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晚年宠物不是唯一寄托

2015-03-17王晨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5年3期
关键词:依赖症王奶奶菲菲

王晨

☉ 王   晨

“菲菲、崽崽,你们在哪里?快回来吧!”自从伴随自己多年的贵宾犬菲菲和比熊崽崽在小区门口走失后,陈爷爷、王奶奶夫妇终日便茶饭不思,他们不仅四处张贴“重金寻狗启事”,还和往常一样,一日三餐给这两个“宝贝”精心准备饭菜,即使是深夜,王奶奶也会每隔一两个小时开一次门,看看走失的菲菲、崽崽是否回来了……

当子女长大成人,忙于打拼事业,忙于经营自己的小家庭,闲下来的老人们,有点无所适从。不少老人养起了宠物,然而,对于宠物投入过多的情感,也让一些老人遭遇了 “宠物依赖症”的困扰。

养宠物对老人有益处

养宠物之所以对老人的身心有帮助,主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老人所需要的安全感、价值感、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感觉,都可以由伴侣动物提供。同时,有宠物做伴的老年人往往社会形象更好,社交机会更多,这一切都使养有宠物的老人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和幸福感更高,从而更容易激发并保持内在的生命力与活力,提高对于疾病、困境的抵抗力,减少不幸发生。

过度依赖宠物是心理疾病

上面生活实例中的陈爷爷、王奶奶因为走失了宠物茶饭不思的状态,显然已经超出了一般人与宠物的亲密程度,呈现出“宠物依赖症”的倾向。“宠物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对宠物过度的感情倾注,可以从以下三个指标来判断: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沟通交流能力。

“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过往经历、个人素质等都相关,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其中的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寂寞、孤独、失落直接相关。

部分老人将感情过多倾注到所饲养的宠物身上,这是心理上的一种“代偿行为”。代偿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走出家门空巢不空“心”

老年人要做到空巢不空“心”,应主动走出家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更广泛的兴趣,多与同龄人交流,比如到公园练太极拳、舞剑、下棋,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练习书法等。

忙于打拼事业、照顾下一代的为人子女者,则要适当把爱往“上”传递,要知道老人对于子女的爱、对于亲情的渴望,是宠物们难以承载的。有些子女工作很忙,常常出差,难得回家看望老人,那么常常打電话给老人表达问候、关心就显得非常重要。有时候,不妨向老人请教一些生活乃至工作方面的问题,这更容易让老人产生被需要、被尊重、被认同的满足感。

宠物的寿命一般都比人类短很多,比如狗的寿命通常只有十几年,像任何美好的事物一样,拥有它,就难免有失去的时候。子女可以将狗的寿命折算成人类的,以提醒老人逐渐适应、接受、承认这一客观情况,这样可以平缓处理分离焦虑。另外,可以在宠物年老多病时,再养一只,这样当离别的时刻到,新来的伴侣动物可以带给老年人一些安慰,有利于老年人尽快走出哀伤,以积极、正向的心态平静面对。

(摘自《家庭保健报》)

猜你喜欢

依赖症王奶奶菲菲
十二星座有哪些依赖症
糊涂的小兔菲菲
扶贫别陷入“公益岗依赖症”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菲菲生气了
摆脱依赖症
失忆
智擒小偷的王奶奶
失忆
我喜欢的小狗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