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5-03-18□陆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陆 敏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高校中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即“高校学生党组织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通过加强学生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来提高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此过程中,要坚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20 世纪90 年代,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在指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基础上,首次指出这项工作还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否能进一步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目标是否能真正实现。自此,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国内各大高校数次召开党建工作会议,促使学生党建工作愈发受到关注。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任务,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各院校愈发认识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建设良好校风、学风的推动作用。为此,各院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制度、组织、程序等方面不断加强、完善校内学生党建工作。如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俨然已成为“学生工作的‘龙头’所在”。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再加上高职教育与学生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试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自办学之初,重实用、轻素质、“以就业为导向”即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高职教育逐渐染上了“明显的应急性和社会功利性”色彩,这也渗透到了学生的入党动机中。尽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人数逐年增长,然若仔细推敲即可发现,动机纯粹者甚少,甚至呈逐年递减的趋势。除去盲目性和从众性,相当一部分的入党申请是虚荣心理或(和)功利心理的产物——满足自身虚荣心,提高就业竞争优势。这就造成了现今党员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弊端——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的割裂、思想入党滞后于组织入党。

(二)入党标准不明确,发展工作缺乏科学性。尽管深知对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考察乃是党员发展过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却自觉将“党员标准等同于三好学生标准”,以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的评判取代对其思想觉悟和政治表现的考察,甚至将考试合格、英语计算机过级、获得奖学金等作为入党的前提。如此“以偏概全”的方法下,不少拥有较高思想觉悟的学生不得不因不够优秀的成绩而徘徊在组织门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吸纳了党性意识不强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党员队伍中出现明显的思想滑坡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三)学生党建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教育方式单一,组织活动难以深入人心。放眼国内高职院校,学生入党介绍联系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大多是由专业老师、辅导员或其他学生管理人员担任。由于平日里事务繁琐、工作量大,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皆难以达到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更是无从提及。在此情况下,党员民主生活会、支部教育讨论会往往流于形式,产生中央出文件、支部念文件、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听文件这种“从理论到理论”的现象。显然,这种忽视对象的差异性、采用单纯理论灌输、缺乏实践锻炼的方式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真正的组织精神难以深入人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大幅扩招,师生比例进一步拉大,教师党员力量显得愈发薄弱,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教师党员往往难以顾及对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因此,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关心少、等待观望多、单向听取汇报多、双向思想切磋少的现象并不鲜见,甚至出现师生双方互不熟悉的情况。

(四)学生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监督偏废。从学生递交入党申书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时间跨度将近两年,可见党员发展并非一个短期行为,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本科不同,高职院校的学制大多为三年,且由于就业形势的紧张,大部分学生在大三上学期便陆续离校顶岗实习,这就迫使党员发展时间进一步压缩,也因此出现“大一学生没党员,大二学生党员少,大三党员人难找”的局面。在造成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党建工作难度加大的同时,愈发难以达到“低年级中有党员,高年级中有党支部”的学生党建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外,大部分院校往往忽视对学生党员的继续监督教育,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入党后对自己放松要求、思想懈怠的弊病。

二、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直接承担着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为党的事业输送新鲜血液的工作任务”,因此,不断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短期来看,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质量,增强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长远来看,有利于保证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

(一)提早启发引导,从源头上端正学生入党动机。2012年,中共中央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把培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全过程”。带着此般“积极”与“慎重”,可将党的基本知识、入党要求与程序、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科学认识,提高政治觉悟,明确奋斗方向。与此同时,注意通过对我党性质与宗旨的强调、对党内先进分子和突出事例的援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对于那些对我党认识上有困惑的学生要及时予以指导,帮助其尽早走出认识误区。一旦发现动机不纯且经教育后仍未改变的,暂缓其发展过程。坚决杜绝“带病”入党,保证学生党员质量。

(二)明确入党标准,坚持思想政治第一位原则。在发展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入党标准,从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素养、学习成绩、工作表现、价值理念等各方面全面考察。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把握学习成绩与思想素养的关系,做到不以前者取代后者。这种坚持思想政治第一位原则应融入到党员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团推优中,要向班主任、班级同学着重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平时表现;党校培训中,通过对出勤情况的统计、请假制度的执行、学习纪律的遵守以及学习心得的交流等方面考察学生对党校培训学习的重视程度,了解真实态度;在培养教育期间,加强对学生组织生活的监督管理,频繁与入党联系人、班主任等沟通,做到经常性地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和思想修养。若发现有思想下滑现象,立即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引导教育,帮助思想理念的回归和提升。

(三)加强学生党建队伍力量,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党建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亦是形成学生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所在,因此,要重视学生党建队伍力量的建设。当前,在结合实际情况下,应选拔品德高尚、责任感强、富有经验、乐于奉献的老师加入到队伍中来,同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对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细则、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案例等内容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党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针对培养教育方式单一、组织活动形式化这一问题,应在继承党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改革与创新融入其中。要定期召开有内容、讲实效的党校培训班和理论学习小组,发扬党内民主,充分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性,将讲解、讨论、交流相结合。要根据学员的不同身份调整教育重点,及时解决思想中的实际问题: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旨在进一步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于学生党员,主要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教育,督促学生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检验自己、提升自己。与此同时,积极拓宽组织生活覆盖面,将支部活动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组织生活进入学生群体和社区,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载体优势,打造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平台,通过设置峥嵘岁月、我的党校、在线学习、多彩生活、交流论坛等模块充实党建工作网,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并为实现对党建工作和学生党员的全员监督、实时监督提供条件,以此督促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磨练自己。

(四)建立工作长效机制 确保党建全程育人。“全程培养”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特点与重点,要求不仅在“进口”上严格把握,在入党后更要加强教育管理力度。由于高职学生在成为预备党员后大多面临着顶岗实习,因此要抓好离校前的党性党规教育,通过优秀毕业生党员回校做讲座等方式督促学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行期间,要求入党介绍人经常与学生、实习单位联系,通过校企的双方考察检验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并及时予以教育引导。

三、结语

在面临新局势、新挑战的当下,保证我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承载着为我党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使命,必须从源头上抓紧,严格要求,关注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从而保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谢莉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103

[3]赵雅琴.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研究[D].扬州大学,2012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Z].2005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