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高职物业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2015-03-18马云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物业管理课程体系岗位

□马云燕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重构背景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经历了本科压缩版的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学习理论导向课程体系的改革后,逐步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发展。目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展缓慢。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院校对物业管理人才市场进行的调研不够深入,不能很好地把握人才需求,进而不能准确地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部分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是依据2004年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物业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物业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的。现行的物业管理国家职业标准是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把这些标准作为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显然不能满足行业和专业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背景。

1.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体现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物业管理工作范围已经从传统的物业运行管理服务向策略性的物业资产价值管理方向拓展,物业管理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也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产管理型转变。在行业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应用的大环境下,物业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呈现出交叉、复合的特征。物业管理企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尽管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对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程缓慢,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如:课程设计与编排尚未脱离学科体系;没有考虑物业管理国家职业标准的滞后性,忽视了行业发展的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脱离实际工作过程,缺乏对岗位能力的培养;必修课比重较大,专业选修课的比重较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

二、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

(一)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以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实际需求为基准。在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主动出击、积极寻求行业实际需求点。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要面向区域行业发展、学生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2.以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物业管理行业在我国仅仅经历了30 多年的发展,还有很多需要开拓创新的领域。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充分考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要素,为学生在行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3.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也成为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终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究新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社会需求调研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起点。根据高职教育服务于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旨,选取区域内有代表性的、重点的物业管理行业企业,采取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现状,预测行业人才发展趋势,分析岗位对知识能力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确定适合区域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物业管理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领域课程。选择符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要求的行业职业标准,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三)职业标准及其选择。我国现行的职业标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国家职业标准,另一类是行业职业标准。我国物业管理国家职业标准有两种,一种是面向基层普通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共有三个等级,包括物业管理员、助理物业管理师和物业管理师,该标准是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高职教育的职业标准通常定位于助理物业管理师(三级)。另一种是面向基层管理人员的物业管理师职业标准,该标准由原建设部和人事部联合制定并统一颁布。行业职业标准是地方或行业协会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行业岗位的活动内容,对某行业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比较,物业管理行业职业标准是结合区域行业发展情况、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工作岗位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国家职业标准制定的,其对岗位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要求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过程要求。

三、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高职物业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以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物业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相关行业、企业从事各种类型物业日常管理、经营管理和业务策划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熟悉本行业现行标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建立基于行业职业标准的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专业所有课程按照门类顺序进行合理组织和编排,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在确定了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依据人才市场调研结果,对物业管理项目经理、客服经理、物业管理员、楼宇管家、客服等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选择符合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要求的行业职业标准。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职业素养课程、专业学习课程、拓展学习课程、实践学习课程(顶岗实习)”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1.建立以“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为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引入物业管理行业职业标准和就业岗位的要求,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采取动态选取和更新方式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行业、企业、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内容的表述应与实际工作过程相对应。

2.在教学组织上。以行业职业标准所要求的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增加职业岗位案例和实训内容,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水平,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

四、结语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行业职业标准构建的课程体系,一方面实现就业与岗位的直接对接;另一方面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直接对接。为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职业技术能手,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岗位适应能力。

[1]刘密歌.浅谈校企合作的模式[J].价值工程,2013,33

猜你喜欢

物业管理课程体系岗位
物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物业管理业务沟通的重要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八易其稿为立法:新修《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背后的故事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