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的人际交流素质培养

2015-03-17刘晓筝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人际高校学生信任

刘晓筝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郑州 451464)

浅谈高校学生的人际交流素质培养

刘晓筝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学报编辑部,郑州451464)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搞好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学生在人际交流活动中的心理需求包括尽量让别人喜欢自己,努力得到别人的信任等。从根本上说,人际交流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要求交际各方相互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融洽。培养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策略包括主动与人交往,把握好分寸;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克服社交心理障碍等。

高校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也改变了传统的人际交流方式和手段。对于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人来说,人际交流问题不仅仅在于应否交往,而在于如何开展交往。在人际交往中采用何种方式,通过何种途径,如何进行更好地互动交流,这是人们面对人际交流问题时需要动脑筋的事情。从根本上说,人际交流是一个相互的过程,要求交际各方相互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融洽[1]。

从中学阶段进入高等校园的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生活在不同的地区,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为着一个共同的新目标,大学生们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一段崭新的高校生活。在新生活开始的同时,新的人际关系的篇章也拉开了序幕。社会中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大学生同样离不开与人的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搞好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现代社会的人际交流分类

根据心理学家对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行为倾向的研究,人际交往可以分为六种类型[2]。

一是主动包容型。这种类型的人喜欢主动与他人交往,乐意建立并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他们的交往行为特征是待人谦和、宽容、忍让、心地坦荡、积极主动、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沟通,喜欢参与并出席社会活动。

二是被动包容型。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喜欢与他人交往,乐意维持与他人和谐关系,但在行动上表现为被动地期待别人接纳自己、帮助自己,缺乏主动热情的精神。

三是主动控制型。这种类型的人总想控制他人,将自己摆在交际活动的中心或者左右局势的位置上,力图在权威和权力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在行为特征上,表现为主动大胆,爱发号施令,喜欢使用权力威胁、影响、控制并支配他人等。

四是被动控制型。这种类型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根据情境的要求使内在标准向外在标准妥协,易追随他人,受他人支配,愿意与他人携手合作,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

五是主动感情型。这种类型的人,希望在友情和爱情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在行为上表现为感情奔放,主动大胆地与人表示亲密、友善、同情和照顾等,喜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情。

六是被动感情型。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希望以友情、爱情为纽带建立并维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但只是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在行为上不能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主动包容型和主动感情型的人,一般是外向、宽厚、热情的人,不但喜欢与别人相处,同时亦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能左右逢源,受人欢迎。

二、高校学生人际交流心理需求分析

一是尽量让别人喜欢自己。人们总是对自己所爱的、尊敬的朋友,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们,期盼他们能够平安快乐。高校学生在人际交流中希望交际对象尊重、喜欢自己。要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要先尊重别人,只有你尊重对方,对方才会尊重你;要先喜欢对方,对方才会喜欢你。实际上,交际对方尊重、喜欢你,是对你尊重、喜欢自己的回应。当然,在人际交流活动中,有时也会因为彼此意见不同,导致互相敌视、厌恶。但是,高校学生应该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尊敬、可爱的品质,在人际交流之中要放大交际对象的优点和长处,挖掘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喜欢对方,也让对方尊重、喜欢你。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信息空前丰富,但是相互愉悦的人际关系却常常难以见到,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生活变得苍白灰暗,人们就难以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因此,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充满真诚、关爱、宽容、尊重的,高校学生应尽量让别人喜欢自己,同时也关爱他人,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3]。

二是努力得到别人的信任。高校学生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们心理趋向成熟的一种表现,而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一大课题。应该说,相互信任是交际各方在经过一番缜密考察之后的认可表示,是互相理解和友谊最微妙、最直接的表达方式[4]。在人际交往活动中那些得到别人信任的人总是信心十足、充满乐观的活力。越是被别人信任的人,其自我安全感和愉悦感越强,交际范围越宽、交际渠道越多,交际活动越频繁。现代社会中,信任已成为人际交往活动的润滑剂,只有具有较高信任度的人,才会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受到欢迎和尊重。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有信任度的人使交际对象感到安宁,得到温馨与满足;缺乏信任度的人,则很难寻获诚挚、牢固的友情,难免会或多或少地产生某种失落感和孤独感。从心理学角度上讲,信任就是渴望尊重的一种心理需求和倾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高校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发展阶段,这种心理需求尤其迫切。

三、培养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素质的策略

第一,主动与人交往,把握好分寸。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缺少朋友,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常常感叹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关爱,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总是采取消极的、被动的交往方式,只做人际交往活动的响应者,不做人际交往活动的始动者。要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互动是难以深入交往,建立友谊的[5]。因此,如果要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摆脱孤独感的折磨,就必须学会主动与人交往。高校学生只有主动与人交往,才能随着相互了解的日益加深或因志趣、追求、个性等方面的相近或相容而建立起一种较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特殊”,不仅表现为交际双方在工作、学习、生活方面的“协调动作”,还表现为会产生同情、亲密、眷恋等情感,相互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消除孤独感。

在社交活动中,男女之间的人际交往是经常的、不可避免的事情。高校学生在男女交往活动中应把握好分寸。一是不宜过分亲昵。过分亲昵不仅会使学生自己显得太轻佻,引起交往对象的反感,还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即使是已经确立恋人关系的学生也最好不要当众随意流露热情,作出一些过于亲昵的行为。二是不宜过分冷淡。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表现冷淡,不仅会伤害交际对象的自尊心,还会使人感觉你孤芳自赏、高傲无礼。三是不必过分拘谨。在男女交往中,态度应自然大方,该说就说,该笑就笑,不要忸怩作态令人生厌。但应注意,过分随便也不可取,毕竟男女有别,有些话题只能在同性之间进行,不宜与异性进行嬉戏玩笑。四是不要喋喋不休。高校学生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不要因自己见多识广而喋喋不休,也不要与人争论强词夺理不服输,但也要注意不要太沉默寡言或缄口不语,只以“嗯”“啊”回应交际对象,这都是影响人际交往的不利因素。

第二,正确认识人际交往,克服社交心理障碍。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一方面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自己也会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相互影响必然使之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并在心理活动驱使下进行下一步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个体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人际交往活动的好坏成败。从心理学角度讲,个体心理健康,就会产生安定感,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以环境认可的方式开展人际交往活动,即使遇到困难和障碍,心理也不会失调,反之心理就会失调,不想交往、不敢交往、不习惯交往,使得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不能顺利展开。[6]

部分高校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和西方一些学说的不良影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互相利用和利益交换,不存在真正的友谊,由此看破“红尘”,产生一种悲观心理,把自己的内心禁锢起来,与世无争,与人无交。高校学生应该认识到,虽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但这不是社会的主流,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充满温暖和真情的。因此,要积极地参与人际交往,敞开心扉,融入社会。还有部分高校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在人际交往中孤僻离群,丧失信心,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高校学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提高自信心,主动与他人进行交往,克服自卑心理对人际交往的不利影响。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是害怕耽误自己的时间,影响学习。高校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善于与周围的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人与人之间维持一种融洽和谐的正常人际交往关系,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安全感,有助于个体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生与同学、师长、亲友之间的适当交往,可以沟通感情,获得学习进取的动力;可以交流信息,开拓眼界,丰富阅历,特别是在紧张学习一段时间后,参与人际交往活动,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1]周建国.关系强度、关系信任还是关系认同——关于中国人人际交往的一种解释[J].社会科学研究,2010,(1):97-102.

[2]何腾腾,巩文冰,缪艳君,张进辅.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5):782-784.

[3]郑锐华.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4]秦海燕.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4):99.

[5]周学红.大学生人际交往误区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1,(1):113-115.

[6]孙英梅,代秋竹,马新凤,等.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成因及对策探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79-81.

Analysis o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Qualitie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Xiaozheng
(Henan College of Finance&taxation,Zhengzhou,451464)

People in society are always in certain social relationships,so the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s indispensable to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y conditions and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students to get the mental health as well.It is the basic qualities tha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possess to do a good job in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and handle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College students'mental demands i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nclude obtaining others'affection as far as possible,trying to get others'trust and so on. Fundamentally speaking,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is a mutual process and requir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arties to keep harmonious.Th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qualities include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initiatively,holding good discretion,understanding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rrectly and overcoming the social mental barriers.

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mental health

C912.11

A

1671-2862(2015)01-0027-03

2014-12-05

刘晓筝,女,河南开封人,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人际高校学生信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