标准。考评多半注重学科服务的过程,对服务的质量和结果无法形成有效客观的评价,导致学科馆员积极性不高,学科服务的质量也难以提高。

三、强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举措

(一)加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是馆藏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在立足调研的基础上,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研判,科学合理地配置馆藏资源;同时将现有馆藏资源和可用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确保学科资源体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学习、教学和科研的信息需求;图书馆还要结合本校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需求,对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挑选,全面收集,形成特色优势资源;图书馆还必须在传统特色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数字化转化,方便馆藏特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增强检索、阅读和下载的效率。另外,图书馆还应积极加入图书馆联盟,探索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利用馆际互借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增值服务,拓展学科服务资源的数量与空间,提升学科服务水平。

(二)加强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不断充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队伍,是顺利实施学科服务、促进学科服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学科馆员不仅要在数量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配置相对接,而且在人员素质上也必须有所推进,这样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学科馆员队伍。第一,要加快高素质学科馆员人才的引进步伐,有计划分步骤地形成人才梯队,构建科学合理的队伍结构,有效发挥合力。第二,人才的引进须结合本校图书馆的发展实际,有效发挥被引进人才的专业特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三,建立系统培训机制,对有学科专业背景的人员要加强图书情报知识的专业学习,对图书情报专业的人员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素养的培训。同时聘请查新专家顾问指导科技查新,提高科技查新质量和水平。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学科专业知识渊博、信息检索和整合技术过硬的高效学科人才队伍。

(三)加强用户联系,深化学科服务内容

学科服务的特点决定了服务与用户的统一性。要提供广泛而深层的学科服务,必须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联系。首先,图书馆除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外,应加强与院系师生的合作,大力发展同本专业、本院系结合的更具有针对性的专业信息教育,使信息素养真正融入到师生专业教学、科研和学习中去,提高师生自身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次,图书馆需要派出学科馆员主动深入院系基层调研,了解本校的重点院系学科、特色学科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其三,学科馆员还要主动走入科研团队,参与到用户科研的局部或整个过程中,为重大科研课题提供解决方案,为催生新课题提供资源支撑[5]。还可为他们进行资料补充、文稿校订,帮助他们促成科研成果的发表、推荐、评价等等。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和考评体制

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开拓性的资讯服务工作,其专业性较普通馆员更高[6]。为了让学科服务工作能有效地开展,首先,要构建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以增强学科馆员服务的积极性和效率。其次,建立合理的服务考核评价体系。要创新对学科馆员的考核模式,以用户评价代替自我评价,以效果评价代替过程评价,有效发挥考核的作用。考核评价工作可尝试采取部分定量指标考核,比如:举办培训讲座的人次、联系用户的频率、对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反馈的信息、嵌入课题研究的情况、用户对学科馆员的综合评价以及学科馆员对院系教学科研的贡献度等等。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完善激励机制,学科服务才能突破瓶颈,实现创新与发展。

为读者提供需要的服务、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图书馆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服务,通过学科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使学科服务有效推动高校“教、学、研”全面发展,从而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张利芳等.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思考——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4):162-165.

[2]燕辉.学科服务中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的搜集与推送——以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当代图书馆,2012(4):41,44.

[3]张静茹.大学图书馆深化学科服务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13(5):53-55.

[4]郎玉林.高校图书馆联盟环境下的学科馆员发展策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1):20-23.

[5]梁灿玉.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认识与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4-55.

[6]金燕.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机制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3(2):29-3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251

A

1671-6531(2015)01-0121-03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云南省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研究”(2012Y519)

刘丽娅/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云南昆明650500);薛秀珍/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云南昆明650500);徐天茂/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副教授,博士(云南昆明650500)。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馆藏馆员
馆藏
昆明理工大学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