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分析

2015-03-18杨勇杰

关键词:前场快攻后场

杨勇杰, 何 斌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分析

杨勇杰, 何 斌

(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采用文献研读、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9、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1)与第29届奥运会相比,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呈现全面下滑的态势,其中3分投篮数和罚球命中率下降非常明显;(2)差距的缘由为:中国男篮防守攻击性弱;攻防转化速度慢;全队进攻战术欠流畅;内线和快攻得分少;优秀的三分投手少.

篮球;攻防能力;29届奥运会;30届奥运会;男子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第3次取得了第8名的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然而时隔4年,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小组赛5战皆以大分差告负,竞技成绩滑落低谷,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凸显.本研究除了采用常规的技术统计指标,还搜集了得分方式、2分投篮比例、3分投篮比例、篮板球获取率、犯规的主动性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对近两届奥运会中外男篮的攻防能力进行纵向的自身比较和纵向的中外比较,以求更客观地把握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发展态势,剖析其存在的不足和成因,为中国男篮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29届和第30届奥运会的中国男篮及对手(第29届对手为:美国、西班牙、德国、安哥拉、希腊、立陶宛,第30届对手为:西班牙、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和英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男篮攻防能力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1.2.2 录像观察法 反复观看29届、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全部比赛录像和部分世界强队的比赛录像.

1.2.3 数据统计法 使用SPSS17.0对比赛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主要来源于伦敦奥运会官方网、搜弧网和中国知网.

2 结果与分析

2.1 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2.1.1 得分能力的比较

2.1.1.1 得分能力的整体比较 得分能力是衡量一支球队进攻实力的首要指标.与第29届奥运会相比,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场均得分数据方面,除了2分投篮次数、3分命中率和场均罚球投篮次数有所提高外,其它各项数据均有所下降,其中3分投篮次数和罚球命中率下降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场均得分仅为62.6分,下降了9.7分(见表1).

与对手相比,中国男篮在得分、全场投篮、2分投篮、3分命中次数、3分命中率上依然少于对手,整体看来差距有所拉大,其中在总得分、总命中次数、总投篮次数上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3分投篮次数、罚球命中次数、罚球次数、罚球命中率共4项数据上多于对手,而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仅在罚球命中次数、罚球次数上略多于对手,其它得分数据均落后于对手(见表2、表3).

表1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得分情况一览表

与总得分差相比,最大领先分数通常更能客观地反映两队进攻能力的实际差距.第29届和第30届奥运会对手场均最大领先分数分别为16.8和28.6分(见表4),而两届奥运会中外男篮的总得分差分别仅为10.0分和25.2分(见表2、表3).

表2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情况一览表

表3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得分情况一览表

2.1.1.2 2分的比较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2分球投篮次数增加了9.2次,占总投篮次数的比值由55.6%上升到75.3%,说明中国男篮增强了向篮下强打的意识,但2分投篮命中率下降了11.2%,最终导致两届奥运动会场均2分命中次数持平,均为16.8次(见表1).在2分球得分方面,中国男篮与对手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有:一是阵地战中中国男篮面对严密防守,2分投篮的稳定性不高;二是内线进攻和快攻的命中率通常较高,而中国男篮内这两方面的得分能力明显少于对手(见表4).三是掩护质量不高.进攻人盯人防守时,高质量的掩护配合几乎是让进攻队员摆脱防守并轻松投篮的唯一方法[1].录像观察发现,中国男篮高位有球掩护质量不高,容易被对手挤过或穿过.

2.1.1.3 3分的比较 国际大赛高比分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三分投手多,命中率高,投距远,投点广[2].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3分球投篮次数有非常显著性的下降,占总投篮次数的比例由44.4%下降到24.7%,而对手在两届奥运会上的3分投篮次数占总投篮次数的比例大致维持不变,分别为33.6%和33.1%,纵然中国男篮3分投篮命中率有所提高,但命中次数却有所下滑,与对手差距拉大,场均3分投中次数少于对手4.2次,相当于场均3分投篮得分少于对手12.6分(见表2和表3),由此反映出中国男篮远距离投篮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规则的变化,第30届奥运会3分投篮距离延长了0.5米,投中难度加大;二是对手多采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防守半径大,中国男篮难以在3分线外出手投篮;三是中国男篮突破的不够犀利,难以压缩对手的防守阵形,并且中锋不够强壮和凶悍,篮下的攻击力不足,难以吸引对手协防,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中国男篮创造出的3分投篮机会较少.

2.1.1.4 罚球得分的比较 中外男篮罚球命中率均有所下降,中国男篮下降的尤为明显,减少了21.7%,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男篮原地投篮的基本功有所下滑;二是比赛对抗程度有所加剧(从双方的犯规次数增加即可略见一斑),球员体能消耗更多,从而影响罚球命中率.

2.1.1.5 主要得分方式的比较 内线得分、二次进攻得分、快攻和来自对手失误得分是篮球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方式,通常世界强队通过这四种方式的得分要占总得分的80%—90%.第29届、第30届奥运会对手场均四种方式的得分之和分别是71.5分和80.4分,分别占总得分的比例为86.9%和91.6%,而中国男篮场均四种方式的得分之和仅为39.6分和38.8分,分别占总分的比例为54.8%和62.0%,与对手在得分方式上差异较大,录像观察发现,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1/3以上的得分来自于阵地战中外线的一次进攻得分和外线的罚球得分.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内线得分、二次进攻得分、快攻得分、来自对手失误得分上依然少于对手,且差距拉大,并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4).

表4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四种得分方式情况一览表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得分非常明显地少于对手,说明中国男篮中锋篮下攻击力和前锋的突破能力不强.由于“离篮越近,命中率越高”是篮球运动的内在规律之一,因此,内线得分少是导致中国男篮2分球命中率低于对手的原因之一.中国男篮快攻明显少于对手,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男篮防守的压迫性不够,抢断少,快攻的机会不多.二是抢后场篮板后,由守转攻的转换速度慢,快攻意识不强,一传威胁小.中国男篮快攻得分少,还会使对手无防守快攻的担忧,敢于投入全部人力冲抢前场篮板球.二次进攻得分明显少于对手主要原因是:中国男篮抢前场篮板球的重任主要落在中锋身上,前场篮板球偏少.来自对手失误得分明显少于对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国男篮传、接球失误较多.二是不善于通过快攻把对手的失误转化为得分.

2.1.2 前场篮板球的比较 积极争夺前场篮板球是球队获取连续控制球权的重要途径,既可增加进攻次数,还可提升投篮队员的信心.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前场篮板球数大幅度下降,下降比例为42.9%,比第29届奥运会场均少4.5个,比对手场均少9.6个,与第29届中国男篮和对手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第29届奥运会中外男篮前场篮板球差距甚小,仅为场均1.2个(见表5).主要原因有:一是对手获取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的意识和

表5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前场篮板球、助攻、失误情况一览表

注:**表示30届中国男篮与29届中国男篮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能力强,中国男篮投篮后,后卫和前锋的主要精力放在扼制对手快下、破坏对手一传上,无暇顾及冲抢前场篮板,导致冲抢前场篮板球的人员减少,相反,对手则没有这方面的太多顾虑,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拼抢前场篮板球.二是中国男篮力量素质处于下风,导致挤抢能力差.

2.1.3 助攻的比较 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助攻次数略有减少,但与对手差距明显拉大,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助攻仅少于对手1.5次,而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助攻少于对手13.8次,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见表5).表明上看中国男篮传球存在着“视野不够开阔,战机捕捉不够及时等问题”[3],内在原因有三:一是中国男篮全队战术欠流畅,缺乏应变,尤其是无球掩护质量不高,接球点多被掐死,后卫难以将球传出.二是外线突破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地压缩对手的防守阵形,为同伴创造无人防守的投篮机会.三是中锋篮下攻击力不够,对手无需进行协防,难以创造策应投篮的机会.

2.1.4 失误的比较 失误是衡量球队进攻稳定性和抗压能力的重要指标.失误是由进攻队员保护球意识不强、传接球技术或运球技术不够娴熟造成的.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失误次数虽然略有减少,但对手减少更多,因此与对手的差距拉大(见表5).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运球时保护球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后卫能有效地摆脱对手的紧逼和夹击,顺利地将球推进到前场,与对手差距主要表现在:快速移动中传接球能力弱于对手,尤其是接球队员难以利用同伴的掩护,摆脱对手轻松接球,接球动作多是在对方严密防守的情况下进行的,接球难度大,容易产生失误.

2.2 防守能力的比较分析

2.2.1 后场篮板球的比较 拼抢后场篮板球是防守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不仅是获得球权的主要途径,还可为快攻发动创造契机.后场篮板球的数量在一定意义上展现了球队的防守质量、防守风格和防守意识[4].从后场篮板球的场均数据上看,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少于对手0.3次,第30届少于对手4.6次(见表6),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从“后场篮板球获取率”上看(后场篮板球获取率=后场篮板球次数/对方投篮不中次数),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具有较大差距.两届奥运会场均“投篮不中次数”上(投篮不中次数=总投篮次数-2分投中次数-3分投中次数),对手分别为34.9次和40次,中国男篮分别为34.8次和33.6次(见表2和表3),由此推算出两届奥运会“后场篮板球获取率”,对手分别为70.4%和90.5%,中国男篮分别为69.3%和64.5%,可以看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争抢后场篮板球的能力与对手相近,而第30届奥运会与对手产生了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一是中国男篮自姚明退役后,中锋的制空能力下滑;二是对手冲抢前场篮板球更为积极,加之中国男篮外线防守队员的挡抢效果不佳,从而降低了中国男篮获取后场篮板球的成功率.

2.2.2 抢断的比较 抢断是极具侵略性的防守动作,是获得球权的又一途径,其数量的多少是判定球队整体防守攻击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比赛中抢断不仅可以中断对手的进攻,还可鼓舞本队的士气[5].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场均抢断次数减少了2.4次,但对手也减少了4.1次,中外男篮在抢断方面差距有所减小,不再存有显著性差异(见表6).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外男篮的外线队员的控球技术更加娴熟,尤其是后卫队员,录像观察发现,很少有后卫队员运球时被抢断;二是对手的传球方式更为快速、隐蔽和多样,不仅频繁运用2—3米的短距离传球,甚至不失时机地大范围、长距离的转移球,这对断球队员的预判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移动进攻战术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对手,频繁运用无球掩护,在快速移动中摆脱防守,进行接球,接球点多,给断球带来更大的难度.四是中国男篮体能储备不足.现代篮球比赛是在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中进行的, 没有良好的耐力素质很难适应现代篮球比赛的要求.录像观察发现,第3、4节比赛时中国男篮因无氧耐乳酸能力下降,很少采用半场扩大人盯人防守和全场区域紧逼防守,因此创造的抢断机会也少,相反,对手在第3、4节比赛时防守强度不仅没有下降,往往还有所提高.

2.2.3 盖帽的比较 盖帽是衡量防守队员对投篮动作干扰程度的重要指标,是降低进攻队员投篮命中率的主要手段.在盖帽场均数据上,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差距较小,其中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和对手的场均盖帽次数都略有提高(见表6).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封盖数据主要来源于中锋,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高度有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封盖投篮的优势,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中锋易建联的弹速出众,为其封盖带来了一定便利.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对对手的外线投篮缺乏干扰,封盖效果不佳,这也是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3分球命中率低于对手的原因之一.

表6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后场篮板球、抢断、犯规和封盖情况一览表

2.2.4 犯规的比较 犯规过多会削减球队的战斗力,但犯规的次数和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防守的凶悍性和攻击性[6].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犯规数均少于对手,分别少2.6次和3.2次,其中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犯规次数均略有增多(见表6).虽然中国男篮在与对手犯规的数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犯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上有所不同.主动性是指防守时主动地做出动作,冒着付出犯规的风险,限制进攻队员的攻击,更具有破坏性,将防守由被动转变为主动[7,8].录像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以松动防守居多,对对手的传接球、运球和投篮的控制不够,压迫性不强,犯规多发生在对手运球超越自己的一瞬间,被动地采取伸臂、伸腿、送髋等动作去阻碍对手,犯规动作明显,犯规目的不强.相反,对手防守时,多数时间内是通过快速地脚步移动,用躯干主动贴近和控球队员,有效地利用规则,积极地去寻找合理的身体接触,防守动作隐蔽,不易被裁判察觉和判罚;当中国男篮快攻推进形成多打少时或运球突破后形成上篮得分机会时,对手常采用凶狠的故意犯规,动作的幅度大、力度足、威慑性强;当中国男篮投篮时,对手奉行有投必封的理念,积极封盖,甚至不惜犯规,这可从中国男篮投篮次数少于对手,但罚球次数却多于对手的现象中得以说明(两届奥运会场均罚球次数与场均投篮次数之比,中国队分别为33.3%和38.4%,对手分别为24.2%和24.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进攻能力方面,第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呈现出整体下滑的态势,其中3分投篮数下滑明显,与对手差距进一步拉大,集中体现在场均得分、总投篮数、3分投篮数、前场篮板球数和助攻数上;得分方式上中国男篮的内线得分、二次进攻得分、快攻得分和来自对手失误得分与对手均存在显著性以上差异.

(2)防守能力方面,第30届奥运会依然落后对手.单从常规统计数据看,中国男篮与对手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在获取后场篮板的效率、犯规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封盖的区域、防守的攻击性和压迫性上与对手存在着明显差距.

(3)由于中国男篮主要在守转攻的速度、中锋的制空能力和防守攻击性方面存有不足,导致中国男篮在篮板球数、抢断数、造失误数上少于对手,最终导致中国男篮总投篮数非常明显地少于对手.

(4)由于中国男篮主要在内线得分、快攻、全队进攻战术流畅性方面存有不足,导致中国男篮2分命中率低、2分投中次数明显少于对手;由于中国男篮中锋篮下强打的能力和外线通过突破压缩对手防守阵形的能力存在不足,难以创造3分投篮机会.

(5)由于中国男篮主要在无球掩护质量和耐力素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中国男篮在抢断上与对手存在差距;由于中国男篮不善于利用脚步移动和躯干去限制对手的活动,导致防守的的主动性不强;由于中国男篮在对手形成投篮时机时干扰偏少,导致犯规的目的性不强.

3.2 建议

(1)提高中国男篮投篮总次数的途径有:一是增强快攻能力,扼制对手全员冲抢前场篮板球,进而减少对手的前场篮板球数.二是增强中锋的篮下制空能力和后卫的挡抢意识,从而增加后场篮板球数;三是通过频繁、多变的无球掩护,增加接球点,保证传接球的快速性和流畅性,从而削弱对手的防守攻击性,进而减少失误和被抢断次数.

(2)缩小中国男篮与对手的2分投篮命中率的差距的途径有:一是加强专项力量的训练,提高内线队员的篮下强打能力和外线队员突入篮下的攻击能力,增加内线得分.二是提高全队进攻战术的流畅性、应变性和默契性,提高助攻次数.三是增强防守的攻击性,增加抢断并发动快攻的次数,同时加强抢后场篮板球发动快攻的能力.四是提高犯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善于利用凶狠的防守降低对手的快攻和篮下投篮的成功率.

(3)提高中国男篮3分投篮次数的途径有:一是增强外线队员的突破能力和中锋篮下的统治力,迫使对手协防和收缩防守,创造更多的3分投篮机会;二是注重优秀3分投手的培养,使其尽快适应新的3分投篮距离,并善于在有干扰的情况利用个人能力快速、准确地投篮.

[1] 凯西.麦基.篮球技术与战术的执教技巧[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58.

[2] 孙民治,刘玉林.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

[3] 胡茂全,荣华,孙庆祝.从第28、29届奥运会分析中、外男子篮球队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进攻能力[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3):39-42.

[4] 柴建设.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四届国际大赛防守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52-55.

[5] 张永辉.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差距——以第29届奥运会中国与西班牙比赛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11):46-47.

[6] 何斌,董满秀.从第29届奥运会看世界男子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3):285-288.

[7] 刘玉林.谈现代篮球防守的观念和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551-1568.

[8] 邢双涛.假动作干预下篮球攻防技术链时空特征运动学解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5):495-499.

Analysis on the Offense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Chinese Ma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29th and 30th Olympic Games

YANG Yong-jie, HE Bi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3,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 analysis,video analysis and data statistics, the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ffense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Chinese ma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29th and 30th Olympic Games. The result showed:(1)Comparing with the 29th Olympic Games, the offense and defense ability of the Chinese man’s basketball team presented the trend of decline in the 30th Olympic Games,especially in the number of TPS and %FT.(2)The reasons were that the defense ability was poor,the conversion speed between attack and defense was slow,the offensive team tactics was not fluent,the score of center,the score fast break and good three point shooter were less.

basketball; offense and defense ability; the 29th Olympic Games; the 30th Olympic Games; man

10.14182/J.cnki.1001-2443.2015.03.016

2015-03-20

杨勇杰(1970-),男,安徽宁国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

杨勇杰,何斌.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攻防能力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8(3):296-300.

G841

A

1001-2443(2015)03-0296-05

猜你喜欢

前场快攻后场
羽毛球优秀女单运动员马琳后场技术使用特征分析
北纬二十五度的前场小镇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第31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与赛队快攻能力的对比分析
浅谈篮球快攻战术的教学与训练方法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谌龙2016年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李雪芮的前场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