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孩子发挥潜能的机会

2015-03-18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靳海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铅笔盒被除数物品

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 靳海华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灿烂的太阳花,他们喜欢阳光,向往自主成长。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

一、孩子具有无限可被挖掘的潜能

如果问“1000÷9商大约是多少?”您会觉得是多少?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我首先出几道简单的三位数来估算。

师:210÷5怎么估算?

生:把210看成200,商大约是40。

师:很好呀。283÷7怎么估算?

生:把493看成490,商大约是70。

师:非常好。谁能总结一下估算的方法?

生:把被除数看成整千、整百、整十的数再除。

师:归纳的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9的商大约是多少?

孩子们思考了一会,有的孩子说商大约是100。我以为孩子们能估计到100已经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这已经是好的结果了。

这时,吴文琛同学说:“老师,我觉得商大约是111。”我赶紧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呢?她说:“我想,把1000看成900,商是100,可是这时把被除数少看了100,觉得误差有点大;就把100看成了90,又少看成了10,觉得还可以减少误差;再把10看成了9,这样就把被除数看成了999,商大约就是111了,而且误差已经很小了。”我给予热烈的掌声。

她的思考过程让我很意外,多么严密、细致,不单单考虑到商是多少,而且考虑了误差的大小,为了让误差最小,所以把1000看成了999。回想一下我只是试着给她们一个思考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就能认真思考,挖掘自己的潜能,展现出他们出色的思维推理的一面。这也使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存在这种思维的潜能,只有当我们给孩子们时间,给他们思考机会,提供展示的平台时,孩子们的潜能就会得以挖掘,逐渐成长为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的目的吗。

二、孩子们的数学就是生活

我现在教的孩子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学习、生活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最让我值得高兴的是孩子们对长度单位的感知能力:强、准确。

从孩子熟悉的实际物品的长度入手,感知长度单位。

初学长度单位时,孩子们对于物品的长短、高矮,都有初步的认识,能够看着物品对他们进行比较。少数孩子们对有些物品的长度还是知道的,比如有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高,有的孩子坐车看见过“北京55千米”等等。这时我引入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第一,找一找。认识米时,我的做法是让孩子在米尺上找找1米,用手势表示1米有多长。然后两人合作,一人表示一人测量。然后交换。用以加深学生对一米的直观认识。

第二,量一量。用米尺量一量周围的物品,看一看哪些物品的高度够一米。如老师用的讲桌、多媒体用的柜子等等。感知一米的长度。

第三,估、验证。两人再合作,先在自己身上估一估,哪到哪的有1米,再互相量一量。看看自己身体上哪到哪是一米,使自己成为估测其他物品时的参照物。由于孩子们正处在身体发育期,所以这项活动,我们要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让孩子感知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有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第四,实际感知。较长的距离,我们走出教室,到操场上结合跑道感知60米、100米等距离。通过走一走,数数步数,跑一跑,看看跑了多长时间等方法,加深对较长距离的认识,使孩子们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而形成能力。

第五,与生活密切联系,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据孩子们的记忆特点,我们经常进行练习。在坚持不断的练习中孩子们准确的掌握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的使用。

学习千米、分米、毫米,厘米的认识时,也是从孩子喜欢的实际物品的长度入手,感知长度单位。通过找、量、估、验证等方法积累经验,从而掌握知识。

第六,课余经常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应用。

这是必须的。由于孩子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平时我们经常用手势表示1厘米、2厘米、15厘米、10厘米、1分米、1米等等;让孩子们随时关注生活中物品的长度、高度,距离的远近等等,从而随时复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慢慢就变成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在学习千克和克时也使用了以上的方法,时刻与生活相联系,从生活中积累经验,感知、应用千克、克。

三、孩子们学会了“知识迁移”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与克的认识”。

我引导孩子认识到了物体有轻重之分,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秤称,生活中常用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和克”。然后让孩子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在建立1克的观念时,我让孩子掂量二分硬币,体会1克的感觉。孩子说:“一克的感觉是手中好像没有东西。”接着又掂量了10克的巧克力,100克的酸奶,400克的盐,一千克的一袋的挂面。使孩子初步对克、千克有了一定的认识。

接着我们测量了身边的学习物品的质量:一本数学书有多重?通过测量孩子们知道一本数学书大约重160克。

老师:“同学们估计一下你的铅笔盒有多重?”多数孩子都是直接拿起铅笔盒,用一只手掂掂,估计出一个数量来。由于刚刚认识千克、克,孩子们对千克和克还没有什么深刻的感觉,这时他们估计出的质量有很大的误差。

这时,宋俊涵同学左手拿起了铅笔盒,右手拿起了数学书,左手掂掂,右手掂掂。自言自语地说“比160克沉。”然后他毫不犹豫的左右手交换了铅笔盒与数学书,又掂了掂,说:“我怎么觉得铅笔盒重呢,应该有200克。”

老师:“他的估测方法使你想到了什么?”

顾佳欣:“这和我们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要有方法,有标准。我们要以数学书的重量为标准,这样估计出的重量比较准确。“精彩的回答。

这样我们就把估计物体的长度的方法和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统一起来了,也把估测的方法应用了。使得前后知识建立了联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又压缩了知识点,使得孩子能以点盖面。想起一点就想起一系列知识,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可以通用的。

我们把宋俊涵的铅笔盒用弹簧秤称了一下,居然正好是200克,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个结果验证了宋俊涵估测的方法是正确的。

这就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我们要给孩子们发挥潜能的机会,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学习,理解,把知识转化成他们能消化、吸收、运用的营养物质,进而形成能力,达到让孩子主动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铅笔盒被除数物品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称物品
求被除数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便携彩铅笔盒
被除数可能是几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小袋鼠的新家
放弃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