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社区教育为例

2015-03-17赵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平顶山市社区工作

赵河

(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郑州 450000)

河南省社区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平顶山市社区教育为例

赵河

(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郑州450000)

社区教育的目标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学习需求,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开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本文以平顶山市为例,对河南省社区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平顶山市;社区教育;现状;对策

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加快构建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和河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是办“高质量、有特色、人民满意、发展需要”的教育的必然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提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河南省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平顶山市的社区教育发展是政府和教育工作者都比较关注的。为此,河南省成人教研室于2011年至2014年对平顶山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了长期广泛的调研,梳理了平顶山市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平顶山市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他们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更深入地了解目前包括平顶山市在内的河南省社区教育开展的基本状况,从而对我省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平顶山市社区教育发展总体情况

2010年6月,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改革试验点,根据《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要求,平顶山市重点开展了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试验的主要内容是:以平顶山市建设职业教育强市为平台,在平顶山市中心城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进行提高广大城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改革试验,统筹依托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络。

2011年至2014年,平顶山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目前,已挂牌成立了21所社区学院、52个社区教育中心、189所社区教育学校、240多个居民家庭学习点,举办各类社区讲座6000多场,免费培训社区居民达90万多人次,很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加快构建全民终身教育新体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管理机构。

平顶山市各县(市、区)、各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均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指导机构。社区教育工作指导机构由区(市)级领导任主任,教体局、发改委、文明委、财政局、民政局、妇联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社区教育工作指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办公室主任由教育局局长兼任,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社区教育工作。社区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在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攻坚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逐步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2.制定了社区教育工作方案。

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改革试验点,从2010年6月开始,平顶山市重点开展了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主要内容是:以平顶山市建设职业教育强市为平台,在平顶山市中心城区(新华区、卫东区和湛河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开展以提高广大城市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改革试验,统筹依托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灵活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社区教育网络。2011年以来,试验范围由平顶山市中心城区(新华区、卫东区和湛河区)扩大到舞钢市。同年4月26日,平顶山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平顶山市2011年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方案》,确立了“党委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加快发展的工作要求,使平顶山市中心城区和舞钢市初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基本框架,使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教育培训的比率超过15%,力争建1至2个全国社区教育试验区。

3.形成了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平顶山市充分利用中心城区(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和舞钢市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社区学院、(街道办事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行政村)社区教育学校,形成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家庭学习点等稳定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目前已经挂牌成立了13所社区学院、41个社区教育中心、148所社区教育学校。这些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社区教育学校都已确定了各岗位职责,制定了社区教育规章制度,已经有组织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目前,市、区(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在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舞钢市把社区教育和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结合起来,成立了我省第一所独立的社区教育学院,由舞钢市委副书记任书记,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任院长。建设独立的社区学院,有助于集中有效资源,有组织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也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

4.组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着力建好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平顶山市各区(市)教育部门均确定了一名副局长主管社区教育工作,一个科(室)负责社区教育日常工作,至少有一名干部从事社区教育具体工作。聘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大中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及各方面社会人士,组建社区教育讲师团,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与咨询活动。组织热心社区教育工作的志愿者队伍,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高中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骨干作用,在当地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村党组织的指导下,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同时,还聘请了一些家庭教育、计算机技术、法律、文史方面的专家,组成了平顶山市市级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定期到社区学院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首批聘任的10名专家已经全部上岗。

5.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为确保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平顶山市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专项经费由承担社区教育工作任务的区(市)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本区(市)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经济条件好的区(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例如,湛河区常住人口24.4万、流动人口4.4万,总人口28.8万,每年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60万元,超过人均2元标准。

6.建立了社区教育督导考核评价机制。

没有监督就无法落实。从2011年开始,平顶山市教育局与各区(市)政府签订社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社区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成为对区(市)政府进行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另外,平顶山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各区(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各区(市)也建立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辖区社区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例如,新华区制定下发了 《平顶山市新华区社区教育工作量化考核方案》,采用“三结合、三挂钩”的方式,把社区教育和年度目标考核结合挂钩,把社区教育和区委、区政府对各社区的年度星级千分考评结合挂钩,把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和经费拨付结合挂钩,每年集中考核一次。2012年以来,区政府先后三次对新程街社区等23个先进集体、57个社区教育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有效提高了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参加社区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编写了社区教育教材,开通了社区教育网站。

在平顶山市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下,平顶山市已开始规划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教材。目前,已编写印制完10种,数量达5万册,内容涵盖母亲素养、法律知识、文明礼仪、饮食与营养、儿童常见病家庭护理等方面。这些教材贴近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正在免费发放给广大社区居民,供市民阅读、学习。

平顶山市各区还根据各类人群的学习需求,建设了市社区教育网站。采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社区教育资源库,通过在线公共学习平台,提供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大学、女子学院、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居民休闲生活教育等生动直观的教育类视频流、文字流、图片动画流信息和视频直播课程,供市民在不同时间网上自主学习。目前,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的社区教育网站都已开通运营。

8.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平顶山市针对不同教育层面、年龄层次的居民需求,灵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这些社区教育活动,有些是各社区学院举办。如鹰城历史文化讲座、家教沙龙、“母亲素养”讲坛、“法律与生活”讲座、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青少年科技大讲堂等。也有些是各社区教育中心和各社区教育学校举办。如湛河区培学文化音乐艺术学校开展了音乐基础知识培训,每周三上午针对老年人开放;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幸福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再就业培训班,对辖区居民进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新新街街道前进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辖区适龄少年儿童暑假辅导教室;卫东区东安路街道安培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五点钟课堂,解除了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东苑社区教育学校亲子活动室,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东工人镇街道东湖社区教育学校开办暑期家庭教育班,对社区内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专题辅导。

开展灵活开放、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目前,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居民已达到34522人次。在新华区理工社区学院,已经72岁的和建民老人让儿子开车送自己来上计算机培训班,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签到,自从开班到现在,老人一节课都没落下过。

9.加强了社区教育的宣传和理论研究。

一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今年以来,已在省、市级媒体上发表了近百篇有关社区教育工作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宣传了社区教育工作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创办了《平顶山社区教育简报》。《简报》设置了 “工作动态”“社区传真”“专家视点”“观察与思考”“他山之石”等栏目,进行社区教育宣传和理论研究。三是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平顶山市在发展城市社区教育方面有务实的思路,在短时间内找到了打开局面的方法,初步探索了推进社区教育的途径,社区教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领导和经济因素决定了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社区教育以提高辖区全民素质为宗旨,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落实各级的目标任务,并健全有效机制。目前,工作的开展主要靠领导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因而在社区教育的人员、经费、场地、设施、工作的落实上随意性较大。领导重视的、经济情况较好的社区,以及社区负责人能积极主动工作的,开展的情况要好一些。

2.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提高。

平顶山市社区教育经费2011年按常住人口人均2元列入区(市)财政预算,外来人口现在还没有列入社区教育经费预算。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长,社区层面的经费投入就会不足,势必给社区教育工作和活动的开展造成困难。社区共建单位在财力上的支持,可以为解决经费困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共建单位的资助数额没有一定的指标,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一些社区请求共建单位在经费上给予帮助,仍存在“化缘”现象。同时,还存在经费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但相关资金并没有及时下拨到承办方——学校,影响了承办机构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3.社区教育骨干群体的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承担社区教育的主要力量来自社区工作人员和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岗位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但缺乏社区教育理论的系统培训。同时,这些人员又承担着其他许多工作,不能集中精力研究和设计社区教育,使得社区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策略不能实施。在转变和培养公民学习观念和学习能力上,难以形成比较系统规范的教育,只能通过运动式的活动、阶段性的学习来展开工作,降低了社区教育的实效性。

4.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平顶山市发展社区教育的一些措施,借鉴了浙江省宁波和杭州等市的经验,如学分银行、社区教育网站、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四点钟学校等。外省、市的先进做法对我们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但如何把外省好的经验与本地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三、借鉴平顶山经验,对河南省发展社区教育的建议

1.将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建设范畴。

目前,社区建设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是繁荣基层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措施。社区建设是党委、政府基层工作的中心,各单位、各部门要在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但社区教育往往被排斥在社区建设之外,只有教育一个部门抓社区教育,这显然是认识的偏差,是理念的偏差。试想社区建设离开了社区教育如何进行建设?那还是完整的社区建设吗?同理,社区教育脱离了社区建设还有生命力可言吗?只有将社区教育纳入社区建设的范畴,由党委、政府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使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形成合力,才能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2.完善社区教育的领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发展社区教育是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加强统筹是推动这项工作的关键。一是要把发展社区教育的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密地衔接起来,更好地为其服务。二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级政府进行政绩考核和教育督导增加相关内容,从而确保社区教育做到工作有计划、领导有分工、部门有责任、落实有检查、考核有评估,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社区教育发展合力。三是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社区教育试验工作。

3.建立社区教育法规。

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在省级层面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社区教育规范性文件,在专项资金、培训场地、专门管理机构、专职管理人员等配套措施上没有明确要求,相关的评估激励机制也不健全,阵地、师资、经费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要尽快制定全省的社区教育发展的计划,要明确发展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今后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条件保障等各项具体措施。

4.优化配置社区教育资源。

一方面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学习信息库。逐步建立以街道、镇为单位的学习信息库,整合各种资源和信息,为社区向学校、学校向社区的双向服务和沟通建立纽带。要形成社区内成人学校和职业学校百分之百向社区开放,为街道居民提供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服务。要形成资源的共享共用,使街道的文化站、图书馆、老年活动室、书画社、茶艺馆等,都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另一方面要优化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教育资源。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信息化建设步伐,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同步发展,为全方位开展社区教育打下物质基础。

5.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训。

全员,即社区教育面向社区所有居民,无论是谁,只要他们属于这个社区,就将之视为社区教育的对象。各有关部门要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社区成员投入到学习中来。全程,即要按照让市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指导,逐步完善以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镇)的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以成人学校、职业学校为基地,以社区学习型组织为基础的“学者有其校,教育有渠道”的社区教育网络,为社区教育实现全程性提供途径。全方位,就是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不同人的教育需求,即无论是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社区教育都应有所涉及。

6.贴近实际,彰显社区教育地方特色。

一方面要引进市场机制。社区教育从培训目标和内容来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对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识、综合素质要求的教育培训活动;另一部分则是公民为了提高自身学历、技能、专长、生活质量的培训,这一部分则应该引进市场机制,做一些有偿的服务。社区教育学院要增强市场意识、服务意识,深入企事业单位、深入基层,了解需求,搞好课程开发,搞好教育服务,不断提高知名度。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居民需要。在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根据社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从社区居民不同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诸如创业教育、计算机培训、电子电焊、生活常识、法律常识、科普教育等活动,形成自己的品牌。

7.创新活力,建立社区教育人才机制。

加快社区教育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必须要有一支热心社区教育、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是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强大支柱和坚强后盾。社区教育要组建一支教学水平较高、深受学员欢迎的教师队伍,由医生、教师、文化体育、法律等科技工作者和社区教育志愿者组成,以普及科学文化为己任,以切身体会、亲身经历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经常深入社区讲课。

8.树立典型,促进社区教育开花结果。

为了提高社区教育水平,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总结经验,每年要组织市民座谈会,旨在征求对社区教育的意见,不断提升社区教育质量。以研讨会、现场会、演讲会等形式树立典型,广泛宣传。为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还应召开街道社区教育年度表彰大会,对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促进社区教育开花结果。

总之,开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是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加强社区管理,发展社区经济,开展社区服务,优化社区环境,培育社区文化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于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社区发展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培育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城市改革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30.

[2]参见教职成[2004]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3]李珠,欧阳云,黄焕山.武汉市社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7.

[4]潘士军,周冬.辽宁省社区教育调查报告[J].辽宁教育研究,2007,(4).

[5]杨志坚,张少刚.中国社区教育发展报告[R].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24-26.

G77

A

1671-2862(2015)01-0009-04

2014-12-10

赵河,男,硕士,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社区教育。

猜你喜欢

平顶山市社区工作
社区大作战
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平顶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平顶山市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黄庚倜当选政协平顶山市第九届委员会主席
不工作,爽飞了?
平顶山市
选工作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