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旧词新义”的义位归纳问题探析

2015-03-17宋培杰

关键词:义位

宋培杰

(河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改革开放以来“旧词新义”的义位归纳问题探析

宋培杰

(河南科技学院 文法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旧词新义”大量产生,产生新义的旧词该如何归纳义项,才能反映词汇系统的这一变化,一直是辞书编纂者致力研究的新课题。利用词汇语义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探讨了“旧词新义”在新词词典中义项归纳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以期给目前的辞书编写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旧词新义;义点;义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语言中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部分——汉语词汇也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旧词新义”现象。它遵循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不产生新的形式,依附于原有的词语,采用变化或扩大原有词义的办法来实现词义扩展。前贤对旧词新义的类型、产生途径、常见特征等问题已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但就这一现象在词典编纂中的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等问题却鲜有提及。曾柱虽然强调了新词语词典中应严格区分“旧词新义”“同形新词”“新词形新词”三种性质不同的新词语,[1]但并未讨论在词典中应如何收录“旧词新义”的问题。本文拟利用词汇语义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旧词在什么情况会产生新义,而这些新义是否都要以义位的方式呈现,新义位在词典中的义项设立等问题,以期对目前的辞书理论有所补充和完善;因为“对语言学新成果的追踪应用是词典学理论创新和编纂实践的重要机制。”[2]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弄清楚词义的存在形式和基本运动途径。词义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我们把存在于语言系统中的词义称为“词义的静态存在”,文中用“义位”或“义项”等术语来指称;而把通过言谈话语反映出来的词义称为“词义的动态存在”,文中用“义点”这一术语来指称。词义的动态存在个性鲜明,变动不居,反映了其与交际语境多种多样的关联;词义的静态存在概括模糊,相对稳定,带有与思维意识相沟通的特点。动态使用是词义发生变异的最重要的动力,而词义的静态存在是动态使用的出发点和理解归宿。“词义从静态理解出发,经过动态语境的过程,被受话者理解、评价,然后沾染着语境影响,并携带着语用评价反馈回来,重新被静态理解识别、接纳,这就构成了一个基本的词义运动循环。”[3]

旧词新义这一词汇现象反映对词典的义项归纳,主要会带来两种变化:一种是某些旧词义项的概括内容发生改变,另一种是某些旧词在原有义项基础上增添新的义项,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1旧词原有义项概括范围发生改变

一些旧词在使用中出现了新义点,但这个新义点并没有以义位的方式独自呈现,这是因为旧词在保留原有义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义点,其结果是新义点被原来的义位概括后,造成义项概括内容的指称范围发生变化,这在词典中就表现为旧词原有义项概括内容发生改变。

对“出版”一词,《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的释义是“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书刊、图画都是离不开“版”的,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音像制品、光盘影碟问世了,这些文化知识的载体既不用“版”也不用“印”,但是我们仍然沿用旧词“出版”,经常说“音像出版、出版唱片”。因此,人们在理解“出版”时不再仅仅拘泥于制作方式,转而强调其制成品是“大众知识文化的载体”,《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就变出版的释义为“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磁带、光盘等制作出来。”

“再见”一词也是如此,《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释为“客套话,用于分手时,希望以后还见面”。现在“再见”早已经超出了“分手时”这一使用场合的限制,电视主持人说“再见”,但总是见不到观众,电台播音员对听众说“再见”,双方无从相见。这里的“再见”其实是“再收视”“再听”。比照《现代汉语词典》对“出版”一词释义的修改,关于“再见”似乎应该再补加一句:“或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结束时”。

对“国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的释义是“因外国的侵略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如割地、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很明显,“国耻”的这一义位中包含这样一个语义成分,即“耻辱的造成者是敌人”。但近年来,“国耻”一词却出现了新用法,1993年4月21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一篇《洗刷新“国耻”》的文章,文中把“国产货质量差”和“某些行业服务质量低下”称为“国耻”。1993年4月16日《南方周末》上《“国耻”新概念》这篇文章中,针对园林管理部门将好端端的狮子林租给个体摄影户作道具这一赚钱牟利的做法,作者认为,“这是杀鸡取卵卖国林,是国耻。”上述说法中“国耻”的意义已与原来不同,它的新用法可以概括为“因自身或内部人一些不良行为而使国家蒙受的耻辱”。很显然,人们在使用中突破了“国耻”原义位中“耻辱的制造者是敌人”这一义素的限制,而把“耻辱的制造者由‘敌人’变为也可以是‘自己人’”。“国耻”的这个新用法如被概括进原义位,它在词典中的释义就应表述为“国家所蒙受的耻辱”。

综上所述,当旧词改变原义时,它的新增义点会被原义位所吸纳,词义在原有义位的基础上发生变动或调整,它不涉及新义位的出现,因此,在词典中不出现新义项,只是原有义项的概括范围发生变化。

2旧词在原有义项基础上增添新义项

一些旧词在使用中出现了新义点,但新义点已超出了原有的义域范围,所以很难将它与原有义点合并在一起重新概括,于是新义点就以义位的形式独立呈现,这种情况在词典里就表现为旧词增加了新义项。

如上所述,旧词增添新义是旧词在保持原有义位不变的同时又增加了一个新的义位。但旧词在什么情况下会建立起新义位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拟对旧词出现新义位的情况进行逐一考察,目的是把握新义位建立的一些具体标准,希望给新词词典的义项归纳提供借鉴,使其尽可能地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通过对所收集的语料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旧词建立新义位的情况主要有四种。

第一,因为说话者的有意创新使用使得旧词获得新义点,如果新义点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则应独立成为一个新义位。说话者为了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经常会创造性地在非常规语境中使用某个旧词,于是就产生了新义点。这个新义点没有被原有义位吸纳,而是独立出来成了一个新义位。

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旧词是通过修辞用法获得了新义。语言学家王力也说过:“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修辞经常运用,会引起词义的变迁。”[4]据统计,在目前笔者所收集到的旧词新义中,旧词因通过修辞用法建立新义位的占了将近一半,其中以比喻义最为常见。

【断奶】〈旧义〉指幼儿成长发育到一定阶段不再吃乳。〈新义〉喻指某些原系上级部门拨款维持的单位与上级部门终止经济维系关系。(诸丞亮、 刘淑贤、田淑娟《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

【造血】〈旧义〉指机体自身制造血液。〈新义〉喻指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内部调节保持部门自身的活力。(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词典》)旧词通过借代的方式而建立起新义位的也有不少。

【健美】〈旧义〉健康而优美。〈新义〉一种以锻炼适度的肌肉、使体格健壮、形体优美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诸丞亮、 刘淑贤、田淑娟《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

【菜篮子】〈旧义〉指买菜用的篮子。〈新义〉指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副食品供应。(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词典》)

一个旧词,原来有既定的所指范围,如果说话者在使用中主动超出了这个范围,使该词包含了更多的指称对象,即词义外延扩大,内涵缩小,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旧词发展出了泛指义,这时也应该为泛指义另行建立一个义位。

【投资】〈旧义〉投入企业的资金。〈新义〉泛指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向某一方面投入的钱财、时间、精力等。(闵家骥、韩敬体、李志江、刘向军《汉语新词新义词典》)

【工程】〈旧义〉土木建筑或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进行工作。〈新义〉泛指需要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的工作。(《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旧词产生的任何新义点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新义位,因为这还涉及一个新义点出现频率的问题。有些在语流中偶然出现的新义点,只是词的临时义或语境义,这样的情况就不能单立一个义位,而应该归入相近、相邻的义位中;相反在语流中反复使用的一些新义点,是词的比较稳定的意义,这时就应设立一个新义位。

第二,语境对词义的“凸显”导致义点独立而建立新义位。语境对词义的“凸显”是指某些语境意义(即义点)的特殊性引起了人们的特别注意,在语言认知作用下这个义点可能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义位。具体来说,某一个词语在进入交际时是完全正常的,然而到了具体的语境之中,出现了未曾料到的变化:由于语言使用者逐渐注意到了语境意义特殊性的一面,新的词义理解从原来混沌一片的义域内清晰地凸现出来;或者在语境因素的诱导、参与下,词义的静态理解不知不觉发生“漂移”,将义域扩展到新的领地,这两种情形都可以引发义点独立呈现而成为新的义位。

义位的建立不是纯粹客观的,它还要受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从理论上说,有时候某个义点可能是固有义域中的一个意义,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该义点可能逐渐令人“刮目相看”,于是就会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义位。这种形式下建立起的新义位是词义领域内部调整的结果,是由义域中义点地位的升降引起的。一般来说,动词会因行为方式、行为目的、施受对象等不同而引发义点独立。

①动词依据施事对象的不同而分立义位。

【发文】〈旧义〉本单位发出的公文。〈新义〉上级单位发出的文件。

②动词依据施事对象和行为内容的目的不同而分立义位。

【判决】〈旧义〉法院对审理结束的案件做出决定。〈新义〉体育比赛中裁判员做出的裁判决定。

③动词依据受事对象和行为内容的不同而分立义位。

【开发】〈旧义〉指以荒地、矿山、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劳动,以达到利用的目的。〈新义〉指对人的能力或产品等进行挖掘、开拓,使得到发展。

人们为了特别强调某一个义点的特殊性,就会把它从原义位中凸现出来,另行建立一个新义位。词典上经常使用“专指”“特指”等术语标注某一义项(或用法),一般来说,这些正是反映了人们认识到这个被标注义点的特殊性,承认它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特指”义和原所属义位有着较明显的种属关系。例如:“喜事”①值得祝贺的使人高兴的事;②特指结婚的事。

改革开放以来因特别强调某一义点而建立新义位的例子也不少。例如:“第三者”原本是指“当事双方以外的人或团体”,人们为了突出与夫妻中的一方有不正当关系的“第三者”这一义点 ,就把它独立出来建立了一个新义位,“特指插足他人家庭,跟夫妇中的一方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的人。”

一些词在具体使用中会受语境因素的拉动,悄然发生位移。其突出表现是,义域中的某个义点由于语境的影响被附上了新的意义内容,同时感情色彩也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时义点就倾向于从原义域里分化出来,另行建立一个新义位。例如:“那个单位是安排人的地方”“自从他当上了人事处长之后,不知安排了多少亲戚朋友”。句中的“安排”显然与它原有的意义有了一些不同:人浮于事,用不正当的手段或走后门往不需要人的部门安插人;或个别干部利用关系把不称职的人弄去别处做官;或不讲原则地把不应该提拔的干部提拔,并美其名曰“适当安排”。“安排”本无贬义,但是经过上述一些说法的反复使用以及经其表达内容的熏染,“安排”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内容。这些新义点不能被原来的义位概括,所以就应该把“利用不法手段进行的不合理的人员安置”这一义点另立为一个新义位。

一个义位分布为两个对立的义点时,如果人们的心理侧重点不同,或对语境分布的感受不同,这两个义点的“势力”也是不一样的。强势义点(使用频率高、出现的语境多的义点)会首先取得不加修饰限定的特权,借用语法术语来说,就是取得“无标记”的地位,然后有可能独立成一个义位。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使词义分立的两类语境,出现机会并不是均衡的,人们对分立的两个义点也不是予以相同的注意和强调。具体情况如何,应该与不同的意义内容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有关。如果一个义点获得了较多出现语境并得到较多强调,那么它就有可能逐渐成为词义的理解重心,从而被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义位。但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对立的情感评价都可以独立为不同的义位。除了受关注程度以外,还有一个“分立条件是否清晰”的问题。比如“影响”一词,我们可以说“酗酒是受了父亲的影响”,也可以说“喜爱音乐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可以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孩子”,也可以说“别让自己的坏习惯影响了孩子”。这些语境中“影响”的褒贬分立条件都不够鲜明,所以就不必给“影响”分立不同的义位。而“刺激”一词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版)给“刺激”的解释是:“使人激动,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对人的感官有不好的作用或影响,精神上受到挫折或打击是“刺激”。如:“这种洗衣粉对皮肤有刺激”“多年的珍藏毁于一旦,对他刺激很大”,这样的“刺激”是贬义的。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提及“运动、游戏、小说、影视作品”之类,人们会经常用到“刺激”这个词。比如:“蹦极是一项很刺激的运动”“观看美国大片《指环王》的感觉真是刺激”。很明显,使人兴奋激动的、让人感觉满足过瘾的“刺激”是褒义的,这样明确的分布状况有利于义点分化而建立不同的义位。

第三,旧词如果出现新的语法组合关系,这就意味着词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时应设立新义位。语法组合是指符合语法规则的词与词之间的组合。词汇上的意义分析与语法上区分不同的词类虽然不是一回事,但词义与词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位可能表现为相同的词性,也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词性。由于它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词性,所以词义的变化就可能引起词性的变化。但反过来说,词性的变化(除了词的临时活用之外)都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词有了新的词性,也就意味着有了新的语法组合关系,这时就要相应地建立新义位。改革开放以来不少旧词出现了新词性,而这个新词性都是由新义位来表现的。例如:一个动词新产生了自动或使动的用法,就应该为因新用法产生的不同意义而建立不同的义位。“规范”原来有一个义位“合乎规范”,这是自动用法,可近些年又新出现了使动用法,比如说“用新的社会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动”,所以它就在原来义位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一个义位“使合乎规范”。

对于本是动词的一些旧词来说,产生名词的用法很是常见,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动词义项都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而名词义项则表示从事这种工作或职业的人。

【主演】〈旧义〉扮演戏剧或电影中的主角。(动词)〈新义〉担任主演工作的人。(名词)

【采购】〈旧义〉大量选购。(动词)〈新义〉担任采购工作的人。(名词)

还有一些是动词义项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而名词义项则表示动作、行为、变化的结果。

【补贴】〈旧义〉贴补(多指财政上的)。(动词)〈新义〉贴补的费用。(名词)

【布告】〈旧义〉(机关、团体)张贴出来的告知群众的文件。(名词)〈新义〉用张贴布告的方式告知(事项)。(动词)

而对于本是名词的一些旧词来说,更为常见的是出现了属性词的用法。

【灰色】〈旧义〉黑色和白色混合而成的一种颜色。(名词)〈新义〉不明朗的、不正规的。(属性词)

【黄金】〈旧义〉一种金属,多用来制造货币、装饰品等。(名词)〈新义〉像黄金一样宝贵的。(属性词)

在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永远”一词。《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2002年版)对“永远”的解释是:“副词,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可近几年来,“永远”置于名词之前的用法好像突然间火爆了起来。

①这也许是一桩永远的悬案。(张天民《春泥》)

②我们做个永远的好朋友好了!(马宣伟《孔二小姐与范绍增的罗曼史》)

③永远的橄榄枝(张淑菡散文名)

④永远的守灯人(赵丽宏散文名)

人们所熟悉的广告用语中也有“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的用法,大学校园里“永远的明天”“永远的太阳”“永远的恋人”等说法更是不胜枚举。“永远”一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形容词用法。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应该删去“永远”的“副词”字样或另设一个新义项,因为这样处理既不会影响人们的现实理解,同时又会给人们提供值得思索的信息。

第四,旧词构成词素重解而产生的新义应设立一个新义位。一个合成词至少由两个语素构成,如果其中的构词语素可能蕴含着不同的意义理解,那么该词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意义,这时要为这个新义设立一个义位。

【点发】〈旧义〉点射。〈新义〉指定内容请刊物登载。(诸丞亮、 刘淑贤、田淑娟

《现代汉语新词新语新义词典》)

旧义中的“发”指“发射”,而新义中的“发”指“登载、刊登”。

【空调】〈旧义〉空气调节或具有这种用途的装置。〈新义〉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诸多调整政策均因受到种种明暗抵制而未能贯彻落实。(周荐《2006年汉语新词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这种方式建立起的新义位因为与词的旧义位之间不存在意义引申关系,所以不少人都把它看成一种同音同形现象,在词典中被列为不同的词条。但笔者认为,这类词的新旧义位之间虽没有明显的衍生关系,但就构词语素来说,彼此之间的意义还是有联系的,所以建立一个词条是比较合适的。

通过对义点的归纳概括设立义位,并依据义位最终确定词典中的义项,这是辞书编写的共同过程。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旧词新义现象,我们应重点把握形式上的“旧”和意义上的“新”这一特点,在编纂辞书的过程中要全面收集词语的各个新义点,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筛选分析,然后准确地概括它的义位,从而为辞书义项的设立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曾柱.“旧词新义”与新词语词典编篡相关问题浅议[J].辞书研究,2011(03):59-65.

[2]章宜华.《辞书研究》与新时期词典学理论和编纂方法的创新[J].辞书研究, 2010(1):57-68.

[3]王力.王力文集(十九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4]董为光.汉语词义发展基本类型[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OF“SEMEME INDUCTION

OF NEOLOG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NG Pei-jie

(SchoolofHumanitiesandLaw,HenanInstituteofScience&Technology,Xinxiang453003,China)

Abstract:Neologism has appeared in large numbe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roblem of sememe induction of neology” is a new research topic to which dictionary writers have dedicated in that it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vocabulary system.Making use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Lexical semantics,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related issues involving sememe induction of ne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mpiling dictionaries.

Key Words:neologism;semantic point;glosseme

中图分类号:H1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5)04-0112-05

作者简介:宋培杰(1976- ),女,河南长葛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义学。

收稿日期:2015-07-16

猜你喜欢

义位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不同类型词典专科条目的释义差别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试从语义场角度分析现代汉语亲属词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
歌词语言的义位研究
“意义不同,分布也不同”原理在古书疑难词句考释中的实践
义位函数理论的共时与历时分析
浅议义位及词典中义位的划分
“山寨”及其语义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