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有效衔接的路径思考

2015-03-18周多道穆松徐云龙陈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基地大学生

周多道,穆松,徐云龙,陈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有效衔接的路径思考

周多道,穆松,徐云龙,陈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创业孵化基地为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但其建设发展与教学工作关系没有理顺,不仅影响了教学秩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创业实践的共同进步。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形成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把创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列入课程体系,建立创业实践与专业课程学习互认机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

创业孵化;教学;衔接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等)建设是落实国家有关创新型社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行动,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有效平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对深化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管理与教学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在学生日常创业实践和专业学习中表现了出来,也成为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多地多校创业孵化基地运转情况的调研发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定位不明确,目标不清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定位应当是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为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想法的在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促使这批大学生形成特长,进而通过创业实现其职业理想。现实情况是,有的基地把追求更大利益作为衡量大学生创业实践成败的主要依据,有的把基地作为招商引资的场所引入校外企业经营管理,有的干脆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跑马场”,创业实践项目经营屡屡受挫,进入和退出频繁,人员更迭过快。其次,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位。创业孵化基地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超市”,基本管理制度应当覆盖项目入驻审核和退出、创业资金流动、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动态考核等方面,突出学生创业理念、创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应有专人进行系统化管理与指导。但是很多基地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没有健全的管理和创业现场指导队伍,因支持、指导不到位,致使入驻的项目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再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管理未能与教学管理工作充分衔接,导致学校对这批学生管理困难和学生压力增大。在基地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多为在校生,他们要同时面对创业实践与日常专业学习,处理这个关系往往顾此失彼,感到困难,无所适从。从学校管理角度看,由于学生创业实践和专业课程学习通常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对学生创业实践和日常专业学习的管理不能形成一体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创业实践导致课程考核不合格而不能顺利毕业的情况发生。

二、应对策略及路径思考

创业孵化基地直接承载着创新创造型人才培养的任务,其建设与管理应当与学校办学定位形成一致,始终围绕教学中心,融入教学管理,并努力以此为条件形成办学特色。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形成地域比较优势,不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地建设模式,就容易使基地的建设发展质量衡量标准失当,过度地被创业实践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所取代。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和评价制度。

当今这个时代,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被高校普遍认同。对于有信心、有能力投入到创业实践的大学生,高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激励和帮助,并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制度。这些制度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协调管理制度。这方面制度一般包括相关部门在学生创业实践中的职责、创业实践项目进入和退出机制、创业实践过程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用于约束学校管理部门和创业实践学生的行为、界定创业项目的范围和论证成功创业的可行性。第二,指导激励制度。这类制度含创业培训和指导方案、对学生创业实践过程的动态考核和评价办法、与专业课程置换管理规定、教师指导和学生成功创业的激励措施等,这些制度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创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时总结创业实践成果和排除学生专业学习的后顾之忧。第三,后续跟进制度。这些制度主要是指创业实践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创业的帮扶措施,作用是在学校对接地方创业管理机构、初创企业经营技巧、创业风险防控、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进而使学生经创业“孵化“后,能顺利“出壳”并在较短时间内能够融入市场,独立经营。

(二)形成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

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整体联动的创业孵化基地管理机制。整体联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系,首要的是建立学校层面能够协调处理学生创业实践各方面工作的总机构,并经常性开展工作,密切关注工作运行的过程和质量,对学校承担不同管理任务的部门进行指导、考核。其次是安排具有创业实践管理经验的同志组成管理团队,由这个团队对基地设施、项目进退、安全、实践期满后的创业帮扶等工作进行常态管理。再者就是组建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应是经历过不同类别和形式创业指导培训的教师,这个团队的任务是通过开展培训、现场咨询和答疑解惑,传授创业知识、指导创业实操、评价和论证创业实践效果。

只有形成有效力的管理体系,不同部门和相关人员分工合作,共同管理创业孵化基地方方面面的工作,才能使各项制度得到执行,使基地管理井然有序,使创业实践的学生信心倍增、不畏困难、科学创业、感受到创业的快乐和力量,使创业实践真正成为一部分学生求学进取、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三)把创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列入课程体系。

应当说,创业实践项目一旦进驻创业孵化基地,就是相应创业团队“顶岗实习”开始的日子,这种实践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学习和训练任务,从学生成人成才的角度看,并无异于专业实践课程。因此,把创业实践作为这部分学生在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对待,非常必要,也是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创业实践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

既然作为课程看待,那么围绕学生创业实践,就要在教学基本建设上予以全面保障。除学校提供必需的场地和设施外,在师资、指导方法、经费和考核等方面都要分别予以落实。师资方面,应配备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并形成团队从创业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指导方法需多元化,通过制定科学的指导方案,应为创业实践学生提供创业技能培训、项目管理建议及创业实战现场咨询和指导;考核方面,应重视学生创业过程和创业能力的评价,并将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

(四)从结果方面建立创业实践与专业课程学习互认机制。

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一般都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与考核就会直接面临冲突。这就要求学校对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与考核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从而认可、鼓励学生创业实践行为。为此,应建立与专业课程置换或学分互认机制,使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心态和谐,并顺利开展创业实践。

制定科学的互认机制,明确互认操作流程,及时组织成绩认定,准确记入学生档案,这一系列工作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利益和成长。因此,要求学校从方方面面做好工作。

培养有思想的毕业生,适应学生发展规律实施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有效衔接,方能对具有创业想法并愿意投入创业实践的学生产生最积极有效的影响,这样才有利于把创业孵化基地真正建成未来企业家的摇篮。

[1]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6.

[2]蒋德勤.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9.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http://cy.ncss.org.cn/ cyzc/256267.shtml,[2010-12-16].

[4]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http://cy.ncss. org.cn/cyzc/284379.shtml,[2014-05-29].

G710

A

1671-5993(2015)01-0009-02

2015-01-10

2012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lgc2012029。

周多道(1969-),男,安徽来安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务处副处长。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基地大学生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大学生之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