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海技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2015-03-17孔祥峰刘加钊

航海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航海技术对口分段

孔祥峰,刘加钊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航海技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实践探讨

孔祥峰,刘加钊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和山东交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航海技术人才为例,对航海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对航海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层次高素质应用型航海技术人才模式进行探讨。

航海技术专业;高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一、引言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的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丰富人才培养类型,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渠道,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1],山东省从2013 年起在学校自愿申报对接和统筹考虑全省布局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和部分教学改革成效突出的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专科院校对接,分段培养高层次技术型、 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开展“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首批批准11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与10所本科高校开展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与二年制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以下简称“3+2”)试点,由高职院校与衔接的本科高校共同研究制订分段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方案、课程体系和主干课程标准,旨在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015年“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工作扩大至4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75个专业,衔接本科高校26所,作为首批山东省技能型名校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航海技术专业被列为第三批试点专业,与山东交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对接。

本文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与山东交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对接为例,对“3+2”对口贯通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探讨。

二、航海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解析

航海技术专业具有行业特殊性,对从业船员的要求较高,证书获取的难度较大,因此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要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出发,注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与结合,高职阶段涵盖前三年,要按照行业的要求完成船舶驾驶员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三年结业时考取国家海事局的值班水手证书或考取海船沿海航区三副适任证书,完成高职阶段课程和实践学习任务,经考核达到合格标准,即可获得航海技术专业的专科学历文凭;学生参加转段测试考核合格后,进入山东交通学院接受第二阶段,即两年本科阶段的教育。本科阶段主要学习航海技术专业的船舶通信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管理学知识、专业提升和拓展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重点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使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航海技术专业知识,侧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跟踪本专业领域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研究、科研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经过两年学习毕业时考取国家海事局GMDSS通用操作员适任证书,经过考核达到毕业合格标准后,颁发山东交通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航海技术专业3年高职教育与2年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目标定位

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不是普通的专升本教育,也不是简单提高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教育,更不是高职、本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衔接,它既区别于普通本科,又要区别于高职专科,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人才。[2]因此,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的目标的合理定位是科学实施“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关键,航海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目标定位应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面向职业岗位需要。

1.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对航海技术专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调研,结合STCW公约、海船船员值班规则、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以及其他海事局相关规定,得到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必备以下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模块,各模块具体能力分解见表1。

表1 航海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解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航海技术专业的能力要求(适任标准)分为:“支持级适任能力、操作级适任能力和管理级适任能力”三个能力层次。航海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立足支持级、操作级、管理级这三个层面的基本要求,综合发挥分段培养模式的优势。高职阶段关注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航海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突出岗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操作能力、执行能力的培养;而本科阶段则以管理级人才培养为导向,立足于更高层次的需求,突出管理、控制决策等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管理能力的提升,获得髙职阶段无法达到的更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两个阶段培养重点的差异,综合定位航海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目标:培养面向航运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要求,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我国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具备船舶航行、货物运输管理、船舶与人员安全管理、无线电通信等方面的能力,适应船舶驾驶第一线需要,具有“敬业精神好、英语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特点,能在各港航企事业单位从事船舶驾驶、营运管理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任海船三副岗位,并且适应山东省经济发展和航运事业需要的高级航海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3年高职阶段的学习后,毕业生可以选择直接就业或贯通本科。已经完成高职教育、通过海船三副适任证书考试的毕业生,在船舶上见习12个月后,即可以具备海船三副任职资格从事船舶驾驶和管理工作,以后可以晋升二副、大副、船长等职务;选择贯通本科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深造,在取得一定的船舶实践经验后,可以进入航运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运营管理等工作,为学生长远的职业发展进行了较好的规划,增强了航海技术专业的吸引力。“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职业岗位目标定位见图1。

图1 职业岗位目标定位

3.工作岗位必须具有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航海技术专业各工作岗位必须具有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3]见表2。

表2 工作岗位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对应表

四、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及原则

高职课程体系和本科课程体系有本质区别。现有的本科课程体系是一种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而高职课程体系则是一种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把两种课程体系进行增减或合并后,只能形成一种即非学科又非职业的课程体系,“3+2”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总体上还要按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对课程进行设计,根据使学生具备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按照“课证融通、突出特色”的思路,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课程设置与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课程的融通衔接。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译跟上的原则,英语教学坚持本专阶段不断线,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将STCW公约及国家海事管理关于海船船员适任标准的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这种课程体系建设,大大减少了课程重复现象,形成高职、本科的贯通培养课程体系的一体化。

2.课程体系构建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职业岗位定位为船舶三副,学习和掌握船舶操作级岗位(二/三副)的适任知识和技能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同时兼顾个性发展、职业发展的要求,学习和掌握船舶管理级岗位(船长/大副)需要的航运及海事管理等专业知识。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课程有效衔接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课程合理设置的难点,应充分考虑提高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化与科学化程度。基于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两校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多次互访调查研究,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并考虑本、专科学校各自的师资力量,制定了较为科学的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见图2)。

课程体系整体上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实践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6部分构成,课程设计采取“课证融通、突出特色”,实现了课程设置与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课程、课堂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融通衔接;加强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通识教育;适当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模块化设置选修课程,让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学生的职业兴趣;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并行推进,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3.课程体系分段的具体安排

根据航海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整体安排,结合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的具体要求,围绕“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两个阶段的课程安排。

高职阶段3年:课程设置本着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高职阶段3年全面覆盖操作级船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当保持管理级船员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贯彻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高等数学”“军事教育与训练”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实践(技能) 课程主要开设“航海学”“气象与海洋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货运”“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操纵”“航海英语阅读”“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船舶管理”、Z01-Z04、Z07-08合格证培训、“航海仪器使用”“ECDIS”“航线设计”“货物积载与系固”“雷达操作与应用”“船舶操纵、避碰与BRM”“认识实习”“水手值班”“水手工艺”等课程,增开“航海专业导论”课程,所设置的课程既体现了航海专业特点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2 航海技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本科阶段2年:课程设置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船舶通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航海专业素质,同时兼顾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技术拓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开设“航海应用数学”“航海力学”“无线电基础”“船舶信号与VHF通信”“通信英语”“通信设备”“英语写作”“高级口语”“管理学原理”“海商法”“国际航运管理”“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管理”“GMDSS通信操作实务”“航运经济与市场”“租船运输”“客滚船操作与管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集装箱运输”“海事监管”“船舶保险”等课程。

五、结语

航海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科学实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目前还有很多需克服的难点。由于参与的试点院校处于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如何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如何尽快开发出跟“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教材等问题,需要试点院校在充分考虑高职阶段与本科阶段的同质性和差异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与实践,认真落实各个阶段的培养方案,不断开拓新思维,探讨新方法,不断提高航海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通知[EB/OL].(2013-12-13)http://www.sdjygl.net/_d276487249.htm.

[2] 周灌中,宋士福.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探析[J].职教论坛,2015(12):29-31.

[3] IMO.1978年海船船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M].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译.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

2015-08-03

孔祥峰(1980-),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航海职业教育研究。

U676.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6-8724(2015)04-0087-04

猜你喜欢

航海技术对口分段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分段计算时间
对口帮扶这一年
航海技术专业双语教学主线设计
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以多元化就业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