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2015-03-19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5期
关键词:盈余会计准则准则

廖 伟

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廖 伟

通过对会计准则和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关系,论证会计准则变化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质,结合2014年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新增具体准则,就新准则如何实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规范化提出建设性意见。

2014年会计准则;公司盈余管理;对策建议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不断深入,伴随国际会计准则的新一轮改革,我国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2014年,财政部根据国际形势和会计改革迫切需求,对国内会计准则进行增改,先后出台三项具体的新会计准则和修改四项会计准则,还发布了一项准则解释和两项征求意见稿,通过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坚定我国会计管理的国际化信念。从国内自身而言,紧跟国际会计准则改革方向,充分认识和把握会计准则发展新趋势,这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决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经营必然带来影响,公司要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就要结合新规则分析修正条款的特点,作出利弊判断,进而实施新的管理方案。

一、会计准则与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关系

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谋求经济利益,通过会计手段或者实际的经济行为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这些会计手段和经济行为就是盈余管理。而会计准则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一般由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两者的核心关系在于,公司盈余管理的操控分为违法的行为和合法的行为,而会计准则的设立就是为了获取真实的企业信息,预防和制裁公司任意操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违法活动。从某个意义上讲,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具有天生的博弈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一直存在于市场经济运行和政府经济调节之中。一方面会计准则限制公司盈余管理中的违法操控,对公司盈余管理进行压缩;另一方面会计准则合理规范公司治理,推动企业向健康发展方向运行。

二、2014年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特征

(一)新增会计准则变化

2014年财政部新增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40号——合营安排》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一是公允价值计量。以往的会计准则在没有明确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只是在一些会计运用中涉及部分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原则,根据39号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这是对市场价格的公信确认,坚持以市场的计量原则,符合市场价值规律。二是合营安排。该准则对合营安排的认定分类及参与方安排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有资产持有的不同形态,分为对单独持有和共同持有,对负债承担份额进行确认等,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鼓励境外上市企业的提起执行,当然这需要在现行规则之下进行。三是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以往的准则2号和33号对披露的内容不够全面,对财务表使用中了解企业在其他主题中权益的风险和财务状态好坏非常不利,新准则进行整合优化并新增在其他主题中权益的披露,实现经营运行、财务管理、资本动态等信息全面化,更加符合公司管理需求。

(二)修订会计准则变化

2014年财政部修订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第 30号——财务报表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 9号——职工薪酬》、《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一是修订综合收益。对其他综合授予和综合收益总额两个项目进行定义,进一步划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实行区别列报两种类型的收益项目。二是修订职工薪酬。新准则引入离职福利和其他长期辞职福利,对短期薪酬进行规范和明确,充分发挥对企业职工权益的有效保护。三是修订合并财务。重新规范母公司合并范围,要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即“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增加特殊交易会计处理模式,注重母子公司的股权关系。四是修订长期股权投资。为进一步规范会计处理,将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范围限制,将其他股权关系持有股份的投资纳入22号准则处理。

三、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对策建议

(一)加强相关人员理论学习

2014年会计准则对新的规则进行规范,给公司盈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公司管理规范化的良好机遇。很多新准则从制定到运用,还需要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迅速掌握和学习,只有努力提升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在企业运行中科学处理各种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同时会计人员对准则的熟悉有利于查探企业最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获取有用数据,准确区分企业财务人员是否存在违法造假和违规操控盈余管理行为。

(二)自觉规范企业盈余管理

经济活动一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一方面要注重会计准则体系的质量建设,另一方面要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同时还要对企业进行自我警醒。提高企业的会计准则体系质量,正确看待压缩盈余管理空间的作用,压缩盈余管理空间就是为了控制住违法操控,避免企业内部做假账,但是在修订和新增的会计准则里面并没有完全抑制住盈余管理的空间,还有多种管理领域需要进行规范,所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会计准则体系质量是自觉规范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方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进行企业管理结构上的变革,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上实施部门制衡或者上位监督机制,做到对企业内各化解的财务监督。避免企业一味追逐眼前利益,超越法律法规的界限,要通过最新的会计准则规范,严格自我要求,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三)建立内部财务自查机制

财务自查的目的不在于进行内部违规处理,其关键在于预防问题出现和恶化。相较于以往的会计准则,新增和修订的条款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出入,特别是在会计专业人员没有明白政策真意或者企业员工没有获得相关信息更新,在会计处理上仍旧根据之前的进行,此类错误的发生不具有主观故意性,但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建立防漏的问题自查机制,尽量不要让上一期会计财务核算影响到下一期核算,保证核算的规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财务工作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变化,比如岗位轮换制、专人监督制,或者借助先进设备进行预防,解决财务会计管理的人为失陷,也可以让更多的员工来发现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违规盈余管理。

总之,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公司治理中的复杂系统,在会计准则的规范下,要通过灵活的会计处理模式实现企业利益,要从多方面进行影响。为确保公司财务运营安全,还需要进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完善,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和审计措施促使企业遵守新准则,利用有效方式保障企业效益的稳定。

[1]王更峰.2014年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变化亮点与企业应对的浅思[J].会计师,2014(4).

(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盈余会计准则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廉洁自律准则歌
学学准则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