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生态的另一种诠释—“五学发展课堂”

2015-03-18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实验学校罗威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五学导学环节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实验学校 罗威林

几年前笔者创办新校之初提出了“五学发展课堂”构想。这与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提出的生态式教育和生本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细细探究不难发现,“五学发展课堂”与这两种理论的立场均逃不开教师与学生这一课堂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生态因素,换句话说,“五学发展课堂”是对这两种理论以及课堂生态的另一种诠释。

一、“五学发展课堂”对课堂生态的认识和界定

正如自然界有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一样,笔者认为,在课堂上也存在这样一种相互依存的课堂生态系统。多伊尔(Doyle,W.)和庞德(Ponder,G.)(1975) 把课堂生态定义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他们认为,课堂生态必然体现为课堂时空内生命体之间及其同环境之间的关联。一言以蔽之,课堂两大生命体——教师与学生,必然依托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发生关联从而实现生命的互补、交融和提升。

在看待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生本教育注重“以生为本”,使教师好教变为让学生好学,让学生通过亲历亲为,感受体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态式教育则认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园丁式教育皆建基于人类中心主义之上。真正的课堂,他们认为应强调以生态关系为中心,即以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生态平衡为中心,师生之间,只有对话、融合、和谐。面对课堂生态,我回避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非此即彼的绝对立场,兼容两者的特点,提出了“五学发展课堂”理念,该理念践行在课堂教学上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唤醒其生命感和价值感,从而促进其趋向其“最近发展区”。

二、“五学发展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一)“五学发展课堂”的概念与内涵

“五学”是导学、自学、助学、示学、固学五个环节的统称,“五学发展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教学内容并通过五个环节来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技能,增进情感从而促进其生命发展的教学形态与实践。其核心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我的学习我做主”。

“五学发展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重在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能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目标指向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得到发展。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生活的体验与生命感知;在教学方法上,变灌输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还课堂给孩子;在教学形式上,变共性教育为小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五学发展课堂”以自主、探究、合作为核心

1.课堂结构展示自主、探究、合作精神

“五学发展课堂”结构常态分为导学、自学、助学、示学、固学五个环节。

导学:它包括自学指导学指引、教师导学。该环节强调的是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学习的引领,重在对上节课已学内容的复习巩固,对新授内容学法的引领和情境的创设。这个环节是进行自主、探究、合作的前提。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导学下或导学指引,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该环节强调学生要在自学过程中感知学习材料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是顺利进行探究和合作的关键。

助学: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对共性问题点拨指导、学生对疑难问题互帮互助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重在探究与合作。

示学:自学和助学后小组或个人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该环节是各小组展示小组互帮学习效果的重要进程,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技能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是对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强化和延伸。

固学:是通过反馈与检测来促使学习内容内化的过程,该环节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分层对待、要求不同;对共性知识重点掌握有难度的后进生,实行教师或学生跟踪帮扶。对先行先学者“开小灶”使其“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的乐趣,都能体验到完成学业的快乐,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以上五个环节没有固定顺序、时间,而是视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形顺势而为,每一个环节中都不同程度不同侧面贯穿了自主、探究、合作。

2.课堂组织内聚自主、探究、合作精神

课堂组织分为“围坐式”和“秧田式”。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使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成为可能。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协调者、引导者;课堂不再是一言堂;学生角色由被领导变成了主演,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参与、合作、展示。

三、“五学发展课堂”以“分层”“双载”“侧重”为依托

一是“分层”力推“五学”,施课堂教学时,在每一个环节中注重对学生因材施教,以动态分层,力推“五学”。二是“双载”辅助“五学”。所谓“双载”,是指教师层面分别以班主任、备课组长为核心的班级管理与教学载体及教学与科研载体,互动交流、形成合力,辅助“五学发展课堂”。三是“侧重”深化“五学”,将导学、自学、助学、示学、固学五大环节分解到具体学科特别是五大中考学科中去探索和实践。在“五学”环节基础之上,各学科侧重某一环节进行探究,寻求突破,打造亮点。

四、“五学发展课堂”的实施效果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五学发展课堂”模式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较大变化。一是使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在90%以上的老师占95%以上,86%以上的学生期待到学校学习。二是家长和社区对学校的评价发生了变化,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得到上下认可。三是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公认区内生源最弱的我校在近几年中考中涌现大批优秀毕业生,学生在区、市以上的教育教学及才艺展示等活动中频频获奖,充分展示了自信阳光健康的个性与风采。

猜你喜欢

五学导学环节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五学+四位”混合式教学创新路径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