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新液在PICC置管皮肤过敏中的应用

2015-03-18陈国焱任志苹穆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新液换药

陈国焱 任志苹 穆静

(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贵阳 550003)

康复新液在PICC置管皮肤过敏中的应用

陈国焱 任志苹 穆静

(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州贵阳 550003)

目的对PICC置管穿刺处皮肤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处理后,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对10例PICC置管穿刺处皮肤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换药处理,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8例患者使用康复新液换药处理后,过敏皮肤情况得到很好控制,使导管得以保留,2例过敏病人应用后,有短暂效果。结论 对PICC置管处皮肤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抗敏处理,能减少PICC置管患者因过敏所致的拔管,能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康复新; 过敏; 护理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置管后其导管的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1/3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是一种新的静脉输液技术[1]。它能够有效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药物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2];但在PICC留置期间也存在一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如过敏性皮肤反应就是其并发症之一。

依据康复新液抗炎、抗过敏、修复黏膜的药理作用,我科对10例使用PICC管透明贴膜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进行局部换药处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10月-2015年5月行PICC置管166例,其中男132例,女性34例,年龄17~78岁;发生透明敷贴局部过敏者10例,其中6例轻度皮肤过敏,表现为贴膜下皮肤瘙痒及散在点状皮疹;3例中度皮肤过敏,表现为贴膜下皮肤瘙痒及距导管穿刺点5 cm处散在或密集皮疹;1例重度皮肤过敏,表现为PICC置管处皮肤瘙痒及大面积片状皮疹,距离穿刺点仅0.5~1 cm,经抗敏治疗后未改善,最终给予拔管。

1.2 方法 每次进行敷贴更换时仔细观察患者穿刺点皮肤过敏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瘙痒感。对局部轻度瘙痒或伴有少量散在皮疹患者,穿刺点进行皮肤消毒处理,瘙痒及皮疹部位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代替消毒,干燥后取用康复新液进行擦拭,待完全干燥后用透明敷料按照PICC换药方式进行更换,注意揭、粘敷贴时动作规范、轻柔,需使用PICC换药包且严格无菌操作。中、重度皮肤过敏患者弃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剂仅用于穿刺点消毒,以减少对过敏皮肤的刺激,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擦拭,干燥后用康复新液进行皮肤擦拭及皮疹的点擦,待完全干燥后采用4层无菌纱布进行表面覆盖,为减少患者对胶布的接触,增加皮肤通透性,采用网面绷带罩于纱布外面,妥善固定导管。因未使用胶布,导管固定较差,应加强对导管的观察和换药力度,每日1~2次,若有污染及时更换,并告知患者注意保护。对于严重过敏患者,全身使用抗敏药物及局部换药处理仍无法控制,皮疹侵犯穿刺点时,向患者讲解导管感染的严重性,为避免血液感染采取拔管。

1.3 结果 10例PICC置管后皮肤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换药处理。其中6例轻度过敏的患者在使用康复新液换药后2~3 d,过敏皮肤情况得到很好控制,导管得到保留;3例中度皮肤过敏的患者中2例在5~7 d后有明显好转,10 d基本痊愈;1例患者在化疗后出现中度皮疹,经皮肤科会诊及全身抗过敏治疗,因患者体质弱、机体免疫力差,给予换药处理3 d后仍未控制,皮疹加重转为重度皮肤过敏,第5天已临近穿刺点,给予拔管。另1例重症患者经康复新液换药处理后第3天有所好转,进行同步放化疗后再次加重,致使导管无法保留而给予拔除。

2 护理

2.1 导管维护 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无菌操作原则,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和低敏敷贴,严格管理、环境消毒,控制感染源和过敏源。

2.2 心理护理 置管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询问患者是否属过敏体质,告知置管的作用、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相关防护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方案,以减轻患者内心的焦虑、恐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戒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减少食物对身体的刺激;告知患者饮食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主,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放化疗患者应多饮水,以促进毒素的排出。

2.4 卫生宣教 指导患者穿宽松、棉质的衣服,以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禁止用手搔抓皮肤。外罩丝袜要保持清洁,每天进行更换,若有出汗要及时擦干或更换湿衣。敷贴按时更换,若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 讨论

3.1 引起皮肤过敏的因素 PICC置管所致的过敏性皮炎是引起患者非正常拔管的原因之一,PICC置管术后出现贴膜下局部皮肤过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过敏体质;疾病致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毒副反应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秋季气候干燥增加患者皮肤过敏的机率;夏季气温湿热,病人多汗,消毒待干不足和敷贴潮湿;使用的透明贴膜缺乏透气、透水等功能。

3.2 康复新液的作用机制 李树楠教授研发的康复新液是用有机溶剂提取蟑螂体内的活性物质“表皮生长因子”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多元醇类及肽类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3],能够理气散结、补气养阴、解毒生肌[4]。陆允敏等[5]研究发现,康复新液具有促进表皮生长因子表达从而修复黏膜的功能,且可通过抑制激活蛋白-1、核因子、IL-4等炎性介质的表达来达到全身及局部的抗炎作用。康复新液还具有促进伤口内细胞外基质合成与分泌[6-7]及促进巨噬细胞离子通道开放而促使细胞功能激活的功能[8];增加伤口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和白细胞数量,改善中性粒细胞数量的趋化功能和自发运动功能,从而利于创面的清理和伤口的修复[9];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放射损伤引起的钙依赖性钾通道开放,维持细胞内正常钾浓度从而维持细胞正常功能[10]。

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针对康复新液的药理作用,对PICC置管过敏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进行换药有效地控制局部皮肤过敏现象,减轻患者的不适与痛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PICC置管患者因过敏所致的拔管、降低非计划拔管率,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1]1Orr ME.The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What are the current indications for its use?[J].Nutr Clin Pract,2002,17(2):99-104.

[2]简黎,陈影洁,李钰燕,等.9例经股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02-103.

[3]姚廉.中药蜚蠊化学成分的研究Ⅰ:氨基酸成分的初步研究[J].天津药学,1994,6(3):27-28.

[4]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8.

[5]陆允敏,金湧,陈维雄,等.康复新液治疗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4):446-449.

[6]舒崇湘,程天民,阎国和,等.6Gy全身照射对皮肤伤口几种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及W11-a12的促愈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1,11(10):604-607.

[7]舒崇湘,程天民.康复新对单纯皮肤创面和合并全身放射损伤时的促愈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9,21(3):164-167.

[8]舒崇湘,叶本兰,程天民,等.电离辐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阴离子通道活动的影响及康复新对其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3):290-292.

[9]陈晓红,程天民,艾国平.电离辐射对伤口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促愈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23(3):287-289.

[10]叶本兰,舒崇湘,程天民,等.电离辐射对3T3细胞膜钙依赖性钾通道的影响及康复新的作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3):290-300.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Kangfuxin; Allergy; Nursing

陈国焱(1975-),女,贵州,本科,主管护师,肿瘤科护士长,从事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工作

R472,R758.2

B

1002-6975(2015)24-2290-03

2015-06-08)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新液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6种成分测定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