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研究*

2015-03-19李炜怡张若娴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历史

华 林,李炜怡,张若娴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我国各民族地区蕴藏有丰富的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这些口述历史档案是各民族先民在其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形成的,传承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与生产生活状况的丰富内容。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与梳理,有利于全面认识其内涵外延与发掘利用价值,更好地抢救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一、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形成发展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祖先为了生存繁衍,组成群体,在漫长的采集、狩猎活动中,原始先民以声音相互联络、表达思想情感,从而产生了人类语言。为了要把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以及在狩猎、劳动中积累的生产经验留传下来,原始先民逐渐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表达思想、记录历史、传承原始文化,从而产生了早期口述历史档案。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最初之史乌乎起?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属或部落也,其族部之长老……纵谈己身或其先代们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则蟠镂于听众之脑中,港拔不去,辗转作谈料,历数代而未已,其事迹遂取得史的性质。”[1](P13)原始先民产生的早期口述历史档案是古歌谣,古歌谣的产生大约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郑注在《礼记》说: “古人劳役必讴歌,举大木者呼邪许。”这种被古人称之为“举重劝力之歌”的古歌谣音节简单,节奏强烈,具有协调劳动、交流情感和传播生产劳动经验的重要作用。十七世纪台湾高山族一些部落,集体出猎,集体分食,而后集体歌舞,“冬春捕鹿采薪,群歌相和”[2]。在民族古歌谣中,可隐约看到至今各民族中盛行对歌的萌芽情形。民族古歌谣有祈求农业丰收时唱的;有狩猎前后唱的;有祭祀时唱的,如独龙族的《猎歌》、纳西族的《犁牛歌》、怒族的《龙潭》、珞巴族的《渔歌》、彝族的《种荞歌》、哈尼族的《生产调》、基诺族的《生活歌》等,歌词多反映各民族原始先民的劳动、狩猎、婚配和祭祀情况,有较高史料价值。

氏族公社进入繁荣时期之后,氏族、部落的集体意识有了长期积累,部落战争和与中原的交往扩大了边陲民族的视野,加之原始人类崇尚自然力,从而形成了许多掺杂神话的远古传说和史诗。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产生的重要口述历史档案,其类型主要有创世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神话、征服自然神话、远古社会生活神话等。各民族产生的远古神话十分丰富,主要有达斡尔族的《天神与蟒盖》、鄂伦春族的《喜勒特根》、赫哲族的《月亮的故事》、塔吉克族的《两个宝箱》、维吾尔族的《仆古可汗的传说》;羌族的《白石神的故事》、阿昌族的《早概》、独龙族的《羌嘎朋娶媳妇》、彝族的《九隆神话》、纳西族的《里低干木女神》、壮族的《三星的故事》、侗族的《祖公上河》、壮族的《祖先神树》、苗族的《雷公山的来历》、瑶族的《伏羲兄弟》等。民族史诗所载录的内容亦来源于氏族公社发展的历史情况,多记述氏族公社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古代传说,内容涉及到原始先民的劳动生活状况、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解释、部落之间发生的战争、原始宗教活动、人类早期婚嫁习俗、氏族群体迁徙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史诗作为一种较为完善的口述历史档案提供了各民族先民社会历史发展的翔实情况。继神话传说和史诗之后,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发展更为迅速,先后产生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历史故事、风俗故事、人物故事、民间工艺故事、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出门调、悼祭调、劝诫曲、歌谣民谚和口传谱系、医药秘方、制造工艺、耕种技能等诸多类型,这些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广泛流传于民间,由土司、喇嘛、毕摩、东巴、和尚、师爷、长老和民间艺人等民族知识分子和民族群众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

二、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内涵外延

目前档案界对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研究尚未深入,部分学者对其内涵作过探讨。如“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指各少数民族在没有创造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之前,只能依靠口头传说的方式去记录发生的事情,并且通过口耳相传,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世代承袭。这种用固定语言记录下来,并通过言传口授,代代传承的各少数民族史实,就是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3]借鉴相关阐述与研究成果,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可表述为:各少数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由土司、喇嘛、毕摩、东巴、和尚、巫师、长老、民间艺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口耳相传的反映各民族政治、历史、经济、军事、科技、文艺、哲学、伦理、宗教和民俗等方面情况,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原始口碑历史记录。其内涵如下:

1.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传承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历史文化,是由各少数民族自身产生形成的,包括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具体内容涉及到政治、历史、经济、军事、天文、历法、医药、教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和民俗等诸多方面,涵盖了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

2.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由谙熟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土司、喇嘛、毕摩、东巴、和尚、巫师、长老、民间艺人等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以及其他民族群众传承人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的民族历史文化,其形成也是由当事人直接讲述、录制的“原始口碑历史纪录”,因此,和一般的民俗资料相区别。

3.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原始口碑历史纪录”,是宝贵的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为此,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4]以各种有效的方式保护、传承这些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种类十分丰富,按其传承类型划分主要有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历史故事、风俗故事、人物故事、民间工艺故事、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出门调、悼祭调、劝诫曲以及口传谱系、医药秘方、制造工艺、耕种技能等类型。按其内容可划分为少数民族历史发展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科技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宗教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伦理道德口述历史档案;少数民族民俗口述历史档案等。

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各少数民族在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内容涉及到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道德规范和民族审美等诸多方面,蕴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形成、积累和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是极其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三、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特性

1.产生形成的民族性。在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有文字或无文字的民族,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在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口述历史档案,用以表达思想情感、载录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发展历史。如贵州苗族由于历史上没有形成古文字,因而产生形成的口述历史档案极为丰富,流传下来的有远古神话史诗《板东辰》、 《蚩尤的传说》,中古英雄史诗《天灵相公》和近古英雄颂歌《阿贵与雅莲》等。此外还有十二路大歌等民间长诗,迁徙古歌和丧仪唱词以及季节歌、生产劳动歌、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和谚语、谜语等,这些口述历史档案在记录苗族发展历史,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再以民族史诗为例,民族史诗所载录的内容来源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多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古代传说,内容涉及到原始先民的劳动生活状况、对自然现象的认识、部落之间的战争、原始宗教活动、人类早期婚嫁习俗、氏族群体迁徙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各民族产生的重要史诗有羌族的《羌戈大战》、哈尼族的《哈尼祖先过江来》、傣族的《布桑盖与亚桑盖》、独龙族的《创世纪》、仡佬族的《十二段纪文》、苗族的《苗族古歌》、畲族的《高皇歌》、瑶族的《水淹天》、佤族的《葫芦的传说》,彝族的《阿细的先基》、纳西族的《创世纪》和土家族的《摆平歌》等。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产生是整个民族的集体所为,其传承也是一种全民族性的文化传播活动,在其形成发展中汇集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成果与智慧结晶,因而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特性。

2.内容涵盖的丰富性。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是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载录极其广泛,内容涉及到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如流传于新疆柯尔克孜族中的英雄史诗主要有《托勒托依》、《加芮什与巴依什》、《交达尔拜希木》、 《考交加什》等,这些史诗通过塑造柯尔克孜族远古英雄形象,全面记录了原始社会时期柯尔克孜族先民的社会组织、氏族争斗以及社会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历史情况。苗族历史上形成过一篇《运金运银》叙事诗,流传于贵州省黔东苗族聚居区。该诗除对金银的来源作丰富想像外,还对金银的色泽、形状以及如何寻找金银、打捞金银等复杂工作作了详尽描述。该诗有助于了解古代苗族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习俗等情况,同时对研究古代苗族对金属矿藏的勘探、开采等工艺都有参考价值。[5](P564)又如 《忏罪歌》为仫佬族超度亡灵时所唱的歌,流传于广西罗城县一带。要忏罪的主要是忤逆不孝、放火烧山、抛贱五谷、咒骂神明、明瞒暗骗、拆散人婚、为人懒惰等,歌词言简意赅,有助于了解仫佬族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思想行为准则。[5](P44)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载录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反映各民族历史发展、生产生活、精神要求、宗教信仰、民族审美、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具有民族历史文化内容记录丰富性的重要特征。

3.文献传播的广泛性。民族口述历史档案通过民族知识分子或群众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由于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从早到晚,火塘边、田埂上,在人数较多的场合,各种说唱会、对歌会,重大节庆日,以及各种宗教祭祀场合等都会进行口述历史档案的传播。如《艾玛突》为哈尼族祭祀诗歌,又称二月祭寨,广泛流传于云南省哀牢山哈尼族聚居地区。二月祭寨是哈尼族群众盛大、隆重的寨神祭祀活动,由专司主祭宗教仪式的“咪谷”主持,并由经师“贝玛”演唱祭祀歌词。歌词唱述民族迁徙发展历史以及祭寨神的由来,颂扬村寨守护神艾玛的恩德。二月祭寨是一种民族性的祭祀活动,几乎举村举寨的哈尼族群众都会参加。《密洛陀》为瑶族创世古歌,广泛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东兰、河池、南丹等地自称“布努”的瑶族中。《密洛陀》从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万物产生到民族的起源、迁徙、生产生活,内容丰富,是瑶族先民解释天地万物起源的百科全书。广西瑶族农历五月二十九日“达努节”和婚丧礼俗时都要大规模地演唱传播《密洛陀》,这也是《密洛陀》能在瑶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逃婚调》则为傈僳族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逃婚调》描写旧时代一对倾心相爱的男女青年,挣脱包办婚姻的枷锁,相约出逃,最终建立幸福家庭的故事。诗歌无情地抨击了那种“襁褓就许了人”和“婚姻以牛聘”的包办买卖婚姻制度,是研究傈僳族婚姻制度和习俗的重要资料。《逃婚调》经常在节日或聚会时演唱,届时傈僳族群众大多手挽手围成一圈,男女对唱,一人领唱,众人随唱。边饮酒边唱歌时,可唱三天三夜。[5](P284)在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各民族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传播者,又是继承者与创造者,正由于这种全民族的共同参与、世代传承与创造,才使得民族口述历史档案形成了丰富的文献类型,内容更具民族特色,更加多姿多彩。

四、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现状与抢救

(一)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迅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民族口述历史档案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在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相对丰富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变迁,民族或区域文化特色消失加快,这对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传承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调查,现今民族地区许多青壮年和少年儿童绝大多数已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穿戴本民族服饰,不懂得本民族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知道本民族来源、历史发展与文化状况的在世老人越来越少,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传承后续乏人。据云南省民委古籍办统计,2000年全省精通本民族语言文字、粗通汉语言文字的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传承人尚有数百位,由于年高体衰,每年都有数十位相继离开人世,在世为数不多的人员中,大多已病魔缠身,无力工作。又如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大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彝、藏、羌、苗、土家、回、纳西、蒙古、傈僳、满、布衣、白、傣、壮等14个,分布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60%左右,各民族地区所蕴藏的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极其丰富。四川省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征集保护工作,如川东黔江地区对土家族、苗族的历代口传文化实施针对性抢救,迄今已搜集300多万字的口述历史档案,并整理了100多万字的口述历史档案。由于数量丰富,加之许多熟知民族历史的民间文化艺人大多年岁已高或已去世,仍有大量流传于民间的口述历史档案亟待征集与保护。

(二)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抢救

民族口述历史档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保护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云南省为例,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大省,民间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有4万余种。为了抢救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省民委古籍办2002年启动“26个民族口承文化工程”,通过走访调查民间艺人和群众,记录了全省26个民族数千万字的民族史诗、传说和神话等口承文化。此外,省民族古籍办组织100余位专家,用6年时间编撰出版了《云南民族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总目提要》。此书收录云南26个民族长期流传于民间的2万余种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神话传说卷》(上下册)、《民间故事卷》(上下册)、《史诗歌谣卷》(上下册)出版,成果字数达800余万字。近年来,云南省档案馆实施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抢救工程,对全省26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口述历史档案进行征集保护,现今云南省已抢救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1万余种。在民族口述历史档案的抢救工作中,其他各民族地区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焦沙耶等翻译整理的《哈萨克族民间放事》,巴图宝音搜集整理的《鄂伦春族民间故事集》,孟志东编《达斡尔族民间故事选》,郝苏民著《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朱荣阿等编著《蒙古族格言俗语集萃》,李树江、王正伟编《回族民间故事选》以及西藏民族学院珞巴族民间文学调查组搜集的《门巴族民间文学资料》等。其中,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编《壮侗语族语言文学资料集》根据过去收集的原始资料选编了壮、布依、傣、侗、水、黎六种语言的民间故事、歌谣48篇,保存了丰富的民族口述历史档案文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6]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M].北京:商务印书,1922.

[2]黄叔璥.番俗六考 [M].1727:《台海史》卷七.

[3]陈子丹,周知勇.少数民族口述档案浅论 [J].云南档案,2004,(2).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Z].2005.

[5]张公瑾,李冬生.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解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杨智辉,陈明理等.民族文献提要1949-1989[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历史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历史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