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学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5-03-18广东省佛山市西南街道中心小学岑结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数学课堂

广东省佛山市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岑结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放在首位的“读懂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分析”。教师只有读懂了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读懂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读懂了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教师才算读懂了学生、读懂了教育。也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教师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读懂学生”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读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力水平。

“读懂学生”首先要读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力水平,因为只有读懂了学生知识水平和学力水平才能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教学的方法和措施,才能达到教与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开展教学前了解学生学习该新知识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这样才能预测到学生可能出错的问题,包容学生错误,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习得知识,发展能力。

第二,要读懂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性,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读懂学生的智力因素就可以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也能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较为薄弱的能力。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情绪情感好坏与兴趣的大小对智力活动有很大影响。孩子上学是否有兴趣,是高高兴兴地学,还是愁眉苦脸地学,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总之,非智力因素是引导和促进孩子学习、成长的一种内驱力,它对孩子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动力和定向的作用。

第三,要读懂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很多,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体质、性格,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而读懂学生的心理诉求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小学生具有好动爱玩、好奇、好思考、爱模仿、爱美等心理。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个性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个体的独自特点因材施教,多鼓励,少批评,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切忌用法规戒律束缚学生的头脑,用封锁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的提高,用成人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环境的变化,现在的小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性格都比较多样,要读懂他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多和他们接触,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去读懂他们。

第一,交谈法。要选择正确的谈话时机,应利用学生心情不错的时机找他们谈话,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乐于与老师交流的,也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语气应平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总之要想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我们应用心来对待学生,不能急于求成。相信老师的真心会换取学生的真心的。当我们蹲下身来看孩子,换位思考想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读懂孩子内心的声音。

第二,问卷调查法。当我们需要了解全班学生的总体情况时最好是使用问卷调查法,它是一种既省时又方便的方法。比如我想知道新接手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程度和他们对数学的那些内容最喜爱,那些部分最厌恶以及他们在学习数学是遇到什么困难等,我就设计一份问卷了解学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喜爱数学的变得更喜爱,不喜爱数学的慢慢变得喜爱。也可以在新授课前设计一份关于教学内容的问卷,在课前了解清楚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已有的学习经验,再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这种切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案更能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观察法。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较多地关注课堂教学呈现方式的转变,却很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来研究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教师也常常由于在课堂上不能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作出专业的分析与判断,而无法及时、巧妙地驾驭课堂生成,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关注学生的行为,善于从恰当的途径去观察,既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也是教师职业与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在准确观察和分析学生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信息,从而根据学生的需求,改进自身的行为,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通过“读懂学生”来设定科学的教学模式与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构造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目的。而要达到高效的课堂,我认为得应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用心”来上课。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而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就必须为他们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学生觉得老师是懂他们的,自然就会用心来上课。

第二,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

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

第三,创设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期待效应,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创设各种使学生能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让学生为了自我表现主动去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并体验学习的成功感与乐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