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九龄与粤北采茶戏

2015-03-18肖著华韶关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戏剧之家 2015年3期
关键词:张九龄粤北采茶戏

肖著华(韶关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张九龄与粤北采茶戏

肖著华
(韶关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张九龄是粤北历史文化名人,是粤北客家先民中的佼佼者,他与粤北采茶戏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张九龄的人生履历具有很强的戏剧色彩,应当成为粤北采茶戏剧舞台的重要题材。

张九龄;客家;粤北采茶戏;题材

张九龄与粤北采茶戏有什么联系吗?恐怕读者读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时,第一句便要提这个问题。从粤北采茶戏本身来说,张九龄的确与粤北采茶戏似乎毫无关系。但是如从粤北文化的角度着眼,作为粤北历史文化名人的张九龄与粤北历史文化中的艺术奇葩粤北采茶戏之间,的确可以找到一种十分紧密的联系。

一、粤北文化名人张九龄

张九龄,字子寿,广东始兴县清化乡人,生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武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张九龄进士及第,但因出身寒微不受重用,后又在贡举考试中遭人诽谤。幸运的是,张九龄因才能出众,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的赏识。朝廷指派中书令李峤对张九龄进行重新考试。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张九龄得中“才堪经邦科”,被擢拔为秘书省校书郎。景龙二年,张九龄奉命出使岭南时,顺道回到韶州曲江家中省亲后,于第二年秋天回到京城长安。公元712年,张九龄参加“道侔伊吕科”策试再次高中,受到唐玄宗赏识,授左拾遗,标志着他辉煌政治生涯的真正开始。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张九龄向皇帝成功申请开辟由江南进入岭南的大庾岭新路,并历时三年完工。开元六年,张九龄以开大庾岭新路之功被提升为左补缺,掌管人才推荐和纳讽进谏之责多年。开元十四年张九龄改任太常少卿,掌管朝廷的宗庙礼仪。开元二十年,张九龄又转任工部侍郎,掌管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奏请朝廷设立了十道采访使,到各地调查研究,收集各方面的情况;他还亲自外任河南开稻田使,推广种植水稻,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被封为家乡的始兴县开国子,在任期间他敏锐觉察到安禄山的反叛之心,并奏请朝廷将之诛杀但未被采纳,他还大力阻谏皇帝提拔奸臣牛仙客。开元二十七年,张九龄再次获加封为始兴县开国伯,可惜的是第二年(公元740年)就因病去世。天宝十五年(756年),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出逃西蜀时,想起张九龄先见之明,痛悔不已,专门派人祭奠张九龄,并厚礼慰问抚恤了他的家人。张九龄死后,唐玄宗每次选拔人才都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九龄风度”由此名传天下,流芳千古。张九龄从政近40年,从八品官员做到一代名相,经历了武后专权,中宗复辟,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且大部分从政时间都是在号称梨园祖师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担任皇帝的近臣。[1]

二、粤北采茶戏的起源传说

唐玄宗喜爱音乐,宫中养了大批艺人,其中最有名的乐工当属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他们都有文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潭州一带(即现在的湖南大部和湖北部分地区),而这些地方正是湖南采茶戏、湖北黄梅戏的起源和流行地区。[2]

十分巧合的是,粤北采茶戏艺人世代相传供奉的祖师爷田华光师父,据说也是李隆基的宫廷乐师。田师父因为和歌女产生了爱情(又说为因得罪太监,被污为调戏宫女),犯了宫禁,于是相携出逃到赣南地区的九龙山地区以种茶为生,夫妇两人将艺术与劳动相结合,创作了采茶歌、唱茶灯等民间歌舞。采茶戏里有专门的“九龙山摘茶”这出戏,千百年来纪录和传唱着这段动人的故事。[3]从时间上来看,张九龄、李龟年、田师父都是唐玄宗时期的皇帝近臣或宫廷乐师,按理说他们之间一定会有交集。张九龄奉使岭南、曲江省亲、开辟大庾岭通道、担任工部侍郎、十道采访使、开稻田使、始兴县开国伯期间完全有可能将茶桑种植、宫廷音乐、乐舞文化带到如今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带。所以若要追溯起历史渊源来,张九龄与粤北采茶戏之间可能的确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饶纪洲就认为粤北采茶戏渊源于唐代,是在赣南“九龙山”的山歌基础上发展为歌舞,进而演化为采茶戏的,而粤北地区的“纸马戏”就是粤北采茶戏的前身。[4]

三、张九龄、客家文化与粤北采茶戏

粤北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韶关七县三区的300多万人口中,有80%属于客家人。在历史上,由中原地区向南方大规模移民主要有五次,其中移民大规模进入岭南广东的有四次。第一次可谓是军事移民。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发兵岭南,于公元前218年派大将屠睢帅50万大军进兵岭南,但在粤北的曲江、乐昌等地遇到越军埋伏攻击,几乎全军覆灭,屠睢阵亡。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又派任嚣、赵佗领军出击南越,从粤北和赣南交界的大庾岭袭入岭南,挥师南下。后来任、赵两人先后担任了南海尉。特别是赵佗进入岭南后,曾任龙川县令六年,主政范围包括现在的粤北、粤东、赣南大片地区,继任嚣之后任南海尉不久,又自立南越王,并派重兵把守粤北。尤其重要的是,领兵岭南期间,赵佗还成功请命,让秦始皇选派了一万五千多名未婚女性到岭南为士卒缝补衣物,对于中原民众在岭南地区的繁衍生息具有重要意义。自那以后中原向岭南地区的移民便络绎不绝。

晋代末年,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再次出现中原地区的南迁高潮。唐朝的安史之乱、黄巢之乱后出现了中原移民江南、岭南的第三次高潮;南宋末年直至明朝初年,随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的南移,加上外族入侵,朝代更替的战火不断南移,大批中原居民迁入南方,而原来在岭南北部山区的客家先民也纷纷南逃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甚至沿海地区。[5]中原移民与岭南地区的原住居民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民系,为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被誉为“自古南天第一人”的张九龄便是客家人杰中的佼佼者。

张九龄祖先是范阳方城人(今河北涿州),西晋末年家族南迁至粤北始兴县定居,后因张九龄曾祖张君政任韶州别驾,举家迁至韶州曲江;张九龄本人后来也担任了始兴县开国子、开国伯。张九龄作为一代客家先祖、唐朝名相、文坛巨擘,对粤北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粤北地区的许多客家民俗、建筑特色、教化传统、饮食习惯、文化传说都与张九龄有很大关系。张九龄主持开凿的大庾岭驿道更可谓是联通岭南和内地的高速公路,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通起来,极大地促进了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原民族和百越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大庾岭驿道的开辟在中国的南方将秦汉以来逐渐形成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贯通起来,将河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贯通起来,促进了粤赣湘闽经济带(后来的“红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带都与此有联系)和南方中西文化通道的形成,极大地有利于中外经贸、科技文化往来,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粤北地区以韶关为中心,也就成为了南北人员、中外人员往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流和沟通的一个重要枢纽,形成了热情好客、开放包容的岭南客家文化特色。张九龄之后,无论是文学巨匠韩愈、苏轼、汤显祖,还是科技名家徐光启、利玛窦,更有革命先驱孙中山、毛泽东等人,都曾把粤北作为他们人生事业的重要驿站。

粤北采茶戏就是流行于粤北客家地区的民间小戏,是粤北地区包容开放的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在大庾岭古道所在地赣南粤北交界的大余创作的,其作品中不仅有“采茶歌”、还有来自西方的外国人形象。蒲涛先生认为采茶戏最早形成于赣南地区的“九龙茶灯”,并经大余南雄的梅岭古道及江西的三南地区传入粤北、粤东地区,进而逐渐发展成为粤北、粤东采茶戏。[6]胡振邦则认为,粤北地区具有深厚的艺术土壤,无论从文物、文献资料考证,还是总艺术和历史逻辑来推断,粤北采茶戏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客家采茶戏之一,她起源和形成于粤北地区,因而“粤北采茶戏源自江西和湖南之说,并不成立”。[7]粤北采茶戏源自湖南或者江西,还是土生土长?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粤北采茶戏深深植根于粤北的客家文化!

四、张九龄应当成为粤北采茶戏的重要题材

张九龄是粤北历史文化中的标杆性人物,他是粤北客家先民中的佼佼者,他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他在为政、为人、为学方面都有突出业绩,他的人生履历起于粤北,终于粤北,他的一生与中国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武则天、唐玄宗、杨贵妃、李白、安禄山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交集,而上述等人都是中国戏剧舞台上的长盛角色,唐玄宗李隆基更被奉为“梨园祖师”。张九龄三起三落的仕途经历、他的卓越的文学才华、他开辟梅岭驿道的伟大业绩、他与上述历史名人的交往故事、他为政时的“尚直”正气和“九龄风度”都是戏剧舞台上的极好题材。政府部门如能给予足够的资金投入,推动当代粤北采茶戏编创演艺团体以张九龄为题材,创作出高质量的粤北采茶戏历史剧,在韶关的旅游基地作为保留剧目长期演出,必将打造出一张粤北历史文化的靓丽名片和一项文化建设精品成果。

[1]熊飞.张九龄大传[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2]孙钦良.唐朝乐圣李龟年[J].流行歌曲,2011,(11):22-26.

[3]饶纪洲.漫话粤北采茶戏[J].韶关师专学报,1980,(4):58.

[4]李松庵.客家人的几次南迁初探[J].岭南文史,1983,(5):95-100.

[5]蒲涛.粤北采茶戏寻源[J].上海戏剧,2006,(1):36.

[6]胡振邦.粤北采茶戏起源新探[J].上海戏剧,2014,(5):53-54.

J614.93

A

1007-0125(2015)02-0024-02

肖著华(1976-),男,江西宁都人,硕士,韶关学院学生处讲师,研究方向: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教管理、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等。

广东省韶关市2012年社科规划课题:粤北采茶戏的现状与价值、保护与传承研究。

猜你喜欢

张九龄粤北采茶戏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粤北龙船歌研究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张九龄借棋劝谏
张九龄智谏唐明皇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