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金融社会作用研究

2015-03-18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张昌高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低收入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张昌高

一、微型金融概述

(一)内涵及特征

微型金融是指面向低收入人群和微小企业提供的包括储蓄、贷款、小额保险等内容的金融服务,是基于传统金融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方式。微型金融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小额信贷与储蓄,并与小额信贷一同纳入普惠金融体系。

微型金融服务对象面向低收入人群。微型金融服务机构最初建立是为了缓解贫困问题,这些贫困人群由于经济条件无法通过正规金融途径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微型金融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以低于市场利率的贷款等金融服务,使其成为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微型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具有灵活性。由于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微型金融业务数额小,融资期限短,服务方式较普通银行贷款更加灵活。微型金融的组织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商业化经营。

(二)研究意义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村贫困人口长期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服务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人口投资理财意识的加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势必会形成金融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另外,中小微型企业在吸纳劳动力,解决人民就业,维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然而,当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其经济实力没有大企业强,担保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很难从金融机构那里获得企业发展的贷款。据调查,中小微企业所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只占贷款总额的15%,而支持其贷款融资的金融机构不足10%,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最为紧迫的问题。微型金融的服务对象就是这些弱势群体和小微企业,因此,客观上要求研究微型金融,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以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发展微型金融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一)微型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些年,微型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的发展,由于其目标客户都属于低收入群体,或者是无贷款融资能力的小微企业,这些客户都属于被排斥在传统银行贷款之外的群体,商业银行逐渐意识到这一业务领域的商业可持续性并纷纷进入。微型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微型金融潜在客户量很大,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其客户优势进入微型金融市场,为传统业务领域的激烈竞争开辟新的途径;微型金融具有丰厚的利润回报,在一些国家,专门从事微型金融银行的盈利能力要高于其他银行,促使银行发展微型金融业务;商业银行从事微型金融业务,可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有助于分散风险降低整体风险。因此,很多商业银行开始谋求的微型金融商业创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间接参与模式,与当地小额贷款机构合作,或者参股微型金融机构,探索发展商业银行经营新模式。

(二)微型金融对金融体制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呈“倒三角”结构,即处于最上端的是大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占有社会大量的资产,而很多微型金融机构处于最下端,拥有很少资产。随着微型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将会改革金融体制,推进金融包容性发展,构建正金字塔金融体系,使大多数的专业化的微型金融机构处于拥有大量资产的底端,充分发挥其社会金融服务作用。另一方面,随着微型金融的不断发展,也为微金融行业的风险管控增加了不少困难。微型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基于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担保的缺乏的风险管理不同,其风险管理管理模式将变的更加困难。由于缺乏微型金融专业的人才,自微型金融发展至今,还没有科学有效、系统化的风控管理方法能够推动微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基于微型金融风险管控问题,现阶段的金融职业教育需要针对性的培养金融专业人才,适当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势、新内容、新技术的变化。

(三)微型金融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微型金融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服务形式,它面向的客户是贫困及低收入群体,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微型金融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要充分运用小额信贷、微型金融等重要金融工具进行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群走向富裕。另外,微型金融在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建设与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提出农村社区银行这一概念,它主要是由目前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非营利小额贷款机构升级改造而成。由于是从原有的小额贷款机构升级转型而成的农村社区银行,所以有很好的经营基础,在经营绩效和支农效果方面作用很大。微型金融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有效缓解其融资难的问题,这些企业获得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能够是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

三、增进微型金融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扩大微型金融机构覆盖范围,增大金融服务社会效益

微型金融向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扩大微型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就能够使更多的人受益,也有利于增大社会效益。首先,我国政府要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尤其是针对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应为其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如给予这些微型金融机构补贴优惠政策,促使微型金融机构不断发展新的营业网点,尽可能减少微型金融机构空白地带,扩大低收入群体的覆盖范围,使微型金融真正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其次,对于微型机构自身而言,在扩大营业网点和金融服务覆盖范围的过程中,微型金融机构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微型金融运作模式。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对微型金融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微型金融机构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开展业务。

(二)增强微型金融机构服务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多金融产品

现阶段,我国微型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低收入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因此,各微型金融机构应增强金融产品服务创新,为社会提供更多新型金融产品。在金融产品开发方向上,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开发新型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在微型金融信贷业务上,各类微型金融机构应当深入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通过不同种类的信贷产品的相互组合,设计开发更为灵活的创新型综合信贷产品。在微型金融保险业务上,微型金融机构可通过招标等竞争方式选择合作保险公司,通过代理进行分销小额保险产品,以向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服务。

(三)提高微型金融机构职工素质,更好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微型金融的客户群体与传统金融不同,主要需求主体是贫困人群、小微企业、创业及失业人员,因此,应提高微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使其更好的为这些群体提供金融服务。首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将微型金融纳入劳动职业岗位中来,对于各类微型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要有一定的资格认证,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人员。其次,要加强对各类微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机构内部应制定定期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以及自身综合素质,以便于更好的开展金融服务工作。最后,高等院校应注重微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微型金融专业,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微型金融领域提供后续人才。

(四)加强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确保其社会作用长期发挥

建立完善微型金融监管制度能够有效降低微型金融经营上的风险,使其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微型金融机构社会作用的长期发挥。现阶段,我国微型金融的发展还不成熟,其管理经营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各类微型金融机构的法律地位,应该加快微型金融领域的立法工作,界定其合法地位,将其纳入统一的金融监管范围。同时,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逐步建立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针对各类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研究发展平衡风险与机构经营的监管新模式。对于微型金融机构自身而言,可以与担保公司进行合作,一方面通过客户信用调查等方式减少业务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担保公司对小额贷款担保的形式扩大风险承担的主体,提高风险的承受力。

四、结束语

总之,研究发展微型金融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加快微型金融的发展,从扩大其服务范围,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深化发展微型金融,使其越来越趋于成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

[1]王力,黄育华.加快我国微型金融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2012

[2]孙颖.微型金融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J].华北金融,2010

[3]曾之明.我国微型金融差异化发展的比较选择[J].财政研究,2011(10)

[4]张晓婧,叶蓁.开展微型金融业务的国际经验[J].国际金融,2011(1)

猜你喜欢

低收入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娶低收入老婆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