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顾患病配偶 老人也需心理调适

2015-03-17魏静红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3期
关键词:内疚感照料伴侣

魏静红

年近七旬的周姨多年来悉心照顾患有高血压的老伴。一年前,周姨的老伴又患上了老年性痴呆,周姨要时刻关注老伴的一切,每天都十分忙碌。近日,周姨常常感到焦虑、烦躁,晚上睡觉时还会惊醒,并出现心跳加速、心悸等症状,接着就是彻夜失眠。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柏芳表示,有相关的研究指出,若长期照顾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会相对较低,患有心理疾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而我们常常习惯只关注患者的情况,其实,照料者也需要家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患者病情有所了解可减少“内疚感”

据了解,像周姨一样因为照顾患病的伴侣而产生心理问题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张柏芳表示,对于照料者来说,他们会希望老伴在自己的照顾下变得越来越好。若情况相反,不少照料者就会产生内疚感,并加以自责,会出现如“为什么我这么尽心照顾老伴,但他还是不好”的想法。若这些自责、内疚的心理得不到及时的缓解,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伴发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问题。

因此,对于照料者来说,减少内心的自责和内疚感是很重要的。张柏芳指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伴侣的病情有所了解,并适当掌握一些针对疾病的护理办法。对于一些目前来说医学还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若患者的病情渐渐加重,要认识到这是疾病的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自己照顾不周所造成的,照料者无须感到自责和内疚。

无私奉献也要懂得忙里偷闲

若家中有久病的老人,身为子女,不但要关心患病的一方,对于照料者也应该多加关注。子女应主动承担部分责任,要适时替换照料者,让照料者得到适当的休息。

张柏芳表示,照料者首先要意识到照顾有慢病的患者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要懂得依靠身边的亲人,不要事事包办。“很多时候,有些照料者对子女替换自己照顾患病的老伴不放心,总是感觉别人不能像自己那样尽心尽力地照顾,于是更加担心和焦虑。”张柏芳建议,于照料者而言,要意识到自己也是老人,应该重视自己的身心健康,不能一味地无私奉献。要明白,只有自己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顾老伴。因此,要学会放松自己,给自己悠闲的时间,舒缓身心的压力,有利于排除焦虑感。

和患病伴侶沟通要包容

最后,张柏芳提醒,照料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患病伴侣进行照顾外,更需要和伴侣进行沟通。但很多时候,一些慢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思考,如患有中度以上的老年性痴呆,照料者与他们沟通就会比较困难。这时更需要的是包容,要明白患者的“无理取闹”是因为病情所致,并不是患者不愿意与人沟通。

(摘自《老人报》)

猜你喜欢

内疚感照料伴侣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先理解自己,再理解伴侣
如何“改造”性格相冲的伴侣?
选对伴侣,是一生最好的投资
拆屋效应
最好的伴侣,遇事先道歉
内疚也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