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韩区域合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2015-03-1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韩三国中日韩区域合作

孙 威

一、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东亚地区是全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全球经济的增长最为迅速的地区,同时也是地区格局地缘政治极其复杂多变的地区。自新世纪以来,我国愈发地意识到加强区域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注重在东亚地区的合作与共赢。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三国的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的21.9%、亚洲的70%,但是,三国的贸易依存度却只有19.4%,水平远低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1]因此,加强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合作意义重大。

(一)中日韩区域合作的政治意义。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诸多方面存在各种差异与矛盾,一是在体制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而日本韩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的矛盾已经逐渐淡化,但国家间体制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二是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和韩国是二战的受害国,都曾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历史,中韩两国在与日本经济合作的同时,政治上却摩擦不断。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韩日竹岛之争;从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到2015年9月日本安保法案的通过。东亚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和平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中日韩三国所在的区域内政治环境并不乐观,政治环境的改善,需要区域合作的加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需要加强中日韩区域合作。只有合作增加了,矛盾与隔阂才会减少。欧洲的德法两国,曾经敌视对立几个世纪。然而欧洲的一体化,极大推动了两国的团结与合作。可以说,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法德两国和解的进程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随着欧洲一体化的不断加剧,尤其是随着欧盟的建立,德法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领域得以联手共赢。可见,中日之间也应当统一战略目标,通过共同的努力来缓解来自区域外的阻力,将中日韩三方的经济合作扩展到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等多个领域。这样一来,中日和解的进程也必将加快,中日韩所在的区域政治环境必将得到一定的改善。

(二)中日韩区域合作的经济意义。东亚多边合作以地缘经济为核心因素[2],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属世界三大经济圈之一。三国的人口总数超过15亿,经济总量大约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三国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邻,然而三国的经济交流通畅程度却并不理想。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份额相对于三国对外投资总额更是低的可怜。因此加强区域合作,对于加强中日韩三边贸易,加强三国产业分工、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三国区域经济的整合,将极大提高中日韩三国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力。中日韩通过经济上的互补,形成集群效应。扩张贸易渠道,扩展贸易规模,提升贸易总量,打破贸易壁垒,整合区域市场,促进经济融合,终实现中日韩的共同发展。此外,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增强,尤其是随着自贸区的设想由理论,一步步不断地走向实践,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增进作用。并且,随着贸易的扩大,必然在区域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既减轻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又为中日韩人民直接提供了现实的福利。

二、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面临的问题

(一)政治互信度低。如同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一样,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互信程度的高低,对于国家间的贸易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意识形态,以及主权等问题的影响,三国在东亚区域的合作一度是政冷经热。中日韩之间的政治关系尤其是互信程度可谓起伏不定。以三国间海上的岛屿纷争为例,无论是日韩竹岛之争,还是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都必然对于三国区域内的合作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这种作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此外,东北亚地区各国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也对该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3]

(二)历史遗留问题。近代,中韩两国人民都曾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奴役。这段惨痛的历史在中韩两国人民心中是难以磨灭的。然而日本当局对于历史问题却缺乏反省与道歉。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右翼势力,通过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安保法案,否认侵略历史。一次次刺痛中韩两国人民和爱好和平的日本普通民众的神经。日本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的搁置,已经伤害了两国人民的感情,而右翼势力的抬头无疑更加危害了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三)主导权问题。中日韩三国在该区域的主导权问题,也是影响三国区域合作的又一阻力。三国间社会制度存在差别,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在中日韩三国经济一体化中,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无疑是最强的经济体,但受到历史等问题的影响,日本欲获取主导权难获得中韩两国的认同。而曾作为亚洲工业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虽然是现代化国家,经济实力发达,但是由于国土面积狭小,综合国力欠缺等因素,中日两国显然不能同意由夹在两国之间的韩国主导区域大权。回顾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加大,然而,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我国实力尚欠缺,我国欲掌握中日韩区域主导权也仍然任重而道远。

(四)美国的制约因素。近些年随着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重返亚太,对中日韩之间的关系指手画脚,不断加强对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与政治经济干预,美国不会同意东亚区域的合作将美国排斥在外。因此,中日韩三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制约因素。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都与美国存在着较大的联系。中国和美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贸易程度不断加强,根据2015年的最新数据统计,预计大约有超过60%的美国企业将会把中国作为全球首选的投资地之一。即便如此,美国一面在经济上对华的经济贸易程度不断加强的同时,政治上对华的警惕与制约却从未消失。美国利用其与日本韩国的盟友关系,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阻碍中日韩的合作,无疑成为了中日韩区域合作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制约着中日韩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解决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问题的路径

(一)积极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最早是在2002年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来的。为此,中日韩三国曾召开过多次会议,目前中韩日自贸区第八轮谈判工作会议已于2015年7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成功举行。我国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副司长洪晓东、日本外务省经济局副局长佐藤达夫和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FTA交涉官俞明希率团参加谈判。三方就贸易、投资、竞争政策等多个领域展开磋商。未来的中日韩自贸区将涵盖15亿人口,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在自贸区内,一系列的关税和其他的贸易壁垒将被取消,区域内物流将变得更加顺畅,区域内各厂商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将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中日韩三国民众也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呈增长趋势。正在构建中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无疑是中日韩区域合作的最重要保障。

(二)利用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提高三方政治互信度。

中国、日本和韩国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总部设在韩国首尔。秘书处由协商委员会和4个职能部门构成。协商委员会由一名秘书长和两名副秘书长组成。协商委员会下设政治事务处、经济事务处、社会与文化事务处和管理处四个职能部门。该部门对增进三国之间合作关系促进三国间磋商提供了支持、为国际间的合作项目提供了方便。中日韩区域内的合作,应当充分发挥合作秘书处的作用,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保障三国磋商机制的运行和管理,促进三国合作机制沟通与协调,增进三国之间的了解与协作,提高三方政治互信程度。

(三)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引导民众正确认识日本。中日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其根源一是在于日本战败后,美国对日占领期间对其政治改造的不彻底,使得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残留。与德国不同,日本的右翼势力从未被消除。二是日本的耻感文化、尚武精神民族自强心理以及岛国独特生死观无形中助长右翼势力,这是由日本的民族文化与国民性决定的。三是日本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文化习俗以及公众媒体等多方面与我国存在差异,应当把少数右翼政客的错误行为与多数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区分开来。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历史上曾有着长期的友好交流,为来也定然会朝着美好的方向迈进,然而对于近代以来遭受日本军国主义对华的侵略耻辱我们更不应忘记。

(四)立足国情,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争取更大的主导权。

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周边外交政策的制定从来都是推己及人,不但与邻为善与邻为安,而且与邻为富,与邻共赢。我国一直是区域合作进程中的中坚力量。我国将在区域合作标准的制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面对国际贸易上的准入制度与壁垒,我国唯有不断提升环保产业在产业布局中的分量,加速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发展模式的转变,注重产品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区域合作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有力支撑,为我国在中日韩区域合作中争取更大的主导权。

(五)须意识到共同的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面对来自美国的干预,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维护国家的利益。同时兼顾国家间互利共赢,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具有合作意愿、产生合作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关于国际合作问题的探讨都是在承认或假定共同利益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安全等各问题领域共同利益的存在,构成三国全方位合作的基础,也为三国合作的推进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此外,在地理位置上,中国、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地缘上的临近性为三国人员交往、资源流通等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条件,三国在经济发展要素上的互补性更使得三国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和合作格外频繁。

四、结语

总之,中日韩三国在区域内合作的加强,将对三国在区域内在政治、经济、安全、外交等全方位的合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以及抵御来自区域外的压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中日韩区域的合作对东亚乃至亚洲的和平与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三国在区域内的合作虽然面临着一些难题,区域一体化虽然存在诸多障碍与曲折,但我们坚信中日韩区域合作的前途是光明的。随着我国自身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日韩三国国家间良性互动的不断推进,三国在不同问题领域间的谈判磋商必将顺利进行,三方的互利合作必将增进,中日韩区域合作的种种阻碍必将被打破,中日韩三国的区域合作一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和推进。

[1]俞正梁,陈玉刚,苏长和.二十一世纪全球政治范式研究[M].北京:雁山出版社,2003

[2]王金波.中日韩自贸区与东亚经济一体化之路[J].中国报道,2014,11

[3]曹志刚,李光辉.经济因素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研究分析[J].国际贸易,2010,6

猜你喜欢

韩三国中日韩区域合作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中国-中东欧国家次区域合作的经验与展望
基于ZADL联盟的低利用率文献区域合作储存研究
中美韩三国女子高校校训比较及其启示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