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015-03-18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王子振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胆科学探究

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中心小学 王子振

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学习是以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猜想是在观察、操作或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发展趋势或本质规律进行归纳、判断的思维过程。大胆猜想并不是凭空捏造,它更注重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它的结果是否合理需要靠进一步实验来验证。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一、激发猜想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探究。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活动时,要设法激发学生对被猜想的问题产生认识兴趣,让学生在猜想过程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种神奇的现象、一组有吸引力的器材……都能成为学生进行猜想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行各种版本的科学教材都注重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采用一些问题作为课题或课前导语,如,空气由什么组成的?为什么立交桥桥面的连接处要留有缝隙?开瓶器是怎样工作的?为什么丝瓜的有些花不结瓜?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现有资源,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经历猜想、观察、实验、分析、概括、总结的探究过程,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除了引用教材中的问题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内容设置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猜想,如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品尝哪杯是糖水,“糖那去了?”这时候,学生自然而然地要找原因了,于是学生大胆猜想,主动设计实验,寻找问题的根源。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遇疑而思,才会引发大胆的猜想,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

二、尊重猜想依据,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大胆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但科学毕竟是科学,它更注重科学依据,科学课上的猜想同样不能停留在“胡”思“乱”想上,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毫无根据的猜想逐步走向有理有据的推测之上。说出猜想的依据正是经历自主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而阐明猜想理由的基础又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广泛的生活阅历,在科学课中教师要精选某些知识点,并据此设计问题,选择有利时机,设计适当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去探索,从而养成惯于猜想、善于猜想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杠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呈现教材中的情景──两个人在用杠杆撬一块相同的石头,一个人很轻松就把石头撬起来了,另一个人却累的满头大汗也没成功。由此引出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为什么相同的石头,相同的杠杆,结果却不同呢?有学生连忙说:“力气不同。”有的同学说:“支点位置不一样。”也有同学说……见大家热情挺高,我连忙给予及时的肯定:“同学们很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发现。那你们能不能用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呢?”我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连忙开始设计实验了……教师及时的点拨让学生的猜想有了方向,使猜想更切合实际。由此可以看出:猜想与假设是学生思维发散最为活跃的阶段。因此在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充分体现教学的双边性,做好学生猜想与假设的“导演”,充分调动学生大胆思考,敢于创新,想出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老师不可包办代替,只有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方可给予指导,真正做到“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三、培养猜想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

学生猜想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猜想的过程是否有效、猜想的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说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猜想:一是靠直觉进行猜想。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突破,往往是通过“猜测──实验”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直觉猜想起着先导作用。置于哪些猜想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在猜想之后还要经过科学实验的验证。由于直觉猜想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无论猜测的结果正确与否,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引导,切不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通过联想引发猜想。也就是通常说的由此及彼。比如,让学生猜想200克水大概能溶解多少克盐,学生就可以根据平时用杯子充糖水或充牛奶等饮品的经验进行猜想。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给予引导,让学生的猜想目标明确,集中而有效。三是对现象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猜想。如学生可以根据对大树、小草的认识、了解进而猜想植物的生命特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类比猜想,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会促使学生从整体出发产生接近于正确的猜想。四是通过现象、结果寻找原因进行的猜想。如猜想电磁铁磁性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就会根据电磁铁的特点猜想与电量有关,也有学生会根据电磁铁的装置之一──线圈,猜想与线圈圈数的多少有关等等。总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对于自主探究科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都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科学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师应自始至终作为中立者和欣赏者,鼓励学生猜想,引导学生猜想,尊重学生的猜想,让学生真正体验猜想的乐趣,享受探究的过程,养成敢猜想、乐假设的意识,大胆地发表见解,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猜你喜欢

大胆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家的大胆蜗牛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大胆玩创意
突出重点 大胆创新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