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绛先生:我和谁都不争

2015-03-17赵炎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3期
关键词:隐身衣我们仨不争

赵炎

40年以前,很多人是因為钱钟书是杨绛的丈夫,才知道钱钟书;40年后,又有很多人是因为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才知道杨绛。我了解杨绛先生,是从看了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名著——《围城》之后。

“钱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年已近九十高龄的杨绛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时隔4年后,96岁的杨绛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96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走到人生边上,她愈战愈勇,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也已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这是她一贯身心修养的成果。据杨绛的亲戚讲述,她严格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喜欢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以保持骨骼硬朗。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呼吸新鲜空气。高龄后,改为每天在家里慢走7000步,直到现在还能弯腰手碰到地面。

当然更多的秘诀来自内心的安宁与淡泊。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钟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低调至极,几乎婉拒一切媒体的来访。2004年《杨绛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备大张旗鼓筹划其作品研讨会,杨绛打了比方风趣回绝:“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和钱钟书一样,不喜欢过生日,90岁寿辰时,她为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

她早就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无声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现在的她,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摘自《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隐身衣我们仨不争
那时候我们也经常被同一个蚊子咬
张之洞的“三不争”
我们仨
艾草
科技打造隐身衣
邪恶的隐身衣
梦的旅人——读《我们仨》有感
不争的函谷古道
不 争
地球君的隐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