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行距配置对春播高油大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2015-03-19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3期
关键词:行距叶面积农艺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赵文媛,王红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

行作栽培是大豆栽培的基本技术措施[1],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早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和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在特定密度下对株行距配置的反应也各不相同[2-4]。鉴于此,笔者结合当前山西省高油大豆的生产实际,选用近年来育成的高油大豆品种“长豆18号”,探讨了在常规密度下不同株行距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旨在为“长豆18号”的大面积推广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品种为“长豆18号”,亚有限结荚习性,种皮黄色,脐黑色,百粒重为20~22 g,粗蛋白含量为39.00%,脂肪含量为22.05%,2010年通过山西省审定[5]。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3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地块为沙壤土,0~20 cm耕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19.7 g/kg、全氮 76.4 mg/kg、碱解氮 58.2 mg/kg、速效磷 67.6 mg/kg、速效钾 177.4 mg/kg。前茬作物为玉米,2012年秋季秸秆粉碎后随深翻还田。

1.3 试验设计 设6个处理,分别为:等行距DH1(30、30 cm)、等行距 DH2(40、40 cm)、等行距 DH3(50、50 cm)、宽窄行 KZ1(40、20 cm)、宽窄行 KZ2(53、27 cm)、宽窄行 KZ3(67、33 cm)。3次重复,小区行长为8 m,小区面积为40 m2。5月7日播种,人工点播,定苗后各处理密度均为18万株/hm2,常规田间管理。

1.4 测定方法 6月5日开始每15 d取样一次,每个小区取5株,测定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

1.4.1 叶面积指数测定。通过折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面积得到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测定采用打孔称重法。

1.4.2 室内考种。大豆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测定株高、节数、分枝数、百粒重、荚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行距配置对“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叶面积指数是群体组成大小和植株生长繁茂程度的重要参数。由图1可知,各行距配置处理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呈单峰曲线变化。6个处理的“长豆18号”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差异不显著,均在结荚期达到最大,然后开始缓慢下降,其中KZ2处理叶面积指数最大,且下降幅度较小,在鼓粒后期仍达到3.67,较叶面积指数最小的处理高19.2%,更有利于营养供应,增加籽粒产量。

2.2 不同行距配置对“长豆18号”干物质的影响 由图2可知,各行距配置处理在生育期大豆干物质近似于“S”曲线变化,从7月5日开始到8月4日是干物质快速积累增长阶段,8月19日后各处理均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大豆生长后期部分叶片、叶柄脱落所致;不同处理的单株干物质重在7月20日前无差异,8月4日之后各处理干物质积累缓慢上升,在鼓粒后期达到顶点后逐渐下降,DH3和KZ3处理下降速度最快且干物质量在成熟期最低。结果表明,不同株行距种植方式影响了大豆干物质积累,其中,DH1处理在成熟时干物质重最大,而DH3处理干物质在成熟时处于最低水平,比DH1处理低30%。

2.3 不同行距配置对“长豆18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株高影响较大,宽窄行处理植株的平均株高较等行处理高16.4%,宽窄行处理的植株株高较平均行距相同的等行处理高4.5% ~21.2%,且有极显著差异,但3个等行距处理的植株株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对“长豆18号”的百粒重影响不大,6个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处理植株的节数无显著差异;DH1、KZ2处理的平均分枝数较其他4个处理的多88.0%,且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单株粒数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DH1、KZ2处理显著多于其他4个处理;不同行距处理对产量影响较大,其中KZ2处理产量达2 374.2 kg/hm2,较 KZ1处理高33.1%,DH1处理产量次之,但2个处理之间无极显著差异,DH2、DH3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行距配置对“长豆18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叶面积指数(LAI)的大小与品种的株型、种植密度及栽培环境、管理措施密切相关[6],适当增加LAI是提高大豆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7]。该试验中不同处理对“长豆18号”LAI的动态变化影响趋势一致,但不同处理之间各有差异,KZ2处理的LAI在结荚期达到最大(4.96),较其他5个处理平均LAI高5.8%,LAI持续天数也较长。干物质积累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不同行距株距处理条件下,大豆单株的干物质量在不同生育阶段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DH3和KZ32个处理的干物质重最低,可能是由于行距过大,导致株距减小,单株间彼此接近到以至于引起对肥料、光、水、杂草的改变,以及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时引起的竞争所致。不同处理之间的分枝数和单株粒数有显著差异,从而导致产量之间的差异显著,就等行距处理来说,在一定范围内行距越小产量越高,但DH2与DH3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这与刘忠堂等[8-10]的研究结果一致;宽窄行处理中,DH2处理产量最高,DH1处理可能是因为窄行只有20 cm宽,植株之间过于荫庇从而影响了光的截获,进而降低了产量,DH3处理宽行距离达到67 cm,株距最小,植株竞争强烈,宽行之间杂草较其他处理多,大量养分在除草过程中丢失[11],最终导致籽粒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低。综合试验结果,针对“长豆18号”大豆品种,KZ2、DH1处理效果最好。

[1]刘晓冰,金剑,王光华,等.行距对大豆竞争有限资源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4,23(8):215 -221.

[2]张瑞朋,付连舜,佟斌,等.密度及行距对不同大豆品种及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5,34(1):52 -55.

[3]周勋波,杨国敏,孙淑娟,等.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群体结构及光截获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3):691 -697.

[4]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等.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0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10):20-23.

[5]李万星,刘永忠,靳鲲鹏,等.高油大豆新品种长豆1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16 -418.

[6]孙贵荒,刘晓丽,董丽杰,等.大豆叶面积指数消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3(4):13 -14.

[7]曹金锋,赵双进,卢思慧,等.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 -3.

[8]刘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2,21(2):117 -122.

[9]张伟,张惠君.王海英,等.株行距和种植密度对高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6,25(3):283 -287.

[10]周勋波,孙淑娟,陈雨海,等.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光利用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8,30(3):322 -326.

[11]JAIN H C.Effect of herbicides on nutrient uptake by soybean crop and weeds under different row spacings and seeding rates[J].World weeds,1995,2(3/4):197 -201.

猜你喜欢

行距叶面积农艺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不同播量、行距对“藏青320”产量的影响研究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苎麻叶面积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