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骨痛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5-03-17谢大成张鹤松

河北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骨伤科腰痛椎间盘

谢大成 张鹤松 黄 壮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北 廊坊 065000)

消骨痛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谢大成 张鹤松1黄 壮2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北 廊坊 065000)

椎间盘移位;腰椎;酊剂;中药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硬膜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等,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最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腰痛不适反复发作,也可出现下肢放射痛、行走困难等,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2011-01-01—2012-02-13,我们采用消骨痛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并与牵引治疗10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并经X

线摄片、CT或MRI检查确诊。

1.1.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者;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坚持完疗程者。

1.1.3 排除标准 合并有心血管、肺、肾等严重疾病,重度营养不良及精神病患者;合并腰椎肿瘤、骨折、结核病及严重骨质疏松、严重强直性脊柱炎者;合并严重感染者;伴有Ⅱ度或Ⅱ度以上椎体滑脱者;妊娠期妇女;同时运用其他治疗方法影响结果判断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204例均为我院骨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男52例,女50例;年龄16~89岁,平均(41.9±5.7)岁;病程1 d~26年,平均(4.3±1.2)年;发病部位:第3~4腰椎12例,第4~5腰椎37例,第5腰椎~第1骶椎10例,两节段及两节段以上者43例;中央型29例,旁中央型54例,侧突型19例;主要症状:单纯腰痛者35例,单纯腿痛者27例,腰痛伴腿痛者40例,间歇性跛行者13例,骶部有压痛和放射痛者3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6例,伸拇肌肌力下降者9例,小腿外侧或足背皮肤感觉障碍者11例,跟腱或膝腱反射减弱者18例。对照组102例,男53例,女49例;年龄17~86岁,平均(41.6±5.8)岁;病程1 d~24年,平均(4.1±1.3)年;发病部位:第3~4腰椎11例,第4~5腰椎39例,第5腰椎~第1骶椎9例,两节段和两节段以上者43例;中央型28例,旁中央型55例,侧突型19例;主要症状:单纯腰痛者33例,单纯腿痛者28例,腰痛伴腿痛者41例,间歇性跛行者11例,骶部有压痛和放射痛者3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4例,伸拇肌肌力下降者11例,小腿外侧或足背皮肤感觉障碍者9例,跟腱或膝腱反射减弱者1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牵引治疗。患者平卧位,常规固定牵引带,行胸、骨盆反牵引。牵引力20~60 kg,视患者病情和耐受力而定,时间20~40 min,逐渐增加牵引力和牵引时间,以患者感到疼痛减轻、有舒适感为度。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如患者症状未消失,继续下一疗程治疗。

1.3.2 治疗组 予消骨痛酊治疗。消骨痛酊药物组成:白附子、白花蛇舌草、蜈蚣、牛扁、细辛、天南星、八角枫各200 g,延胡索、丹参、乳香、没药、散瘀草、山大黄、青骨藤、赤芍药、狗脊、石三七、苏木、独活、四块瓦、当归、川芎、鸡血藤、驳骨丹、地枫皮、白花丹、骨碎补、白活麻、川牛膝、白芷各150 g。以上药物加入60度白酒20 L中密封浸泡30 d,过滤制备成酊。以纱布浸泡于药酊敷于患处,纱布大小超过疼痛范围2 cm以上。每日1次,每次30~60 min,注意保暖。10 d为1个疗程,如患者症状未消失,疗程之间视皮肤耐受情况,间隔数天或直接进行下一疗程。消骨痛酊治疗后予牵引治疗,方法同对照组。

1.3.3 疗程及其他 2组均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嘱患者卧硬板床休息。

1.4 观察指标 ①疼痛变化: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0分:完全改善,无疼痛;1~3分:症状明显好转,仍有轻微疼痛,但可以忍受;4~6分:症状有所好转,有中度疼痛,需用止痛药;7~10分:症状无改善,疼痛难忍[3]。②腰椎功能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4]下腰痛评分系统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各项功能完全正常为29分,各项功能全部丧失为0分。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VAS及JOA评分比较 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JOA评分提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皮肤瘙痒13例(12.74%),皮肤红斑8例(7.84%),皮肤红疹9例(8.82%),皮肤水疱6例(5.88%)。出现以上不良反应者,停止治疗并外用皮炎平,皮肤刺激现象和过敏反应消失后继续治疗。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产生大量炎性物质在局部蓄积,使局部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神经组织缺血缺氧[5]。发病原因有:①遗传因素:临床上可见本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②椎间盘退变:人体在30岁以后椎间盘开始明显退变,由于负重和脊柱运动的增加,椎间盘受到各方面内外力挤压、牵拉和扭转应力,容易发生脱水、纤维化、萎缩、弹力下降,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稳定性下降,最后因创伤、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由内向外破裂;③损伤和劳损:如搬抬重物时,椎间盘受到身体自身和韧带等张力的影响,加重腰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④寒冷刺激:长期受寒冷刺激,腰部肌肉、血管痉挛,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增高,使椎间盘进一步损害,导致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消炎、消肿、松解粘连及使髓核还纳[6],方法大体上分为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2种方式。手术治疗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及术后局部粘连等并发症。常见的非手术疗法有休息、锻炼、理疗、药物疗法、注射疗法等,适应证为:①只发作1~2次者;②卧床休息后症状减轻者;③诊断尚不肯定而需观察者;④不同意手术治疗者。本研究采用牵引治疗具有以下作用:①松弛椎旁肌肉,解除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及椎间孔,减轻椎间盘内压力;②有利于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充血、水肿的吸收;③增高后纵韧带紧张度,利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消肿和回缩,减轻突出的椎间盘和腰椎关节骨赘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④减轻腰椎后关节负荷,重新调整脊柱力线分布,促进脊柱内外力学恢复到正常状态[7]。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痹证等范畴。肾气的衰退和慢性损伤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表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因。感受风寒湿邪、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从事剧烈运动,或腰部闪挫,或肝肾亏虚,均可导致腰部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因此,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止痛除痹为原则。消骨痛酊方中,白花蛇舌草、蜈蚣、牛扁、白附子、细辛、天南星、八角枫祛风散寒,祛湿除痹,通络止痛;延胡索、川芎、白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行气补血,舒筋活络;乳香、没药、青骨藤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骨碎补、赤芍药、苏木、散瘀草、山大黄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四块瓦、驳骨丹、白活麻、地枫皮、白花丹祛风除湿,舒筋通络;石三七化瘀除湿,活血定痛;狗脊、牛膝、独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引经下行,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祛湿通络、行气活血、补益肝肾、止痛除痹之功。中药外敷,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炎性物质吸收,消除神经根充血、水肿,减轻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缓解疼痛[8];能减缓结缔组织形成,有利于变性神经纤维修复,减少胶质细胞和胶原纤维生成,减轻对周围神经的挤压,从而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9]。酊剂为酒精和药物配制而成的液剂,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在骨伤科领域,酒有“通血脉,行药势,温筋骨,御风寒”等作用。所以将中药配成药酒,酒助药势,通血脉,温筋骨,御风寒,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消骨痛酊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疼痛,除少数患者出现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且价格低廉、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周秉文.腰背痛[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9.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3] Jensen MP,Karoly P,Braver S.The measurement of clinic pain intensity:a comparison of six methods[J].Pain,1986,27(1):117-126.

[4] 井上骏一.腰痛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日本整形骨科学会杂志,1986,60(2):391-394.

[5] 宋文阁,傅志俭.疼痛诊断治疗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415.

[6]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21.

[7] Stoll T,Germann D,Hagmann H.Physiotherapy in lumbar disc herniation[J].Ther Umsch,2001,58(8):487-492.

[8] 陈德琴,周庆华,顾晓鸣.中药热敷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的疗效及其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37(3A):361-362.

[9] 刘荣焱.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84.

(本文编辑:曹志娟)

《河北中医》杂志愿与您携手共创辉煌

10.3969/j.issn.1002-2619.2015.09.014

谢大成(1969—),男,副主任中医师,学士。从事骨伤科临床诊疗工作。

R681.533.0531;R283.662

A

1002-2619(2015)09-1325-03

2014-02-17)

1 河北省大城县医院康复科,河北 大城 065900

2 北京北方医院中医理疗科,北京 100089

猜你喜欢

骨伤科腰痛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花开杏林 果结仁心——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
中医骨伤科痛证分类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职业腰痛早防治
邢台市中医院骨伤科
消肿止痛酊结合冷敷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