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湖南建设硕果满枝

2015-03-16杨洋

林业与生态 2015年2期
关键词:楠木大道绿化

杨洋

全面推进“健康森林、美丽湿地、绿色通道、秀美村庄”建设,努力提高林业资源总量、质量和均量,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直居的绿色湖南——这是2014年初,湖南省林业厅党组对全省林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最新定位。一年过去,绿色湖南建设硕果满枝。

健康森林 绿色引擎

群山如黛、层峦叠嶂的三湘大地拥有林地面积1291.3万公顷,森林面积10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57%,活立木蓄积量4.84亿立方米,毫无疑问绿色家底殷实。但着眼长远,我省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资源质量提升、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营造健康森林,牵动绿色引擎,乃大势所趋。

保护森林资源,是迈向健康森林的第一步。

山高谷深,溪河纵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里编织成风景秀丽的天然景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森林密布空气洁净的环境,让这里成为众多古老孑遗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繁衍生息的不二之选。这块秀美的原始瑰宝正是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所在的绥宁县素有“三湘第一林业县”的美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绿洲”,而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是“神奇绿洲”里当之无愧的耀眼明珠。

2006年,绥宁县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挂牌成立,一直将“重保护、轻开发”的指导方针贯彻始终,多年建设成绩斐然。规划后将保护区划为核心区4155公顷、缓冲区3019公顷和实验区5416公顷,着力解决集体林区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实施全面禁伐、多重保护的措施,包括护林巡护员制度、退耕还林工程和生态恢复工程等,延续了保护区24年无火警火灾的辉煌历史,实现了生态环境良好保护与合理开发间的平衡。

提升资源总量,确保造林质量,才能延续森林的生命力。

2014年,我省实际完成造林89.8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4.38万公顷。严格按照国家营造林工程建设规程和国检标准施行,我省营造林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走进绿漫青山的桐车湾,井然有序的排列着主干通直的楠木,满树茂盛的枝叶在空中轻轻摇曳,置身其间,感觉空气甚为洁净,无疑是一个偌大的天然氧吧。

这里就是远近驰名的小金洞乡桐车湾古楠木群,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项目桐车湾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五代同堂”古楠木群落。这里地处河湾谷地,空气湿度大,十分适直楠木生长,是金洞重要的优质楠木种源地之一,也是非常好的旅游观光和科研基地,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据悉,这片“五代同堂”的楠木里第一、二、三代都是天然生楠木,共9棵,其中第一代“楠木王”树龄已达300余年,胸径1.48米,树高43米,冠幅35米;造于1985年的42棵第四代楠木,是金洞管理区最早的人工楠木纯林,生长良好,平均胸径达30厘米,平均树高是2l米;而第五代楠木属人工混交林,采取楠木和木荷混交的方式建成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目前也已有10年树龄。

2012年以来,金洞管理区对群落内的古楠木全部进行挂牌保护,并且正在进行优材更替,逐步扩大楠木基地面积,目前已形威总面积26.7公顷的珍贵树种培育基地。2014年6月,金洞区与新宁县、安化县、鼎城区获批为“全国首批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12月,在建场60周年报告会上,中国经济林协会向管理区授予“中国楠木之乡”牌匾。美丽湿地诗情画意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是湖湘儿女的“母亲湖”;潋滟北去的湘江水,是三湘人民的“母亲河”。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湿地总面积10197万公顷,湿地率4.81%。三湘四水依傍下的美丽湿地,孕育着繁多的物种,栖息着丰富的鸟类,能净化水质,平衡生态,蕴涵着无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生产潜力。因此,我省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4-2020年)中,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102万公顷。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旧日里洞庭湖早已名扬天下,而今又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认定为全球200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享誉世界。这里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13种,二级保护动植物65种;野生和归化植物1186种;这里更是“淡水库”,是湖南人生命的摇篮,在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去年,洞庭湖湿地在继续实施森林湿地生态补助的同时,争取将其列入了国家湿地生态补偿试点,投入资金4000万元。

一群群翱翔于天空的精灵,为湖区增添了美丽。每年飞抵东洞庭湖越冬的候鸟超过10万只,占整个洞庭湖越冬候鸟的80%。

爱鸟护鸟,林业部门从来都是不遗余力。

2002年以来,岳阳市连续举办了12届“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吸引大批国内外观鸟爱好者聚集于此,为岳阳赢得了“中国观鸟之都”的美誉,也让这里成为公众了解湿地、亲近湿地的重要窗口。

我省一直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05年起,相继实施《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出台《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将湿地保护率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要求在“十二五”末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70%。

晚风吹拂,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微微荡漾,葳蕤的水草绿油油地在水底招摇,长嘴白翅的鹭鸟三五成群觅食嬉戏,时而扑腾激起一滩水花。

这幅水乡美景,就是地跨娄底与湘潭两市的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5591公顷的水域面积让这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水热调控机制。上世纪,拦网围垦,非法采砂,经营水上餐厅等行为曾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2012年起,国家、省级部门高度重视水府庙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对水府庙库区水面环境卫生进行专项整治,并相继开展孙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水质净化等工程,采取新造、补植和封山育林等方式,恢复临水植被500多公顷,绿化河道坡岸20多公里。

今年初,水府庙和东江湖、酒埠江、千龙湖通过林业局的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另有13个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全省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总数量达49个,居全国第一。endprint

如今的水府庙水草肥美,锦鳞游泳,白鹭成群,俨然是湖南人梦中最美好的江南水乡。

绿色通道靓丽长廊

纵横交错的铁路,通畅快捷的高速,密如蛛网的公路,蜿蜒曲折的河道沟渠,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2014年省林业厅提出了更高的建设目标——打造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道旁风景线,让绿色通道在三湘大地上纵横舒展。

2013年起,全省各地积极开展城边、路边、水边为主的“三边”造林绿化工作,巩固和建设公路、铁路、江河湖库沿线绿色长廊。

从廖家坪街道走黄桥大道进入望城,一幅繁花似锦、绿树威荫的和谐景象便映入眼帘。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行道树让人目不暇接,路从树旁过,车在景中行,为雷锋故里增添了一份新的魅力。

作为长沙市10条绿色通道建设任务之一的黄桥大道(望城段),北起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郭亮路,南至廖家坪街道与雷锋镇交界,历时8个月后于前年10月完成绿化提质工作。

为保障建设品质,黄桥大道租地66.7公顷,因地制直在道路两厢外围20米增加5排以上乔木,绿化总宽度达70~80米,总里程20.58公里的全路段共栽植高杆女贞、大叶樟、杜英、栾树、美国红枫、红叶石楠等乔木12.3万株;栽植夹竹桃、黄花槐、红檵木等花灌木10.3万株。新增绿化总面积达125万平方米,绿化总投入达8500万元。

道路提质后的黄桥大道实现了“多品种组合,单品种成片;花色点缀,近路常绿,树有高度,绿有厚度”的绿化效果,成为一条绿量丰厚、色彩丰富的景观大道。

目前,长沙市内以初步建成集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绿色网络格局,潇湘大道、金星大道、雷锋大道、普瑞大道等主干道的绿化提质工程成果已显现,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湖湘大地上绿意正浓,绿色成果层出不穷。绿色通道绝不仅限于道旁栽树,还可以尝试增加文化,郴州的道路增绿就颇有这番远见卓识。

郴州,湖南南大门。去年9月,该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绿意浓浓、鸟语花香增添了环境带给郴州的无限魅力。作为城市绿化亮化工程,联通s个乡镇15个行政村的郴州大道如藤蔓般延伸,成为郴州浓墨重彩的一笔。

栽下万株树,引得春风来。2012年初开始,郴州扎实开展城乡绿化攻坚工作,在突出“三边”绿化的基础上,保持与郴州大道原已栽植树种相协调统一为原则,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这座长15公里,拥有各类竹木100万株的竹博园。竹园的设计匠心独运,北面以南竹为主形成南竹长廊,南面来自省内外150多种竹类构成一幅不折不扣的百竹翠屏图。竹博园和竹文化建设相映成趣,形成可供居民日常休闲的特色景观区。

建设绿色通道,湖南毫不解怠。2014年,全省投入近20亿元,植树4484万株,完成绿化达标和绿化提质里程67629公里,占全省总里程的57%,其中高速铁路644公里,普通铁路2446公里,高速公路4575公里,国道3672公里,省道14480公里,县乡道41812公里。秀美村庄宜居家园

去年3月,我省启动了“秀美村庄”建设三年计划,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提出要将乡村打造成“远看像公园,近看像花园,住在其中是乐园”的宏伟蓝图,湖南新农村建设全面吹响了绿色号角。

几条纵横交错的青石板路编织着百余户人家,九龙溪穿寨而过,一座古朴典雅的石拱桥横跨山溪。唐代诗人元结所描绘的“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场景便是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的真实写照。

依凭着古朴深厚的人文景观,秀丽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热情的苗寨风情,这里成为了湘西重要的旅游文化名村。这座地处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处大峡谷的村落,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溪河交错,四季如春。

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德夯村增绿的脚步从未停滞。加紧道路绿化,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共建设了2800平方米的休闲绿地,90%的农户庭院实现绿化。在这里,美丽宁静、绿意盎然的村庄与深沉的大山成为和谐的一体。

三湘大地上,“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的诗意画卷在“绿色湖南”的建设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干净整洁的村道笔直延伸,道路两旁种植着连片的花卉苗木,品种繁多有桂花、红叶石楠、樟树、紫薇等。远处,三四层的楼房坐落在山脚,洁白的墙面,浅灰的屋顶,一栋栋整齐地排列着。绿水青山掩映下的村庄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所到之处便是桂东县寨前镇水湾村。

这里是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也是桂东县最早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的村庄之一。全村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127公顷,辐射带动农户345户,超过全村总人口户数的8096,仅此一项村民一年人均可增收2000元。

德夯村、水弯村,是三湘大地上不断呈现的秀美村庄的两个缩影。

一年来,全省43792个行政村都进行了“秀美村庄”建设规划,30788村开展了创建活动,创建覆盖面达70.3%,全省113个“秀美村庄”示范村建设标准高,初见成效。“五边”造林绿化86万公顷,269万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珍贵树木1850万株。endprint

猜你喜欢

楠木大道绿化
幸福大道宽又阔
大道同行
周发祥:“我老了,让我儿子来守护楠木林”
茶盘洲的楠木王
楠木栽培管理技术探讨
金丝楠木不神奇
美乃大道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