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更需重视教学艺术

2015-03-18张真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24期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效果艺术

张真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中职卫生学校解剖学教学更需重视教学艺术

张真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10)

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注重创造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情绪;讲究逻辑性,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突出形象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疏导学生心理,消除恐惧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实用型中等医药卫生人才做一些尝试。

中职卫生学校;教学艺术;解剖学

教学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法则和美学要求,巧妙运用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语言表情、行为动作和调控等手段,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针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年龄小、知识储备少、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笔者在解剖学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运用教学艺术时应采用创造性、灵活性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和易于接受新知识。布卢姆教学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之一是先决情感特征,它对学生达成度的影响占25%。兴趣犹如兴奋剂,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兴趣,便会集中注意力,乐此不疲地学习。首先,注意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水平,设定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感到既要付出一定努力,又非高不可攀。其次,上新课之前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其了解本堂课应掌握的知识和达成的学习目标。再次,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刺激,不断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知识、增加新内容,使课堂讲授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达到教学目标。如上“视器”这节课时,首先给学生提出思考题:你知道眼睛里有哪些结构才使你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吗?问题一出,学生立即议论起来,对眼睛产生了兴趣,很快又产生了想破解其中奥秘的心理,兴趣大幅度提高,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师利用教学艺术将学生逐步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2 运用教学艺术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习效果

运用教学艺术时利用教学艺术的形象性、新颖性来启发学生心智、唤起学习热情,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学习热情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重要。如在讲“人体早期发育”时,笔者先在黑板上写出人体早期发育的外形演变过程:精子与卵子结合→受精卵→“泡状”→“盘状”→“鞋底状”→“大虾米状”→初具人体雏形→人体,再用多媒体形象演示人体外形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人体胚胎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产生了学习热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及时找到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因素,充分利用这些因素组织好教学。

3 运用教学艺术时注重创造性与灵活性,调动学生情绪

运用教学艺术时应注重创造性与灵活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在愉快的氛围中传授知识。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来综合运用教学艺术,有针对性地、灵活地变换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多方面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思路、启发点拨、讲解知识、教授方法、释难答疑、评价分析、总结概括,而不是单纯地“讲书”;学生应当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提出质疑,而不是简单地“听书”。只有师生都“动起来”,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选用不同教学方法,并经常变换教学方法,时而启发诱导、时而直观教学、时而演示、时而发问、时而深入讨论、时而答疑解惑。通过上述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讲授解剖学运动系统“骨”这一章时,笔者选择在实验室授课,每8名学生分为一组,一组发一套全身骨,采用以下方法:(1)教师把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明确本次课需要达到的目标。(2)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自学教材,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3)各组请一名学生结合标本进行讲解,完成教学目标。(4)其他学生讨论,提出疑点,讲解者解答。(5)教师评价,纠正错误,解答疑难问题。(6)教师概括总结,指出本次课需重点掌握的内容。通过上述教学活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学生自己讲解和示教时,其他学生更能认真听讲和观察,都积极地想从中找出问题,请讲解者给予解释。运用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精神,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自学能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4 运用教学艺术讲究逻辑性,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运用教学艺术时应依据教学原理,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手段等进行科学合理设计。笔者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以逻辑为主线,从6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1)实验预习。要求学生预先阅读实验指导书,弄清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复习所学理论知识,目的是让学生有完整、清晰的实验概念,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操作起来有条不紊,为实验做好准备。预习遇到的问题在课上提出,师生共同讨论,直到得出正确结论。(2)直观教学。学生参照解剖学及组织学图谱,结合《解剖学实验指导》,通过观看多媒体、观察人体标本和模型、显微镜观察等多种方式,学习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等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性认识转变为形象的感性认识,增强学习效果。(3)教师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指导、示教和答疑解惑。(4)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纠正;学生提问→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5)归纳总结。学生独立完成《解剖学实验指导》的思考题,教师答疑解惑,巩固所学知识。(6)考核验收。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当堂成绩,保证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效果很好。

5 运用教学艺术突出形象特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运用教学艺术时应突出形象特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一方面,讲究板书艺术。笔者在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教学中,为说明器官结构,常常采用形象教学法,边讲边画,适时在黑板上绘出简图,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使记忆更为牢固。许多学生反映“老师画的图案就像印在脑子里,每当想起一幅图案,所学知识都呈现出来了”。所以板书艺术运用得当,不仅能使学生牢固记忆知识,而且也能使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另一方面,讲究语言艺术。如果教师语言枯燥呆板,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启发性、教育性、趣味性,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为突出重点时而放慢速度、时而提高音调、时而加重语气,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6 运用教学艺术疏导学生心理,消除恐惧感

运用教学艺术时应用真情实意打动学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心理障碍,使学生将恐惧感转变为学习兴趣。解剖学实验课学生要接触尸体标本,大多数学生对标本有浓厚兴趣,但又有恐惧感而不敢接近尸体标本。这时笔者耐心鼓励和引导学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一边牵着学生的手,一边安慰他们,渐渐走进实验室,从而使其适应实验室环境,开始了实验课学习。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距离。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是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创意美;是巧妙构思、思维严谨的逻辑美;是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方法美;是字字珠玑、生动活泼的语言美;是层次清晰、赏心悦目的板书美;是真情实意、情感交融的心灵美。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更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以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中等医药卫生人才。

G420

A

1671-1246(2015)24-0074-02

猜你喜欢

解剖学教学效果艺术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纸的艺术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