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

2015-03-16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530021

学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困难资本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30021)

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思考

王立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530021)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物质贫困已经引起重视,但是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运用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的心理素质,扩充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资本,提升综合素质。

大学生贫困心理资本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是高等学校和社会各方面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正视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有研究发现,高等学校中贫困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15%,其中7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64%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觉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近年来,在高校学生中有极端行为的人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占50%以上。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他们可能会因生活困难而产生心理的落差和自卑感;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紧张和焦虑;因人际交往困难而产生挫败感。这些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困扰着他们,极大地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的心理疏导与教育,很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经济上的帮助无法彻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同时还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救助,提高其心理资本,增强其自我意识,提升其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并最终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二、关于心理资本与素质拓展的研究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简称Psy-Cap),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研究表明,心理资本是可以改变和开发的。心理资本以强调人的优势和积极性为基础,关注个体的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性等因素,并通过对他的投资和开发,来改善个体的绩效和提高个体的竞争优势。提高心理资本,增强个体的自我意识,推动自身发展,提升竞争优势,这是时代需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下面,说一下素质拓展研究现状。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在欧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流行起来。该形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渗入了军队训练、工商企业、公务员和大中小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1995年,拓展训练在风靡全球半个世纪后走进中国大陆。以体验、经验分享为教学形式的拓展训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习者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参与的同时,去完成一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获得某些感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团队精神、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拓展训练弥补了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教育模式单一、各类心理辅导只注重小组活动部分、缺乏对分享、总结提升、运用环节的挖掘的不足,有必要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升其心理资本,达到“认识自我价值、找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超越”的目的,并最终完成从一个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的思考

(一)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在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现场实验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探讨心理素质拓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促进效应。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考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水平,探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文献查阅和心理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聚合交叉设计,建立心理素质拓展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运用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系列旨在提高其心理资本的素质拓展训练,并通过前后侧比较考察素质拓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的促进效应。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在文献梳理和心理测量的基础上,采用聚合交叉设计探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资本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心理素质拓展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制定旨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素质拓展方案。通过行为干预、心理测量等方法对心理素质拓展的效果进行评估,检验心理素质拓展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质性访谈、心理测量、行为干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符合现代心理学多质多法模型对研究结论可靠性促进的要求,并且具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采用现有或编制的测评工具,考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和心理健康的水平,并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报告,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期望建立素质拓展训练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心理健康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开展各种旨在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各种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技术,探讨素质拓展训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对行为干预的有效性加以评估。继续开展素质拓展,固化训练效果。

(三)研究的观点与创新

主要观点是心理资本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资本。创新之处在于试图通过心理测量和干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系统的考察心理素质拓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这一研究课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对于该问题的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开创性。项目的设计立足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注重学生专业特色,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在心理素质拓展过程中,本项目对分享总结运用环节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强化,弥补以往心理素质训练的不足,同时培养学生将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迁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能力。

(四)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在理论层面上,符合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范畴,可以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进行检验,进而丰富和发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在实践层面上,素质拓展训练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途径,拓宽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此外,拓展训练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式学习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及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贺斌.高职高专贫困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3(9).

[2]曲晓琳,王林,毛剑.浅析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资本构建的必要性与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

[3]周淼泉,农秀丽.心理资本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三生”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4]陈丹.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及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3).

[5]欧斌.高校农村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年度立项一般课题(2013LSZ065),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年度一般资助项目(SK13YB155),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立项一般项目A类(2014JGA328)。

王立高(1978-),男,山东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责编张翼翔)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困难资本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VR 资本之路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