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2015-03-1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责任感培育价值观

徐 欢

徐欢/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湖北武汉43007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和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手机、互联网、IPAD等移动终端蓬勃兴起。虽然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依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局面,但在外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出现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精神淡化、价值观扭曲、心理脆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这些问题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在新时期如何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网民已超1300万,北京高校百分之五十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长超2小时,与思想政治课时形成明显对比。互联网始终是把双刃剑,既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眼界,也同时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青春期特有的思想特质使得学生接受能力很强但辨别能力不足,容易对国家政策方针产生一定程度误解,从而导致大学生群体产生政治信仰危机。

(二)经济与市场全球化,文化与就业选择多样性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新时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提出挑战世界多极化的规则,全球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国内社会组织结构也日趋多样化,物质欲望与就业形式冲击着传统高校思政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随之波动,追求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现象越发明显,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也使90后大学生群体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

(三)大学生毕业面对的就业压力大,迫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进行新的调整

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能否在信息洪流中学到适应时代发展的本事,能否在兼顾学业的同时获取社会实践能力至关重要。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必然会给大学生带来诸多就业压力。大学成人教育的开展、国家开展的扩招政策、城市员工的下岗问题、学生个人家庭背景的好坏、大学学费的大幅提升、日常生活物价的上涨、独生子女抗压能力的不足等等,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内在的,多重压力迫使当代大学生需要一个科学的发泄场所,假如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不当,则可能导致一些社会负面现象发生。

二、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策

(一)重视培养和造就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者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说:“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一代的状况。”大学生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国家在抵制外来思想入侵的同时需要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立场鲜明地站出来说话,培养造就马克思主义者是国家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需要,必须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管理工作中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地方就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多高校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关心,很多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深层次的问题,在遇到复杂情况时难以应对。因此,注重意识形态的管理工作要认真对待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有效监督大学生对党政机关思想政治及先进思想理论的学习。

(二)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关键

社会责任感是新时期大学生最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社会责任感为前提的大学生素质培养是国家发展的要求。高校应正确引领大学生意识领域,统一大学生思想。也正因为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在未来社会的建设中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祖国的下一代,其社会责任感与否直接体现了国家综合素质的强弱。“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坚持集体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主题班会,大型活动等人员集中地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通过公开发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老师需找出学生之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将其立为活动主题进行公开化教育,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思想教育中潜意识提高。但是,针对学生群体中的少数极端行为就要对症下药,不可把全部责任归加于某一学生,换位思考,找对沟通时机与对象,具体问题针对性教育,会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事半功倍。

(四)拓宽沟通渠道,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老师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导者,是对学生全面深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只有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了解,才能形成有效教育,而只有有效教育才能成功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面对面交流无疑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沟通方式,但针对特殊情况,不方便直面交谈时就需要利用时代工具,例如QQ,微博,飞信等多样的沟通途径进行交流,回避了某些问题直面沟通的尴尬处境,及时实现了彼此间想法的准确表达。老师若能深刻地了解到学生对网络的具体使用情况,则能通过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把握,更好地实现指导与帮助。

(五)推进理论创新,增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说服力、战斗力

在国家各项创新工作中,理论上的创新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应对国家在新时期挑战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随着环境的变化,马克思教育主义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其中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重要途径。理论创新在增强党对意识心爱工作的说服力、战斗力中取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作用。理论创新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点,总结在新世纪出现的问题,围绕国家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各个地区自身的特点,团结一致,深入讨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推进理论创新。

(六)注重执行能力的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需要结合实践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而言,执行能力的培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而明确的工作目标 ,踏实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执行的基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需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观察沟通能力、引导教育能力等,每一种能力又都体现在日常的各个琐碎工作中,因此,自身的强大是工作之根本。比如,当下数字校园建设风靡各大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就可利用这一优势,大力推行QQ、微博、电子信箱、飞信微信等一系列互联网产品及时沟通,并建立公共平台以及时获取学生思想动态。主动适应学生的生活状态与沟通方式,建立与学生交流的亲切感。另外,也应在计算机操作能力上不断完善自己,建立类似于班级网站、班级微博、QQ群等在内的共享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最新动态,增强班级凝聚力。

(七)倾听的艺术

倾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尊重和前提,通过有目的的倾听,可帮助培育者迅速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希望做发言的主导者,以获取别人浓厚的聆听兴趣。培育者在交流中需把自己当成万能的容器,让学生在诉说过程中逐渐消除陌生感,从而进一步聆听学生表达的一字一句,通过情感节奏,表情的微妙变化推测出其隐喻而不好直言的东西,并适当提出建议以回应学生的倾诉。在愉悦的沟通环境中解决大学生问题,最终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是多方面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培育措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提炼总结,其核心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引导作用。高校应在马克思理论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实践,建立符合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体系,坚持多元化和原则性的统一方向。

[1]吴思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4(8):03-05.

[2]陈文玄.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中学历史学科的关系——兼谈历史教学对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2010(6):23-24.

[3]李婧.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才智,2014(26):97-97.

[4]蔡丽华,李忠新.试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09-111.

猜你喜欢

责任感培育价值观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