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

2015-03-18□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全球化世界经济

□方 萍

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对外开放对于我们发展经济、积累社会财富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全球化进程加剧,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增多。只有继续坚持好开放战略,才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进一步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开放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单凡兴旺发达的历史时期,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汉朝有著名的“文景之治”,班超、张骞通西域,把汉族跟西方民族联系起来,开展了中国对西亚和欧洲的贸易。唐朝有“贞观之治”,通过丝绸之路同西方交往,东与朝鲜、日本,南与印度洋各国,都有通商贸易往来,当时长安有百万人口,有很多外商往来,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南宋的经济和科技水平是比较发达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跟南洋国家的联系相当频繁。在元朝比较昌盛的时期,东西联系仍十分密切,与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各国,甚至地中海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再把目光移到国际上一些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国家是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发展的。十九世纪的俄国,原来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废除农奴制,引进国外资金,很快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行列。日本长期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而一直处于落后的局面。明治维新以后,从国外购买轮船,筹措国外贷款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工业,扩大进出口贸易,很快就走上了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反观我们发展滞后,被动挨打的历史时期,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闭关自守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清代从一开始就奉行闭关锁国政策,1717年,康熙颁布了闭关办法以后,这一政策继续实行,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的出口,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来科学文化的领先地位也在这种政策的作用下逐渐丧失,发展落后,甚至倒退。直至大门被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外国人进来欺压中国人,逼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严重侵犯主权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从这些历史的辉煌经验和沉重教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繁荣强盛无不是与开放相连,无不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相伴;而闭关锁国,封闭自大无不让中国人饱尝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国际国内历史的开放与封闭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深刻地启示我们:封闭必然导致落后,要实现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特色的开放道路。

二、从理论层面上看开放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善遍的,没有绝对静止和孤立的事物。从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看,它是与外界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孤立的事物是谈不上发展的,只有普遍联系的,处在运动中的事物才会发展。而开放就是促进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实现发展的前提所在,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进步的社会制度,但是社会主义不是封闭主义。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不能离开整个社会历史的大前提,它必须吸收、借鉴、学习其他社会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才能使自身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从社会主义在东方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实现的前提看,尽管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因为不具备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在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吸取资产阶级取得的“一切肯定成就”,不能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如果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如果要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西方长期进步才取得的成就,那么这种社会必将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预言:开放将使太平洋连成一片,太平洋两岸将来也会人烟稠密、商业兴旺、工业发展,那时太平洋起的作用将与现在大西洋起的作用,与古代地中海起的作用一样,成为世界交通的大航路。在列宁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也多次强调社会的开放性问题。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必须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好的东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三、从发展的角度看,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融入全球化进程

20 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政治格局的较大变化,国际形势体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的起因和基础是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球化的实质是全球经济发展超越了政治上的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国家和地区界限,产生了人才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全球流动,从而对全球政治、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进程起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世界历史的统一进程。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善于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两套本领。对于中国而言,资源总量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巨大,有发展经济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自然物质基础,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落后,资金短缺,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时,中国的特殊条件所形成的巨大市场不仅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而且对世界发达国家和那些出口生产占很大比重的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发展的中国本身对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开放的世界同样离不开中国。从党中央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定,”并且指出“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可以在认真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的同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调整了对中国的交往政策,使得对外开放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三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不仅仅展开了全面深刻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而且也采取了全方位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

在现阶段,以经济和科技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门打开后,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党媒体化倾向加强,政党的传统运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在逐步发生改变,加上多元文化竞争,使党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党的执政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但是,不能因为开放带来的挑战和考验就封闭不前,在这个前提下,对外开放依然是我们要坚持的一项基本制度,而且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面对这个前提带来的机遇,全面发展外向型经济更能迎合时代的要求。因此,党的十六大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对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加有效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这是我们再次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世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全球化陷阱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