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法预约的精彩—浅谈如何把握课堂生成

2015-03-18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谭翠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预设师生课文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谭翠珍

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师的备课都要求必须做到:目标明确、过程清楚、结构严谨、环节相扣……于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会将每一个大大小小的教学环节考虑周全,记录在案。到了课堂,老师心中已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预设教学流程,只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在规定的时段内去逐一落实,一一验证。师问生答,平铺直叙,师生在这种预设性的教学设计中失去了灵性、个性、创造性。语文课堂本身是充满生命力的精神性活动,如果师生在教学中丧失了对话的激情和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即使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达到了认知的目标,也不能够称之为成功的教学。教师应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出现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预设,可是生成的精彩却是无法预约,无法估计的,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精彩的生成性可以让师生的思维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学生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得到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现,在探究中不断享受。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呢?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朗读中生成,发现精彩

列宁说过:“没有真挚的情感,就不可能有对真理执着的追求。”读,是情感的窗户,他让学生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宋代朱熹也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背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的尔”。他们的话中都强调了朗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反复的“读”的实践,的确能实现由“感”到“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同时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独特的个人体验,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将这种独特性和差异视为一种财富予以充分开发。如果学生能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对他们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加以比较、分析、理解,从而获得一种宝贵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技能,这就是生成理念的最好体现。

在学生朗读尝试过程中,由于方法和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这样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尝试和互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学生在尝试中出现的错误应该重视,顺势而为,使它变成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有经验的教师应该善于抓住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尝试,最后走向成功,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二、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让学生用质疑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在讲授一篇文章时很容易忽略质疑问难环节的设置,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要求自己接受课文内容,而不敢大胆的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可能也会有些同学,只是在讲课前,预习生字,读读课文,而不会从质疑的角度去思考课文会有哪些内容是自己读不懂的。这些都很不利于思维的训练,知识的生成。学生大胆质疑后,教师应把握这些新生成的教学资源作为新的教学契机,善于引导学生根据质疑的生成内容进行评估筛选,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不顾。如果学生的质疑归质疑,老师的教学归教学,认为质疑和教学是“两股道上开的车”,不重视教学的生成,课堂教学生成的资源便会失之交臂。

教师及时把握生成性问题的同时,应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讲解,使重点问题突出,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新局面。

三、讨论中生成,引发精彩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讨论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融入课堂,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讨论的是学生抒发感情,显示意向的过程。课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各层次的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互相交流,人人都有表现一番,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向,享受成功的喜悦的机会,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增强学习的主动意识。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讨论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同桌间、也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或者八个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总之,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课堂教学中,讨论问题这一环节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对话过程,讨论问题,让学生的听、说、读、思和教师的点拨、示范、评价于一体,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节。通过问题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他们会看到同学间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学会聆听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与争辩,学会不断地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批判。

讨论问题追求的应该是让学生有所发现,答案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思考、在分析中发现、理解,这才是最重要的。教师的责任不是针对生成的答案简单地进行肯定或否定,而应成为学生讨论中的平等参议者,在共同参与中不失时机地“火上浇油”,从而激发他们讨论的热情,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火花比那僵化的正确答案值钱万倍。

总之,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课堂是师生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个独特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要注重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始料未及的体验、出现的偏差、甚至与预计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契机,使之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

猜你喜欢

预设师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