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安全视角下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策略探索

2015-03-18□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2期
关键词:植保转基因现代农业

□兰 武

粮食安全就是保证国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饮食。中国要确保生产足够数量的粮食,最大限度稳定粮食供应,保证所有需要粮食的人都能获得,但在现实情况中,我国粮食安全出现很多问题,从粮食的种植生产、收获、加工各环节中,粮食的数量和质量令人堪忧。201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以及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将农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威胁粮食安全的主要表现

从粮食供给角度看,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虽然耕地总面积比1996年有所增长,但是人均耕地面积0.101 公顷(1.52 亩),较1996年一次调查时的人均耕地0.106 公顷(1.59亩)有所下降,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化建设和土地改革等因素,降低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使得从事农村农业生产人员的年龄老化,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但是在精力和知识储备方面有些力不从心。在全球气候的影响下,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北方地区的干旱、南方地区的洪涝、台风等加大了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从粮食需求角度讲,近些年我国总人口在不断增长,未来几年仍有增长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产品的品质和样式要求渐高,目前情况来看,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加上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和粮食加工技术的创新,使得工业用粮和能源用粮数量也在增大。粮食供给的相对疲软和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之间的矛盾是造成粮食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水作为粮食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它的利用状况也是粮食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但是人居占有量少。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正在抢夺农业灌溉用水,其中还有不少地区存在不合理灌溉的情况,使得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状况十分严重。加上农业生产布局和水资源分布状况之间的不协调,加重了农业用水的严峻形势。然而一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蓄水工程没有起到保护水资源的作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粮食安全。

二、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

(一)加强对优质粮食品种的选育力度。采用现代化的生物科学技术,加大对耐寒、耐旱和抗涝粮食品种的研发,加大对民间优质粮食品种的选育或者根据已有品种进行改良,提高粮食品种的质量,从源头上打破自然条件的限制。另外,针对粮食作物的生长环境和所需条件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对水需求状况较近的粮食作物进行区域种植或者集中种植,统一灌溉;干旱地区要引进耐旱粮食品种或者和保水蓄水能力较强的作物进行套种;针对粮食作物的生长规律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作物进行适时适地的耕种,将粮食作物生长习性和水资源的利用相结合。

(二)增加土壤肥力。利用现代农业技术,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各个环节中对作物根系生长、土壤养分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水资源的灌溉和肥料的供给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控,增大作物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深入开展对土壤的深翻、中耕技术,保持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加大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生产及应用,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提高其肥力并进一步保证粮食作物对有害病原的抵御和吸收土壤中有用的微量元素。积极推广新型有机肥料,通过肥料技术创新保护土壤资源和农业环境。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地表覆盖材料对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尽可能得使覆盖材料对土壤水肥的保持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三)绿色植保技术。绿色植保技术将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植保技术可作为生态、高产、安全、优质农业的重要支撑。绿色植保技术主要是通过选用低毒无害的农药,结合先进的农业机械与施药方式,将作物的有害物质残留降到最低。为真正推动绿色植保工作的深入开展,首先要加大对绿色植保技术的宣传力度,将此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准确的传达给广大农民,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最终完满完成绿色植保的基本任务。其次,还可建立专业的绿色植保技术队伍,以更专业的团队为农民朋友服务,解决其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日后的绿色植保技术应用中可独立完成。此外,还应对绿色植保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推广,使绿色植保技术在中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四)加大对符合国情的转基因技术研究。现代生物技术产业的核心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已经跻身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我国人口众多,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膨胀、粮食短缺、资源匮乏等问题,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势头。在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及马铃薯等作物的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我国要有自己的专利,在选种、育种等方面要牢牢把握话语权。我国政府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面应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和专业人才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研究,并在试验田中进行实验,对转基因粮食的安全性作出准确评估,并恰当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转基因食品在老百姓的餐桌中越来越常见,对于决策者而言,在转基因食品发展领域不能失掉先机,同时也要确保国民的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国家政策手段来进行调控,在探索中逐渐寻求适合国情的策略。

(五)采用节水灌溉创新技术。农业部门要十分清楚不同的粮食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供给的要求以及水分供给量同粮食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间控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针对不同作物的需水下限和需水时间段对作物进行灌溉,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用水。加快对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设施的研发和应用,在推广微灌和喷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良,更好地适合当地农业生产。利用新技术加快建设蓄水工程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利用遥感技术加快建设水肥监管智能化设施的力度。

(六)加快水污染的防治进程。大力倡导生态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最大限度减少水体污染程度。投入技术和资金对肥料进行改良,创新生物肥料,减少化学肥料对水资源、作物和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利用先进的水污染快速检测技术对灌溉水源进行实时检测,保证作物安全良好的生长环境。培育对重金属污染和有害物质有坚固抵御作用的新作物,增强作物的抗污染能力。深入对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修复机理、土壤与水体污染微生物修复的技术研究,使得污染水治理后得到重复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对策

(一)加强农业立法。国家要将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待,对于重要的事项加强农业立法。在政策上对农业技术创新给予鼓励和支持。对农业技术创新有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提高整个产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或者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从技术上保证粮食安全,将科技兴农、绿色农业的理念贯彻下去。

(二)加强区域生产之间的合作。农业部门要实时监测和更新农业生产状态,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质的粮食品种进行宣传和推广,地区之间进行成果分享,定期安排农业生产者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向他们介绍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优质良种的研发使用,教授他们对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的操作和掌控。组织农业生产者讲述和分享成功的粮食种植经验,从生产上保证粮食安全。

(三)农业生产者要具备较强学习意识。对于商品粮基地的产业化经营者来讲,必须实时了解国家和农业部门颁布的新政策和倡导的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并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学习新技术,不断积累种植和生产经验。同时,农业生产者要积极建立与农业部门或者高等学校之间的联系,在相互合作的平台中参与优质良种的研发和投入试用以及新设备的推广使用。此外,还需培养节水意识和生态农业的理念,从细节上保证粮食安全。

四、结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粮食的供需矛盾以及水资源紧缺等状况始终是粮食安全要解决的难题。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创新,从良种、土壤、灌溉和防治水污染方面进行科技研发。粮食安全需要农业生产者、农业部门以及整个国家共同努力。

[1]徐晓鹏,郭慧君,罗泮.农民:城市和市场的“雇佣工”——现代农业技术对农民的控制作用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2]张秀海,蒋大华,魏珣.“十一五”国家863 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6

[3]吴宁,王旭洋.结合现代农业技术,探究现代农田水利建设[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8

[4]刘启辉,陈美华.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休闲旅游之路——八桂田园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介绍[A].2011 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C],2011

[5]苏小姗,祁春节.田建民.水资源胁迫下基于粮食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创新趋势及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2

猜你喜欢

植保转基因现代农业
探秘转基因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转基因,你吃了吗?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