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产实践一线创新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18□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班组培训工作

□王 娜

所谓生产实践一线创新,也就是指高级技工、技师、技术能手、技术人员等来自生产一线的人员对其工作中的工艺、工具、生产设备等进行革新、改革、改进,直接参与,积极创新创造。企业在一线创新资源开发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指的是对员工的一些激励保障措施,更重要的还有企业高层的重视以及企业文化和管理观念的熏陶和影响。这些都是来自企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虽不是直接作用于一线创新,但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是个影响深远的因素。

一、企业高层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一线创新

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一个企业的主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决策者,管理者的态度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成败。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一线创新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核心管理层支持了,企业才能从财力、人才资源等等各方面支持一线创新,为一线工人创新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就是高层对一线创新的重视。比如,我国著名的企业青岛海尔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其领导者张瑞敏就十分重视创新,才把濒临倒闭的青岛冰箱厂打造成中国冰箱业的龙头老大。

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重视创新,但不一定重视一线工人的创新。特别是人员流动性较大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工人就是“机器人”,重复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他们操心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研究开发人员的事情。由于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易于接受新鲜的思路和方法,这就直接导致高层对生产实践一线创新认识不够,不重视。但是从很多实例看到,一线工人的岗位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比如武钢集团,通过对普通工人创新能力的重视和鼓励,出现了刘幼生、曹雁来等一批工人发明家和技能大师,极大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多提供一些学习交流的机会,比如经常邀请管理学专家到企业做讲座进行沟通,让企业管理者更加重视和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样的讲座,让企业管理者知道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会充满活力,只有通过调动所有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才会使企业永葆生机。

要使企业管理者重视一线创新,就需要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观念,要使他们确立“以人为本”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不断激发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所有人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形成一种全员参与的和谐氛围。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企业在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与实践探索。例如,沃尔沃公司利用“工作内容丰富化”的探索思路,极大地调动了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另外,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让所有员工通过参与企业发展和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在此过程中使员工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一种鼓励员工自发创新的工作氛围。

二、增强企业文化的感召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可以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和心智模式而影响组织运作,怎样激励并影响员工学习和创新,通常和企业文化有非常大的关系。与员工个人价值观契合度高的企业文化可以作为一线员工有效的精神激励。企业应当鼓励一线员工创新,把创新当成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形成自觉投身创新,争当技术能手的氛围,这样才会有创新成果的遍地开花。相对来说,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更能吸引员工,吸引人才,要增强这种文化的感染力,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因此,这里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学习和工作氛围。

(一)要营造企业的创新氛围。企业要以人为本,建立更加人性化的创新管理制度;企业要公开、透明,定时了解一线员工对企业的想法,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广泛收集解决方案;在各种班组会议上积极宣传引导,让一线员工充分认识到创新就在他们身边,并不是遥远不可及;定期在企业内部刊物上展示创新成果,也可以把其他知名企业中的一线员工创新成果加以展示,让员工深切感受到一线员工创新的可能,激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提出更多的想法;企业对一线员工应该平等尊重,鼓励他们不断钻研和创新技术,积极开展技能竞赛,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改革创新,让员工能够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创新氛围和企业对创新的强有力的支持。

(二)团队要创建创新文化。营造团队创新文化,需要团队管理者对员工积极管理与引导,使员工在团队理解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积极创新,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要鼓励一线员工建立自己的创新团队,最好以班组为单位,这样便于沟通和合作。很多重视一线创新的企业内部多是以班组建立团队,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的聪明才智以及实践能力。还有,在创新过程中可能会有失败,企业要营造宽松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员工不怕失败,企业允许失败,使员工在创新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在这方面要积极借鉴海尔的创新文化建设,他们的“创新积分卡”,他们的合理化建议提案书制度以及“无边界团队”等等,这些是企业所需要的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1]

(三)要构建企业内部的竞争氛围。企业的发展需要竞争,员工的创新更需要竞争的氛围。对于一线员工创新来说,要有争先恐后、积极创新的浓厚竞争氛围。如果每个员工人人都抱着不思进取的心态,也就不会在工作中表现出主动去创新的意识,整个企业就会缺少活力,缺少竞争的氛围。而如果大家在工作中有竞争的意识,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整个企业就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也会使员工的创新潜能不断被激发出来。而且这种竞争应该是公平公正的,不掺杂任何人情世故的,这样员工才更愿意加入竞争行列,才更有说服力。

三、增强学习型管理观念的引导力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与日俱增,这就需要企业更加重视知识和人才的积累。这里的学习型管理观念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一种终身学习的模式,把工作当作是学习,把学习当作是工作,不断获取新知识,逐步把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

(一)要树立生产一线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同样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的人才观。要尊重生产一线员工的创新精神,认为技术人员的创新成果才是创新,而技术工人的工艺流程的革新只是小改进,不算创新,这是错误的观念,要摒弃这些历史错误观念。把一线优秀员工树立为一线员工学习的目标,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努力,也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一线员工也能有所创新,也能在创新之路上发挥自己的力量。经常在生产一线员工中评选岗位标兵、革新能手等,不断树立学习的榜样和目标,增强一线员工创新的动力。在学习、职称申报、专利申请等方面,企业要有促使员工不断学习的措施,比如在待遇方面应该考虑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应该与科技人员待遇相同,他们在工作中的工艺革新、技术改进、发明创造等也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鼓励,从而激励生产一线员工积极参与,勇于创新。厦门电业局“首席技师”陈国信作为生产一线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创新,解决了很多难题,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2]

(二)应该激发一线工人个人发展潜力。对于一线员工的创新需要企业不断去激发其潜在的能力,在一线员工学习能力和职业兴趣上应加以培养。一线员工需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公司,并且要善于学习,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才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企业要重视员工个人发展潜力,需要提供给员工个人发展的机会,充分挖掘一线员工的职业兴趣,不断创造条件去满足其需求。

(三)要建立有利于一线员工创新的学习型班组。建设学习型班组,就要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一线员工的团队意识,不断转变他们的错误观念,之前总认为技术革新、工艺创新是班组长的事情,与一线员工无关。如今大部分一线员工也都认为工艺流程改造、工装夹具改进等创新性想法的提出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在班组建设中,应该把创新列入其中,使每个一线员工都能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都能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创建学习型班组,要将改革创新纳入一线员工岗位职责之中,要让一线员工明白创新在班组建设中非常重要,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班组都意义深远。另外,日常工作中要不断活跃工作思路,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加工作的兴趣和对工作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对生产现场小工具、小工艺的创新想法。比如,河南中原油田采油二厂的学习型班组在工作中已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效,为企业带来丰厚利润。[3]还有民营企业三一重工集团通过班组建设活跃一线员工创新活动。[4]

(四)丰富企业的培训制度。当前企业培训特别是针对一线员工的培训极少。主要是一线员工的入职培训,而在入职培训中只是针对新员工一些简单的熟悉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在业务水平提高方面的培训很少,几乎没有。因此,要想提高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必须针对业务水平经常组织培训学习。针对不同的工作和工种,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也可以不同。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各部门的业务精英对普通员工进行业务讲座和动手实践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着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和具体的疑难问题来展开,从而提高普通一线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对创新的兴趣。培训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员工岗位需求,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该是员工平时接触到的,亲身实践的,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提高业务水平的,所以他们也会在培训中认真学习,深入体会,感到很轻松。培训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企业内部进行,培训方式和内容也应该多样化,可以进行户外拓展、企业合作培训以及企业与高校合作等。企业应该为更多员工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让员工能够不断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和方法,时刻帮助员工成长,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一个企业就好比一所高校,企业高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感染和管理观念的引导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也就相当于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直接影响和熏陶着高校学子的各方面素质。因此,只有不断提升和增强这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影响因素,才能使企业在生产实践一线创新资源开发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1]王泽尘.海尔让员工主动做大[J].中外管理,2007,5

[2]厦门市大力推广厦门电业局一线职工岗位成才模式[EB/OL].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网站,http://www. fj. sgcc. com.cn/jcdt/20080830/20080830_6844.Html

[3]邵传江创新工作室. 打造班组名片[N]. 工人日报,2011 -12 -5

[4]三一重工为一线工人搭建职业成功之路[EB/OL]. 慧聪网工程机械行业频道,2007 -5 -11

猜你喜欢

班组培训工作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不工作,爽飞了?
创建“放心满意班组” 打造精品班组品牌
卓越绩效班组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选工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