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江苏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对策研究

2015-03-18陈为忠王英利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工业区南通江苏

□陈为忠 王英利 唐 洁

自1990年底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性海洋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以来,沿海省市纷纷出台促进沿海经济发展的政策,致力于海港建设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江苏省于1996年提出“海上苏东”战略,开始布局沿海区域开发,但是主要以农业用途的滩涂开发为主。江苏省于2004年开始酝酿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7年出台并下发沿海三市贯彻实施。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面临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转型等巨大挑战,尤其是国内经济转型、节能减排将对临港重化工业扩张形成刚性约束。如何在新形势下,依托沿海地区比较优势,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临港产业群,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海洋经济发展滞后的江苏沿海三市而言尤为关键。

一、江苏沿海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南向快速通道的贯通有利于承接上海、苏南的产业转移。受到用地指标、环保指标和国土空间的限制,上海、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北移趋势已经形成。2008年大桥通车后,苏通大桥和沿海高速在江南产业北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短时间内就建成苏通产业园和锡通产业园,充分说明交通革命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2.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有利于重大项目审批过关。江苏省于2007年在沿海三市贯彻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主要着眼于发展临港重化工业。随着2009年上升为国家区域开发战略后,国家在一些重大项目上也给予了倾斜支持。江苏沿海基础设施项目全面铺开,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但是目前沿海地区还缺乏百亿、千亿级别的重化工项目支撑,缺乏成熟的产业链。

(二)面临的挑战。

1.经济危机导致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2007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与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力成本提高相叠加,中国国际贸易大幅下滑。因此中国在危机时代必须妥善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适当调整发展初期选择的出口导向型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振内需上。

2.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趋紧。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投资与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增长方式主要以粗放型的规模扩张为主,资源消耗巨大,增长质量不高。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十一五”期间出台“节能减排”规划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域,严格限制国家安排的投资项目。因此,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都将影响江苏沿海重化工项目的布局。

3.江苏沿海工业发展面临周边同类型产业的竞争压力。与江苏省相邻的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海洋经济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远高于江苏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由于港口条件优良,其他省市临港产业发展较快,规模经济效益和产业关联效应突出,大都已经进入产业升级阶段。起步不久的江苏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2,527亿元,占全省GDP 的7.3%,但是由于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临海的重化工产业发展尚处在规模扩张的起步阶段。

二、江苏沿海三市发展现状和比较优势

(一)发展现状。1900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里,以张謇为代表的南通士绅集团曾经以棉纺织业和垦牧植棉业为主导,引领了沿海地区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开发浪潮。近代时期的工业化运动和盐田垦殖运动极大地影响了沿海地区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沿海地区的南通、连云港两极发展的格局。1996年江苏省实施建设“海上苏东”工程,主要以发展滩涂农林牧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食品、海洋医药工业为着眼点。百万亩滩涂围垦工程收获了大量的耕地资源,使得沿海地区粮棉油和海产品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初步改善了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但是对沿海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2007年以来江苏沿海基础设施项目的逐渐展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大发展成就。首先沿海港口设施、过江通道和沿海高速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善了对外交通联系。区域交通条件、投资条件获得根本改善后,江苏沿海地区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得以凸显,外资、国资和民营企业大举进入,区域经济总量显著提高。当然,江苏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城镇化水平、基础投入、海洋开发层次、民营经济、开放意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二)比较优势。

1.共同优势。除了充足的耕地资源与初具规模的粮棉油种植和食品加工业以外,江苏沿海地区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已开发和待开发的沿海滩涂。海洋滩涂围垦不仅能够创造充足的工业用地,也为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江苏沿海三市应该以存量耕地、滩涂围垦土地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为契机,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养殖业,在此基础上打造以禽蛋、肉制品、海产品养殖加工、粮油加工产业组成的轻工产业集群。目前,南通和盐城在家禽、生猪养殖加工和绿色农业方面已有一定的产业积累。连云港港和南通港承担着粮棉油等大宗货物的中转、仓储功能。依托苏北粮棉油主产区和港口,未来江苏沿海地区也将发展成为国家和长三角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储备基地、进出口基地。

2.南通特色产业。以造船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使南通正在成长为世界的“船谷”。南通掌握中国造船业订单的1/7,掌握江苏造船业订单的2/3,产业集群产值远超1,000亿元,因此受到意大利、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以及英国劳氏等船级社和部分船用设备生产厂商的青睐。新加坡吉宝、日本川崎重工、美国高盛以及中国中远集团等先后落户南通,建成了中国大陆最先进的造船企业之一的中远川崎,最先进的修船企业之一的中远船务,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企业之一的南通中集。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生产商振华港机也落户南通。2010年,南通船舶产业实现“1100万载重吨、1100亿元产值”的“双千”目标。目前南通虽然不具备完全核心技术优势,但已形成以南通中远船务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龙头,由熔盛、惠生重工等一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的国家、省、市三级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南通沿海地区正在成为长三角北翼石化和新能源基地。一方面,中石油集团、新加坡金鹰集团和江苏省国信集团共同参股投资洋口港LNG 接收站和LNG 电厂项目已经运营,未来将在洋口港建设大型石油、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并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形成与沿江化工产业集群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南通市新能源风电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火电、风电产业基地。吕四大唐电厂一期工程完成,已经有四台机组并网发电。自2006年如东龙源风电场第一台风机正式并网发电以来,南通风电产业迅猛发展。南通沿海已建成7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20.59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6.6亿千瓦时。2013年,南通电网风力发电上网电量达到24.5亿千瓦时,占地区全年供电量的7.8%,相当于节省标煤85.75万吨。

3.盐城特色产业:汽车、风电及风电设备制造业。据盐城市发改委数据,截至2011年盐城风电装机87万千瓦、光伏装机200 兆瓦,陆上风电并网发电已达70万千瓦。阜宁、射阳、大丰、响水四县跻身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国内风电装备企业华锐、金风、上海电气等相继注资盐城。亚洲首台3 兆瓦、5 兆瓦、6 兆瓦风机均在盐城下线,国家海上风电装备研发中心、国家风电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已投入运用。同时,沿海滩涂的光伏电站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台湾鸿海集团、香港协鑫集团、中节能、北京吉阳等新能源企业进入盐城,已建成滩涂地面光伏电站70 兆瓦,形成从硅原料制造到光伏组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盐城市将充分利用沿海“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电、生物质能,加快发展具有盐城特色的风电工业旅游,初步形成新能源产业制造基地、研发基地、出口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风电及风电装备产业已经成为盐城主导产业。自2002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投产以来,盐城市已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据盐城经信委数据,全市共有各类汽车配套生产企业270 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3 户,整车生产企业3家,已经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乘用车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国家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汽车产业成为盐城的第一大主导产业。

4.连云港特色产业:新材料、石化、海洋化工。近年来连云港市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连云港碱厂、德邦集团、新海石化、益海油化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集群快速崛起,初步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农用化工、硅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6 大产业链。新材料产业也是连云港市主导产业之一,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 余家,初步形成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化工新材料6个特色产业群。目前,连云港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环氧模塑料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国内知名的硅材料基地。其中东海县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占全国80%以上,压电石英晶体产量占全国60%以上。地方特色产业就是地方的主导产业,通过关联效应进而带动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的发展,产生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最终形成产业集群。这是国内外区域发展的通行模式,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

三、江苏沿海开发的新思路

(一)国内外案例的启示。

1.近代江苏沿海开发。近代沿海开发的案例说明民营资本主导区域开发是可行的。只要政府在融资、社会秩序等外部环境提供服务,在产业投资与地方根植性相融合的前提下,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业区就能形成,从而取得规模经济,推动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同时近代南通沿海开发案例也揭示出市场经济下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引领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和教训,即单一依靠企业的力量,无法提供足够的基础设施供应。“企业办社会”很难成功。在后发国家或区域发展中,政府应该主要在制度安排、融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当然民营资本群策群力,以期“多企业办社会”应对资金瓶颈。

2.新加坡裕廊港与裕廊临港工业区。1961年10月,新加坡政府为加快国家工业化进程,规划建设裕廊工业区,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961年至1968年为起步阶段。政府开辟出14.5平方公里的土地,重点建设港口、码头、铁路等基础设施,并出台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资本投资。开发初期裕廊工业区有企业150 多家,大部分是本国资本。1968年新加坡政府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合一的直辖体制,成立裕廊镇管理局,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一站式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裕廊工业区建设速度大大加快,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到1970年代中期,裕廊工业区面积已达50 平方公里。到20 世纪80年代上半期,整体建设基本完成。经过30 多年的发展,2003年裕廊工业区企业总数已达7,000家,成为新加坡最大的现代工业基地。2004年裕廊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12亿美元,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之一。尤其值得后来者效仿的是裕廊借鉴、吸收欧洲和日本临海工业区的经验和教训,改变重化工业集中布局的局面,保留10%的生态用地,建成包括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十多个公园绿地系统,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合理布局,公园和绿化带相得益彰的花园式城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双丰收。

3.浙江宁波临港重化工业区。改革开放以来宁波产业演进大致经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第二个“十年”,是服装、文具、小家电等传统产业通过贴牌加工等形式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期;第三个“十年”,是钢铁、石化、造船等产业依托港口迅速崛起的时期。宁波临港工业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包括北仑、大榭、镇海、市区沿江四个板块的沿海临港工业带,产值占全市工业的1/3。2010年宁波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时,主导产业主要有石化、能源、钢铁、造纸、汽车、服装、家电、电子信息八大类。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临港工业已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

总而言之,近代江苏沿海开发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优良的条件下,民营经济也可以担当国土开发的主力军;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在于重化工业并不意味高污染、高排放,只要规划合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消弭重化工业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临港产业群或者工业区的成功,是在一个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实现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在管理体制上,大多数工业区以国家为主导,甚至举国体制,从而保证高标准。因此,省市两级政府要长远规划沿海港口和产业发展,在工业区建设上最好采取“举省体制”和公司经营的双重经营机制。

(二)理论借鉴。波特“钻石模型”认为影响一国开发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四项,即生产要素、供需状况、相关产业及其企业战略与组织。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国家竞争力来源于企业或者行业竞争力。竞争优势理论说明江苏沿海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企业或者行业的生产率水平,因此区域开发的最高目标应该在于打造战略性的主导产业群;只有掌握战略性主导产业,该区域才能获得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因此,江苏沿海地区需要打造具有地方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是沿海各市临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江苏沿海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

1.建立省属工业区管理体制,强化省内、跨省和国家间协调机制,以提高工业区层次。裕廊工业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提高工业区的行政级别、建设标准和发展层次。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能源、粮油加工与储运等重大项目普遍具有较高的投资门槛和规模效益,而且需要强大的产业配套,因此需要江苏省政府在全省甚至跨省、跨国协调,建立省属石油化工工业区、汽车工业区、造船工业区,提高工业区的建设标准和行政效率,才能建成媲美新加坡裕廊的世界级工业区。

2.沿海三市应淡化县对沿海开发的干预,围绕工业区规划配套的民营经济产业园。沿海三市应围绕省属工业区规划民营经济产业园,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为上述主导产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促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沿海地方要淡化县级对沿海开发的行政管理,坚决制止“八仙过海”式的开发,避免企业沿海岸线低成本地遍地开花,切实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二)产业政策方面,制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分期目标。在沿海地区,按照现有优势产业的发展层次,在二十年内培育、建设以造船为主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汽车三大主导产业群和新能源、粮棉油集散及加工两大基地。可以根据产业的发展层次,边培育边建设,按照十年一个主导产业群、一个基地的目标推进。从目前产业发展层次看,南通修造船业已经具有国际影响力,应该优先建设,同时培育连云港石油化工产业群或盐城汽车产业群,积极推进南通、盐城境内的以液化天然气和风力发电为主导的新能源基地建设,推进以现代化大农场和粮油加工企业为中心的苏东粮油加工储运基地建设。

(三)区域政策方面,依托港口打造南通、连云港两大区域增长极和区域物流中心。对地方经济发展而言,无论是谋求长期的区域发展,还是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都要协调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南通和连云港分别位于长三角北翼和陇海经济带的门户地带,应该作为区域经济中心重点建设。连云港市依托港口打造以海铁联运为主体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陇海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的门户港和物流中心;南通依托江港、海港,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江海物流转运中心。

(四)结合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优化沿海产业空间布局。沿海滩涂资源是江苏土地储备的主要来源。为了科学开发滩涂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区划,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形成人口、经济、环境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目前对于江苏沿海地区而言,就是依据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集中布局产业项目,坚决遏制沿海地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另外借鉴裕廊工业区的经验,除了江苏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中规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外,在工业区和居民区周边留有足够的生态用地,建立一定规模的生态隔离带和绿地系统,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

(五)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打破“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坚决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通过行政措施抬高企业进入沿海地区的资本、技术、环保门槛,拒绝生产工艺落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进入沿海地区,同时建设高标准的污水、废气、废渣处理厂等环保设施,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苏南模式再在江苏沿海重现。

(六)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综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沿海地区通过滩涂围垦、整治和农村集中居住,可以形成大片的农田,有条件建立各种所有制并存的现代化大农场,极大地提高农业的规模收益和现代化水平。农业的综合发展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目前以农业观光、都市农业、农业生态园等形式存在的乡村旅游有了较快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七)倡导振兴地方实业的企业家精神,支持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创业文化、企业家精神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核心的软环境。近代时期以张謇、沈云霈、许鼎霖为代表的江北名流以振兴地方实业,推动地方自治为己任,掀起了第一次沿海开发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国土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振兴地方实业的企业精神随着苏北私人企业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地方应该重点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营造全民创新和创业的社会风气,大力支持地方民营经济的发展。

(八)借鉴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推动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整合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力量,与造船、化工、新能源和汽车龙头企业组成研发联合体,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增强企业研发力量和核心竞争力。

(九)大力发展海滨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业。目前江苏沿海地区海滨休闲度假旅游有了初步的发展,已经建成11个风景旅游区、20个度假旅游区。但是盐城、南通滩涂海岸的旅游开发在产品种类上有待于进一步推进。

(十)依托滩涂、近海养殖和远洋捕捞业,大力发展海产品加工业。对苏东沿海滩涂和近海养殖业、远洋捕捞业、海产品加工等涉海产业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提供相关税收优惠,对鲜活海产品和加工品发放“绿色通道”通行证,降低运输成本,加快涉海产业的规模扩张和产业化进程。

[1]连云港统计局.工业产值跨越万亿元比较分析[EB/OL].江苏统计局信息网,2011 -4 -1

[2]姜旭朝等.美日欧最新海洋经济政策动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渔业经济,2009,2

[3]周玉琴.宁波市临港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浙江商务之窗,2007,3(29)

[4]钟铭等.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J]. 现代日本经济,2008,4

[5]乌兰图雅.日本的“新产工特”制度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06,6

[6]谭旭峰. 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启示[J]. 中国高新区,2005,2

[7]上海构想建设“海洋经济强市”[N].文汇报,2008 -1 -28

[8]罗佳.浙江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

[9]王华伟.上海洋山港临港产业集群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0]国家发改委赴德国现代物流考察团.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考察报告[EB/OL].国家发改委网站,2008 -2 -13

[11]苏政发[2007]91号.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

[12]苏政办发[2011]94号. 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13]苏政发〔2005〕19号. 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年)

[14]苏发改区域发[2007]1259号.江苏省“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

猜你喜欢

工业区南通江苏
数读江苏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数独江苏
基于走航监测系统的某工业区VOCs污染分布及组成特征分析
数读江苏
江苏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