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班级交流到省级视频公开课的嬗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讲堂》的实践探索

2015-03-17孙超平鲍媛媛张昌华朱春林

关键词:大讲堂讲堂公开课

孙超平,鲍媛媛,张昌华,朱春林

(1.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合肥 230009;2.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合肥 230052)

一、引 言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共享课件、课程”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加,视频公开课应运而生。所谓视频公开课是以视频方式记录和传播,以在校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是教育电视在网络时代新的表现形式。

(1)视频公开课在国外的起源与发展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启动了开放课程运动——Open Course Ware(OCW),拉开了视频公开课程的序幕,美国也由此成为最早开展“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国家[1]。2008年,由世界25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相关教育组织组成的“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成立[2],这标志着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国外高校除在本校或联盟组织开展公开课运动外,还与第三方网络视频资源集成平台合作,从而使得免费“视频公开课”借助YouTube等视频分享平台从小众走向了大众,进而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络景观[3]。

(2)视频公开课在国内的起源与发展 在2003年9月于北京召开的“MIT 开放式课程国际论坛”确立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的高等学校联合机构——CORE[4],成为我国视频公开课正式启动的标志。2011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采取政府主导、高等学校自主建设、专家和社会公众评价遴选、社会力量参与推广等方式[5],拉开了我国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序幕;此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决定在“985工程”高校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高校[6]。

中国视频公开课的迅速传播与普及,除了以教育部为主体的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外,还得益于以网易、新浪为首的第三方视频网站平台的积极推动。首批1 200集国外课程于2010年在网易上线,其中200多集配了中文字幕[1],2011年,网易与复旦大学合作推出《执拗的低音》讲座[7],加快了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步伐。同年,网易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成为OCWC 在中国的第一家企业联盟成员[8]。随后,网易公开课项目正式推出第二批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的23门视频公开课[9],推动了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进程。

(3)视频公开课建设研究概述 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王朋娇(2012)通过对比国内外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分析国外视频公开课在授课风格等方面的特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选题和内容的角度为我国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指导[10];沈丽燕(2012)将视频公开课与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并就视频公开课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建议[11];董榕(2012)从视频公开课的内涵、特点出发,就教育部关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相关政策及技术标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视频公开课质量的相关思考[12];于凡(2013)从技术角度出发,认为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应考虑网络传播和视频传输两个特殊点,对视频公开课达如何到最佳教学效果提出了建议[13]。

二、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建设理念及策划

(1)视频公开课的功能和特征 视频公开课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影响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与其“普适性、共享性、创新性”的特征密不可分。

第一,普适性。视频公开课延续了网络教育普及性的特征,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消除了学习者与世界名校之间的距离,将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免费随时开放,使得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像名校在校生一样享受优秀的教学资源。视频公开课面对的受众群体也不再仅仅局限于高校学生,而是面向全社会的公众乃至未来的世界公民,具有普遍适合性。

第二,共享性。视频公开课相当于公益性的知识传播,高度共享,可用于非商业行为的下载、翻译、传播等。随着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知识共享、学习参与等理念的推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开放优质教育资源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社会群体的学习形态日益多元化,学习需求更加社会化,学习选择凸显个性化,学习手段更为信息化。对此,视频公开课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创新性。创新是视频公开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包含三层含义:更新、创新及改变[14]。视频公开课中的创新主要是指更新和改变之意,由于视频公开课受众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性,因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要超越和突破原有课程建设模式,在课程选题、课程命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寻求新的理念,不断创新,使视频公开课达到新的高度,形成特色。以热播的《历史的三国与“演义”的三国》、《中国民间图形艺术》、《数字城市》和《心理学与生活》等课程为例,其名称均有别于传统的大学课程名称,充满着生活与学术结合的气息,备受学习者喜爱。

(2)课程形成的基本理念 好的选题是课程形成的前提和基础。选题要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遵循国家发展高等教育的趋势,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考虑学生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在确定选题的基础上,一门新课程的开设要进行详细的课程立项与论证。课程立项时,要说明开设这门新课程的目标、立足点、相关课程、课时和建设经费等。当课程建设达到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后,可以申报视频公开课,拟好申报课程名称、内容简介、每讲的标题与简介,以及课程定位、教学资源和自我评价等。同时需要建立好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授课内容等进行评价。

(3)视频公开课的策划 第一,选题上突出精品、注重特色。学科特色兼顾历史传统和新兴潮流两方面的特色,是大学在某一学科方面相对领先或者比较权威的客观存在事物。教育部将“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学校范围扩大至“211 工程”高校及少量具有鲜明学科特色优势的非“211工程”高校[6],这也说明了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需要注重特色,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学科优势,也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因此,在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各高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学科特色进行选题,挖掘自身的优势,注重特色、突出精品。

同时,也要考虑到视频公开课普适性的特征,尽量扩大选题的学科覆盖面,重视边缘学科,满足广大受众对知识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专业针对性太强或对学习者的基础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则不适合作为公开课的课程选题。由此,各高校在视频公开课的选题上,要根据本校实际,从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学术优势和特色学科,选择具有特色和普适性的精品课程。

第二,内容设计上把握需求、合理布局。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在选题确定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对教学内容(知识点和重难点)进行选择和安排。对于一门网络视频公开课而言,在内容设计上要把握需求、合理地进行布局,以实现受众学习的最优化。

由于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学习者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文化背景、学科背景和学习习惯不同,对于视频公开课学习的目的和需求各异,由此,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的多元需求,这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能把握全局,依据绝大部分学习者的需求,结合学科的专业特点进行学习内容的设计。视频公开课的普遍适合性、高度共享性和创新性,要求课程内容设计要分专题进行层现,每一讲为一专题,每一讲的时长控制在30-50分钟为宜,专题内容要尽量独立,同时要保证整个课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因此,教学内容设计时,要把握社会大众学习者的多元学习需求,合理地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的完整性、课程知识点的条理性,同时体现出主讲人的思想和创新。

第三,视频录制上规范标准、讲究技术。视频公开课最终效果呈现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主讲人选题的选择和内容的设计,还与视频制作单位的拍摄制作技术紧密相关。2011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中,对我国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录制、制作、技术指标和元数据填写规范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从交付格式、信噪比、拍摄环境面积等方面为视频公开课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参考依据,总体上以教学为中心,同时辅助于较高的拍摄制作技术要求。由此,在视频录制上要严格按照《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提出的标准,确证拍摄质量,为展现视频公开课的教学魅力锦上添花。

三、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课程建设的实践

(1)《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课程介绍 选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是课程负责人在从事体验式MBA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创设的一项活动,旨在通过引导式学习,促进交流沟通,实现MBA 学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从而创造乘数效应。自第一届创业班(09C2)和第二届创业班(10C4)开展班级总结交流活动以来,在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交流逐渐上升为班级大讲堂,并由创业班大讲堂演绎为学院大讲堂,由学院本部向学院外地教学点推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课程的形成 第一,由班级总结交流到班级讲堂的实践探索。安徽工商管理学院创业班的班级总结交流机制是以班级为基础开展的,包括“创业分享”和“平衡工学矛盾的最佳实践”两部分,要求MBA 学员把所学融合到案例研讨中去,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同时,可以凝练自身实践,分享了他人经验和阅历,使同学们的潜能和特长得以充分的展示,增进了相互了解、强化了友谊和信任,分享了知识、实践和成果。

班级讲堂的开设则是出于打造学习型班级,形成一种开放、探索、善思的班级学习氛围的考量。创业班借鉴《百家讲坛》和《世纪大讲堂》的教育模式,结合MBA 创业班学员经验阅历丰富、看法独到等特点,因材施教地开设了班级大讲堂,鼓励学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职业生涯中的人生感悟,在坦诚交流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帮助学员学习到课堂讲授和教科书中难以学到的真知灼见,起到以交流分享促成长的效果。

最初班级大讲堂主要是基于创业班学员社会实践经验相对丰富,而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背景下的一种创意和实践,旨在实现《商务英语》教学软着陆,结合班级实际构建一种新的教育机制。同时,为了形成公共文化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化,建立开放办教育的格局,班级大讲堂还借助班级QQ 群、微信群和学院网站等平台进行宣传分享。随着大讲堂活动的逐步深化,有关大讲堂宗旨、功能的解读及推进方式,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能为全国范围内的MBA 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考。

第二,班级讲堂到学院讲堂的实践探索。由于班级讲堂活动在全院范围内得到了学院领导和学院教学教务部的鼎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产生了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大讲堂,惠及MBA 教育教学,值得深入探索,学院大讲堂应运而生。在新生入学时组织学院讲堂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创业班学员的激励功能和辐射效应,也可以借此在更大范围内推行班级讲堂活动。

根据班级大讲堂的开展模式,可以进一步提炼大讲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提高学院大讲堂的质量,达到示范性效果。在遴选主讲人时,可以以主讲人在班级大讲堂中的表现、表达水平以及演讲效果作为遴选标准。拟遴选的主讲人在班级大讲堂活动中的表现不仅包括本人进行演讲时的表现,还包括在班级其他学员进行主题演讲时进行点评活动中的表现。拟遴选主讲人的表达水平则从口头和书面表达水平(演讲稿的构思与写作)两方面进行评价。而衡量主讲人演讲效果的唯一KPI指标就是听众的专注程度,因为经验阅历已经十分丰富的MBA 学员,能否专注同学的演讲,这是检验演讲整体水平的试金石。

第三,学院讲堂到省级视频公开课的实践探索。为了在全院范围内更好地推行班级大讲堂活动,学院在2012级、2013级和2014级新生开学之初举行专题讲座,特设了学院大讲堂,推选MBA 优秀学员分享班级大讲堂的心得和感悟,收获了广泛的好评。基于此,项目负责人经过精心策划,梳理班级总结交流和大讲堂的优秀讲稿,形成了建设省级视频公开课《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的构思和方案,并把课程从学校扩展到社会,从面对面的教学方式扩展到远程教育方式。课程的预期网络受众为MBA学员、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拟参加MBA 学习的学员、走向创业的群体以及其他专业硕士和感兴趣的人群,从而实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共享,推进体验式学习,践行MBA 教育的增量目标,搭建平台,凝聚班级,留存记忆,励志成长,推进创业。

第四,从省级视频公开课到网络选修课的嬗变。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主要体现。在学校,不论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都与课程紧密相关,课程直观地勾画学校教育的“蓝图”,是高等院校实施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职能的最主要途径,将《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上升到网络选修课的高度,让学员通过自主选择,网上观看学习,突破了以往选修课时空的限制。

网络选修课采用网上自主学习方式,学校不统一安排具体学习地点和学习时间,只限定每门课程在线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规定的开放时间段内自行安排完成课程学习。学院通过网站的教师管理平台,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作业质量以及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网络选修课的开设,为MBA 学员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适应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视频公开课的特征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MBA 讲堂》的形成始终与视频公开课“普适性、共享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紧密结合。首先,课程具有高度的普适性,面向的受众不仅仅是MBA 学员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还有拟参加MBA 学习的学员、走向创业的群体及其他专业硕士和感兴趣的群体。该门视频公开课的成功申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更多网民尤其是对MBA 教育教学感兴趣的人群受益。其次,课程在选题和讲授方式上进行了充分的创新,选题结合工商管理学科知识非结构化的特征和MBA 学员经验阅历丰富的特点,在班级总结交流和班级大讲堂的基础上遴选6名优秀的MBA 学员作为主讲人,运用MBA 学习所掌握的系统知识,经过深入思考和系统梳理对个人的学习感悟和创业成长进行分享,从而形成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架构;第三,在教授方法上,课程也突破了原有模式的限制,采取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一人一讲制”,每讲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写是有效的表达,教是最好的学习,行是最好的承诺,说是充分的宣传”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总之,精品视频公开课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平台。同时,精品视频公开课“普适性、共享性和创新性”等特征也决定了其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因此,高校在建设视频公开课时在注意突出选题的精品,把握内容上逻辑性、先进性、学术性和普及性的有机结合。

[1]Beril Ceylana.Learning environments:Ege University Open Course Ware Project(EUADM)[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2):4172-4176.

[2]刘 广,郑 重.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现状、特点与发展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2,(10):15-18.

[3]Tolga Cakmak,Nevzat Ozel,Muharrem Yolmaz.Evaluation of the Open Course Ware Initiatives within the Scope of Digital Literacy Skills:Turkish Open CourseWare Consortium Case[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83):65-70.

[4]刘 广.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理念嬗变与策略构建[C]//大连: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2011:895-910.

[5]教育部.关于开展视频公开课选题申报工作的通知[EB/OL].(2011-07-22)[2014-10-30].http://news.jingpinke.com.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12年度精品视频公开课推荐工作的通知[EB/OL].(2012-02-08)[2014-10-3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8_sjhj/201202/130430.html.

[7]池 塘.复旦大学携手网易首开网络公开课 共享优质人文学术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4):74.

[8]新浪教育.百余集中国大学公开课登陆新浪公开课平台[EB/OL].(2011-11-11)[2014-10-30].http://edu.sina.com.cn.

[9]王朋娇,田金玲,姜 强.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86-92.

[10]王朋娇,金 鑫.我国网络视频公开课选题和内容设计的策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48-54.

[11]沈丽燕,赵爱军,董 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62-67.

[12]董 榕,许 玮.高校视频公开课建设及其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2,(2):54-59.

[13]于 凡.网络视频公开课的制作要求与方法——以军事理论课为例[J].学理论,2013,(36):264-265.

[1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80-85.

猜你喜欢

大讲堂讲堂公开课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瞎闹腾大讲堂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别样”履职大讲堂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快乐大讲堂{2}打嗝怎么办?
快乐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