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激励效果研究

2015-03-18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清波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高春萍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营者激励机制薪酬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清波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高春萍

一、绪论

截止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上市公司数量也增加到了1400多家,但实际上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之外,并没有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是经营者的薪酬结构不合理,目前的薪酬结构并不能对经营者起到长期的激励作用,此外,经营者绩效考核机制也存在诸多不足。

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核心问题,经营者的长期激励机制要求部分管理人员应该持有公司股份,保证管理人员和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在经营中共同承担市场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经营业务,从根本上解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矛盾。因此,股权激励机制的有效性更多的指激励机制可以鼓励管理人员遵照股东利益进行经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业绩,提升公司整体价值。

传统的薪酬体系将工资和奖金作为鼓励经营人员的主体,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薪酬体系已经束缚了公司的长足发展,西方发达国际已经广泛开始使用经营者持股的方式,来根本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通过股权激励方式,公司经营者通过持股可以获得部分利润的索取权,激励经营者实现股东及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以美国为例,近20年以来,美国大部分管理人员的薪资都由工资、奖金和股票、股票期权构成,很多企业更是强制规定管理层必须持有股票,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一方式对美国80年代的经济繁荣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我国从1999年5月武汉3家上市公司拉开经营者股权革新的序幕后,到1999年9月天津泰达第一步股权激励“成文法”推出,这对经营者是非常大的激励,在这种方式的作用下,众多的股权激励上市公司迅速发展,到2005年12月31日为止已经有超过200家上市公司对经营者进行了股权激励。到2006年上半年三场大型的“2006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讨会”上,美世咨询对我国152家优秀上市企业的216位董事会秘书和高层管理人员针对上市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作出了政策调整,同时对股权结构进行调研。调研发现,60%的企业已经着手准备在一年内逐步实现股权长期激励制度。

受国情影响,我国的法律体制、制度以及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改革中,我们应该辩证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西方国家股权激励机制有效的推进了上市公司的发展,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但是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公司所有者不在位、“内部人控制”,使股权激励演变为经营者的一场权力资本的“寻租运动”等问题,因此我国要更好地发挥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必须从多个方面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我国企业在推进股权激励机制时,应该明晰产权、改善治理结构、合理股权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激励机制的真正意义。

本文的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机制的实际作用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通过对国外很多文献的研究,股权激励的效果自始至终都是存在很大分歧的。美国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一项薪酬制度是否能够有效的激励管理人员,主要是看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收入与公司股价的结合成都。根据这一标准,以精力股权激励制度为主的长期激励机制是否可以真正的激励高层管理人员,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Jen⁃sen and Meckling(1976)、Murphy(1986)、Leonard(1990)、Hall;FIl Liebman(1998)、Hall和I Leibman(1998)、Xianming Zhou和 Peter

L.Swan(2003)研究发现高管层薪酬与企业业绩显著相关,大多数学者认可该观点。Murphy(1985)、Jensen&Murphy(1990)、Hitubirich(1994)/Berger((1997)、Himmmelberg,Hubbard & Palia(1999)、Conyon(1999)、Mishra,McConallghy&Gobeli(2000)的研究结果是高管层薪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微弱、不显著甚至不相关。

相比于国际上对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学术界以规范研究角度为基础,多角度论证股权激励的业绩效果,其中实证研究更多的从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这个角度入手。千战强(1998)、魏刚(2000)、下东智和谷立日(2001)、陈勇、廖冠氏和王霆(2005)、顾斌、周立烨(2007)、曹阳(2008)的研究认为我国针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对公司的价值提升产生明显的效果。孙永祥和黄祖辉(1999)、李增泉(2000)、张小宁(2002)、肖继辉和彭文平(2002)、邱世远和徐国栋(2003)张俊瑞、赵进文和张建(2003)、宋兆刚(2006)的研究认为我国实施高层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公司的业绩。

从目前可以参阅的文献看出,针对股权激励效应,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但是就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而言,股权激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股权激励效应

(一)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

股权激励机制要发挥作用,必须得到各方的认同,才能发挥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本身也能够从这种股权安排中获得收益,从而实现对高层管理者的激励。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当前企业的成长极限为,合理调整企业结构、释放企业的潜能,打破发展瓶颈,实现企业二次创业。通过总结可知,股权激励的效应主要有:

1、激励效应

股权激励制度是利用所有权的力量对经营者进行激励,这种激励长期作用,确保企业可以长期快速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时因为,股权比现金更能吸引经理人,可以更好的吸收和留住各类人才。实施股权激励机制可以设定合理的期限和数量来增加经理人离职的成本,最终达到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力的作用。

2、约束效应

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通过经营者持股方式,让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一致,减弱内部人控制程度,降低代理成本,改变经理人寻求短期利益的心里,从而达到约束规范经营者行为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3、企业受益效应

在实施股权激励机制过程中,股权不论作为奖励还是福利,企业在对管理层的激励环节中,不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但可以通过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很多企业将股权激励作为融资增股的方法使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股权不会外流,因此受到大部分股东的青睐。从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机制的目的来看,不论是激励还是约束,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或者企业市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最终的受益者是企业。

股权激励机制对很多上市公司而言是留住人才的“金手铐”,激励机制的性质更接近MBO的产权改革。而从实践反馈的众多信息栏,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趋之若鹜,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市股权激励制度。而从投资角度看,对投资者的作用也是利大于弊的。通过股权激励机制,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逐渐透明化,与股东利益更加一致;能够更好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公司管理质量等。而这些效果也是企业高管、中介机构、监管层大力推进股权激励制度的基础和目的。

(二)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股权激励实施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与国外很多国家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股权激励实施力度小,效果不明显

当前,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约束,因此实际的激励作用较小,同时激励实现的周期较长,股权的兑现期超出管理人员心理预期,例如北京的股权激励模式长,经营者任期结束两年后,没有违法乱纪行为发生,才能将股权转化成现金或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股东,而经营者在离职后需要面对企业的变化甚至经营不善问题,这些问题很可能造成企业盈利下降或者亏损,造成股权无法兑换。

2、股权激励的业绩衡量指标的主观性因素较多

国际上很多企业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的标准是参照企业股票的市场变化,股票价格上涨即对管理人员实施奖励,下跌则不实施奖励。而我国当前很多上市公司实施奖励的依据通常是根据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根据财务报表中的业绩评定书或者企业的经营业绩,根据各项指标的分值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股权奖励。这样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不足,例如对激励对象责任的界定、业绩指标的确定也是随机的、而对方案制定的要求也很高。

总之,目前从我国企业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的情况看,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同时,在激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阻碍,比较突出的问题有:我国股票的市场有效性低;股票市场投机性强;股票法律体系不完善;会计制度束缚激励制度发展;上市企业治理结构问题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多上市公司在推进股权激励的过程中并不顺利,很多公司因为各种原因已经放弃使用股权激励机制,出现了高层管理人员宁拿年薪不要股权的现象。这些问题体现了我国股权激励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我国的大环境对于这一制度的局限性较大。

四、提高股权激励效应的对策及建议

作为一项长期激励机制,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实际作用已经得到理论和实践的证明,虽然我国当前在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股权激励机制是我国薪酬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能够增加经营者的持股比例,可以有效规范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而针对加快股权激励效应的发挥,个人有以下建议:在我国建立并规范资本市场;不断完善我国针对股权激励的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内部监管体系;形成针对股权激励效应的业绩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股权激励的实施标准。

综上所述,股权激励机制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实践经验的同时,更要重视我国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完善和治理营造适合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软环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股权激励机制的作用。

[1]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叶永刚,宋晓燕,黄卓立.股票期权[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园,李志群.股票期权制度分析[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2

[4]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仁市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0

[5]李增泉.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项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0

[6]周建波,孙菊生.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研究一项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

[7]陈勇,廖冠民,王霆.中国J:市公。d股权激励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

[8]顾斌,周立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J].会计研究,2007

[9]王化成,刘俊勇,企业业绩评价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04

[10]王克敏,王志超.高管控制权、报酬与盈余管理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

[11]王贞贞,高学勇.股票期权制下经理薪酬与业绩评价体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猜你喜欢

经营者激励机制薪酬
《经营者》征稿启事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做一名聪明的集团医院经营者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压机——精明采石场经营者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