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探究性和接受性学习方法的整合

2015-03-18广东省丰顺县潘田中心小学刘裕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查字典工具性探究性

广东省丰顺县潘田中心小学 刘裕丰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对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学会反思和归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确有重要意义。接受性学习是以传授式教学为基础,是人们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最基本的形式,一直以来成为学习的主要功能方式,通过讲解、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习者接受。有了学习行为发生,便会有传授和接受,授受知识和经验的作用是明显的。然而接受性学习让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知识再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缺陷,未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大力倡导推行探究性学习的今天,是否就要摒弃接受性学习呢?不是的,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发展多元学习方式,使之与传统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阅读教学中如何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自然地结合起来呢?

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我们必须看到,探究性学习固然重要,但非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习什么知识都要让学生交流、探究,既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消耗了学生学习的精力。比如,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意思,体会课文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一阅读目标,这就涉及到了查字典的知识。学生往往要借助字典、词典去理解生字新词的意义。如果连查字典方法也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寻找得出方法确实费时又费劲。当学生接受、理解查字典的方法后,便可以尝试让学生探究,当遇到一个生字词时,用哪一种查字典的方法更方便快捷。学生能探究得知的教师不要去代替,多给学生一些交流、探究的空间。实际上学习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理解背诵等,这些方法的确可以传授,至于在实际应用中要运用哪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探究。

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起来

现代班级制度下接受性学习,人们看到了课堂上没有起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作用。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然而学生中个体差异较大,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不同。在现代班级制度下,即使是探究性学习也难以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效果相同的发展。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不等于一味地灌输,同样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不能说教师的讲解就是机械式学习。比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学生要理解“他们不知道的一些事……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结合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一阅读目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讨论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学生通过交流探究,能够真正体会这句话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的学生并不多。究其原因,除了不能领悟“四角的天空”这个词语的蕴意外,学生根据需要搜集资料信息的能力不强,因年代久远,难以理解当时当地一个农村少年和富家少爷在社会见识的巨大差别。教师就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考虑,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适当讲解“四角的天空”这个词语的蕴意,再来探究体会这名话的意思及表达效果,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课堂教学要促使学生主动地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要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选择适用之法。

三、要根据知识类型结合起来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两面体。既然是工具性,就不能不谈到知识类型。当然,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注重的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中一篇篇鲜活的文章,大致可概括为人、事、景、物、情、理这几种类型。毫无疑问,学习中带有一些普遍性的方法,比如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说理的文章侧重点肯定是不同。我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接受阅读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是非常必须的,最起码也要抓住阅读的侧重点,才能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更好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效在指明,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创造出为自己所用的新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只有老师在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自然结合,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质疑、比较、发现,以及相应地理解、感悟、拓展、升华等多样化的过程,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授之以渔”最终是为了发现“渔”。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要坚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做到以语感锻炼为中心,以读背说写思为主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方法上坚持启发和诱导,在现有班级制度的条件下发展多元学习方式,使之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适合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查字典工具性探究性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查字典
查字典
查字典
查字典如何选择字义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