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游成都书店

2015-03-16朱晓剑编辑李颜岐

中国三峡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散花龙池毓秀

文、图/朱晓剑 编辑/李颜岐

漫游成都书店

文、图/朱晓剑 编辑/李颜岐

闲逛成都著名的文化商业街区宽窄巷子,会不经意间撞见散花书屋。

成都这个城市,假如说小吃、美女是它的名片,那么,跟书相关的人和物却构成了另一个奇异的世界。我猜,这才是成都生活的魅力所在,倘若成都仅仅有安逸的生活,缺乏一点情调,那就是一个异化的城市,跟大众无关了。

没人调查过,成都的读书人在同类城市中占有多大的比重,但我知道的是,成都有大量的书店、二手书店、书吧,以及上百家的博物馆,它们以不同的姿态俯瞰这个城市。以前,成都人把茶馆当作第二客厅,这几年,书店发展迅猛,也有成为“第二客厅”的趋势。曾有人问我在成都书店为何开得多有新意,我以为那是有市场在,才有林林总总的书店。那么,让我们来一场书店之旅吧。

见山书局开在宽巷子,与小巧的散花书屋相比,更有浓重的文化氛围,书的品种也更为丰富。

慢生活里的悦读时光

闲逛成都著名的文化商业街区宽窄巷子,会不经意间撞见一间书店——散花书屋,这书屋是由成都著名学者流沙河取名并题字,成都著名作家马识途题写对联:文星乱坠,书屋恒香。

散花书屋里的书多以人文、旅游为主题,显得质朴而时尚。即便不买书,就在这小书店里逛一逛,也能大致了解旅游的风向。不少“书店病人”一见这家书店就赞“惊艳”:想不到在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还有如此安静的小书店!散花书屋的主人廖芸说,书店取名为“散花书屋”,是因为在成都有一个叫“散花楼”的地方。如今在琴台路上虽有一个“散花楼”,却并非在旧址上的重建,而是从原址搬迁过来的。

这“散花”一词源于成都四大名楼之一的散花楼,初建于著名皇家园林摩诃池畔,是隋朝蜀王杨秀所建。散花楼的得名大约源起于佛教天女散花的故事。散花楼初建之时,文人墨客雅集于此,吟诗作赋,对酒当歌。这文人墨客的聚集地,到明清时代被毁,于是,廖芸有了开办书屋借以播散文化之花的想法。

且说这散花书屋在窄巷子里十分醒目,不少外地游客来此,总会驻足一番。小小的书屋简单质朴,尤其是文化及旅游类的图书品种齐全,自成一派风景,与宽窄巷子所散发出来的“慢”氛围浑然一体。

有位朋友逛过散花书屋之后说:“回想起成都的名游圣迹,甚至唇边还沾着豆花的清香、竹叶青的芬芳。但印象最深的,无疑是细雨蒙蒙中的散花书屋。我想,如果把杜甫草堂后面的诗歌大道比作成都这座文化名城的眼,那么,这个小小的散花书屋就是宽窄巷子的睛。”

小书店尽显成都格调。每逢大的节假日,散花书屋都会适时举行一些大大小小的文化活动,比如本土作家新书签售、讲座等,让人置身于散漫的阅读氛围中,甚至跟着书在成都行走,以此唤醒对城市的爱。不仅如此,散花书屋还介入到图书出版当中去,推出与成都有关的系列图书,这从不同的层面将成都文化传播出去,在成都的众多书店中也很另类。

在散花书屋之后,廖芸还在宽巷子开起了见山书局,这里与散花书屋的小巧相比,更有浓重的文化氛围,店里的书品种也更为丰富,但也还是以旅游、生活为主。除了这两家书店,散花书屋还分布于杜甫草堂、平乐古镇、九寨沟、奥克斯购物广场、机场免税店、铁像寺,每家书屋按照不同景区特色定位,书籍种类则各有侧重,明信片的选择贴合当地,如景区书店偏重于旅游和本土,或切合当下的旅游热点推出图书。

慢生活不仅是成都的代名词,逛书店也是大致可作如此的行走。走在这宽窄巷子里,相遇散花书屋,度过一段悦读时光,也是件幸福的事。这或正如诗人所言:“美好,总是在身边流动着。”

曾经的风光成旧影

春熙路是著名的步行街,有什么书店可以逛?似乎难觅踪影,但对老成都来说,龙池书肆是抹不去的旧影,而位于春熙路南口群光广场楼下的西西弗书店,可以说是书香文化的延续。穿过街,对面就是成都三大书城之一——西南书城。

1989年10月,成都市第一个专业书刊市场——龙池书肆建成并正式营业。其旧址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背后。之所以取名“龙池”,是根据隋唐时期成都因刊行书籍而负盛名的“龙池书坊”而来。但是当年的书坊并不在春熙路,龙池书肆只是借用旧称。这成为改革开放后成都比较正规的旧书交易地,短短百米的街上聚集了40多家书店,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关于龙池书肆的状况,成都学者冉云飞曾有文章记录当年的盛况:“年龄稍长的一拨书虫,便在其中廉价收来,再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另外一些不要命、只要书的人,以赚书其中的差价,或者以书易书。其中最为昂贵的便要算四册一套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据说非四十元不能到手,意味着普通人必须一个月不吃不喝才能如愿。”

龙池书肆差不多兴旺了十年左右,由于春熙路的规划,旧书市场转移到北门城隍庙附近,龙池书肆成了绝响。台湾文化人龙应台曾赞这里是淘书的好去处。尽管如此,这也无法挽回龙池书肆的命运。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成都,新旧书店大约有644家,这个数字在今天是大大地减少了,而在春熙路上的,如今只有一家西西弗书店,还是近一两年才开的。

“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这句爱书人都熟悉的话语,成都的读书人今天也十分熟悉了。2011年,从贵州起家的西西弗书店进入成都,在春熙路南口的群光广场负一楼开起了书店。其风格是西西弗系列的延续,除了贩卖图书之外,矢量咖啡也引人关注。在喧闹的春熙路,能有这样一家书店存在,其本身就说明了在购物的过程中,我们也需休闲,在书店里,正可弥补一份“营养”。

成都是内陆城市,许多外来的书店来了之后,虽可做上几年,但都以失败告终。像西西弗书店这样扎根下来且不断繁衍的,之前还真没有。这说明了其气质与成都生活是相宜的。

西西弗书店进入成都,开在春熙路南口的群光广场。其风格是西西弗系列的延续,除了图书之外,还有品尝咖啡和休憩阅读的空间。

镋钯街上的文艺书店

说起成都的书店,不能不提新华书店——新华文轩,其旗下的西南书城、成都购书中心、天府书城,都属于大卖场,缺乏个性,每次找书都十分麻烦。以前,常常去逛,这几年,逛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逛小书店的兴致却不减。

2013年8月,轩客会·格调书店在位于成都老街区的镋钯街75号开店。这是新华文轩下属新打造的品牌小书店。它是以“生活艺术”为主题的书店,在这之前,虽然成都的书店众多,却还没有类似的主题书店。另外,它跟新华文轩其他书店的阔大、粗放相比,有型,也有一种文艺范儿。

流沙河先生说轩客会是“经营一个书店所应做的事情,即为开放的交流、自由的阅读”。书店离不开活动,却又各具特色,如“艺术——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主题沙龙活动、诗歌朗诵、“寻找书店风景”下午茶、音乐会、亲子阅读之类的活动在这里进行。小型、文艺,可以看作是它的注脚。我曾去参加过几次活动,与朋友们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也收获一个文艺的下午。

在书店里闲逛,也有生活和艺术的氛围。往右走是书的陈列区,它们按不同的主题陈列在书架间。醒目的是与书店相关的系列读物:《书店病人》《书店风景》《书店之美》,述说着书店的不同故事。而在温暖的灯光中,刚好有一张书桌,适合坐在那里随意翻阅——打开《我的眼睛一睁开》,阅读者就被带入到城市生活的地界;亦有《芳香博物馆》《如此书房》这样的书让人流连。往左走,是间隔开的小小书吧,里面随意地散坐着几位捧书而读的人,也很有文艺气息。

轩客会与这条文艺的小街氛围十分契合,既有点家常,又有点装置艺术的味道,店里有欧洲进口瓷器的装点,这样的定调让书店看上去更“唯美”一些。以前走进西南书城,总觉得欠缺点什么。在这里,才发现新华书店还可以开得这样艺术。去年,轩客会宣称要开一百家这样的书店。期待以后在家门口就可逛到这样的文艺书店。

轩客会以小书店的形态开创了新华书店的新空间,这种尝试,让不爱逛书店的朋友也忍不住去书店坐坐,喝杯咖啡,看书或见见朋友。成都的书店空间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轩客会·格调书店是以“生活艺术”为主题的书店,在这之前,虽然成都的书店众多,却还没有类似的主题书店。小型、文艺,可以看作是轩客会·格调书店的注脚,其中常举办沙龙活动。

毓秀苑:关乎阅读,也关乎旅行

成都的文化是多元而又丰富的,除了各类公共阅读空间之外,还遍布着大大小小的书吧、酒吧、咖啡馆,这都是文化交流的场所。芳邻路,原本是酒吧一条街,这其中的芳邻旧事酒吧以诗歌的名义常常聚集了许多诗人,几于白夜酒吧有等同的诗歌地位。毓秀苑酒店就在这条路上,犹如锦江,成为一种流动的文化景观。

毓秀苑在成都林立的酒店群中,算不上最引人注目,它以低调的姿态呈现。走进酒店的大堂,其前台被装饰为整洁的巨大书柜,上面摆放着各类跟阅读相关的书籍,正中间的牌匾则装裱着诗人流沙河题写的“书香毓秀苑”五个大字,极具书香门第的文化氛围。这只是给初来者的“印象”。

以阅读文化为主题,并不是毓秀苑的一个噱头,而是通过阅读的方式,跟同类酒店有所区分。

2012年5月,台湾作家钟芳玲第一眼看到毓秀苑便有“惊艳”之感。她沿着楼梯行走,看楼道走廊里装饰的图景,看墙壁上关于书的格言……这所呈现出的阅读氛围,让她找到了“书地”的感觉。在成都,钟芳玲遇见毓秀苑,只是一个个案,更多的书人如舒国治、陈子善、流沙河、周立民等纷纷走进毓秀苑,故事一场连接着一场,成就了一段段书界奇缘。

后来,西安万邦图书城的老总魏红建到访成都,也就住在这里。在成都的几天时间里,大家就书的话题进行了多方沟通,最终,大家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酒店与书店文化发展联盟,同时这个联盟还会跟其他城市的书店合作,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这个联盟的要旨在于让更多旅行的人,在酒店享受到书店的服务,让五湖四海的朋友阅在心田,读在途中。

这一段奇缘,这一场邂逅,让旅行富有了更多的涵义。阅读和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毓秀苑以开放的姿态成为成都的文化地标之一。穿梭于成都或新或旧的街巷里,在不同集市上闲逛,闲下来,在毓秀苑这道阅读风景里,“象征着明日的快乐与喜悦,这是既定生活轨迹上的一个瞬间闪烁”,却足以让朴素的旅行生活多一种别样的情调。

今日阅读的“逆袭”

成都这个城市,时尚与家常并重,高档饭馆和苍蝇馆子也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在书店这一块也大致如此,大书店、小书店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今日阅读书店是连锁书店,这几年依然迅猛发展,在西安、北京等地开店,是本土书店中的后起之秀。

今日阅读的最大单体书店开在了成都环球中心——这里被誉为成都的新地标,随着城市中心的南移,它的地理位置也将会越来越重要。这与今日阅读打造城市新文化空间的想法十分吻合。早些年,在成都还有三一书店、弘文书局有这样的想法,可惜它们一一消失掉了。

八年前,今日阅读从社区书店做起,最多时开了五六十家店,在西安、昆明、重庆等地先后开店,后来,转向为做高端书店。风风雨雨,如时间简史大书坊、弘文书局先后倒掉,今日阅读却有着持续发展的能力。从2011年开始,不断将书店的规模扩大,并带给读者许多新奇的阅读体验。

在今日阅读环球中心店,我注意到一棵树,那是智慧之树,呈繁茂之状,进到书店就可以一睹它的风姿。由此树开始,将书店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却又构成一个有机的主题。树的后面是咖啡区和现场签售活动区域,在其左前方是各类文创产品,包括笔记本、饰品以及形形色色的小玩意,那可是成都本土自产的产品。

最值得一说的是在选书方面,除了精选人文、社科、历史方面的畅销书外,今日阅读还特别引进了各类港台版新书多达数千本。目前书店的台版书种类多为建筑、设计、生活、旅行和文学,价格多为内地书籍的三倍左右。在这里能遇到牛津版的董桥与毛尖,亦能遇到台版生活方式的新书,这对成都这个内陆城市来说,实在是一种幸福。牛津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林道群在微博上晒一本其所做的新书,过几天在环球中心店就会出现,缩短了成都与香港、台湾的文化距离。

成都,也有一家外文书店,但其经营方式略显老套,图书的品种虽不少,能让人阅读的欲望却不是很大。与其相比,今日阅读以时尚、潮流、不乏文化味的港台阅读格调出现,自然带来一种新风气:土家野夫、杜子建、张洪量、钟立风等都是这里的活动主角。

缩短阅读的距离——这种态度让书店有了逆袭的可能。今日阅读将书店开在不同的城市综合体,每一家书店都张扬各自的个性,如欢乐谷店偏重于畅销读物,环球中心店则侧重于潮流与时尚。

罗伯特·弗兰克在《达尔文经济学》里重申生物界的法则同样适用于经济学,那么,将今日阅读书店的发展称之为一种法则也是恰当的,即书店的发展路径无不与所在地文化发生关系,形成一种文化共生的现象。今日阅读在环球中心开业只是一个开始,却暗合了未来的趋势。

爱书店、逛书店,这在成都人的生活中,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并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蔓延。当阅读替代了日常生活的庸常,那将是怎样的景象?由此不难想象,成都被称为中国的书房,也不是空穴来风,更是因为这里有了众多的爱书人,才成就了这道美丽的风景。

今日阅读环球中心店分成不同的功能区,除了图书之外,有咖啡区、现场签售活动区、文创产品区等。

成都市区全景鸟瞰。 摄影/姜曦

猜你喜欢

散花龙池毓秀
庾雪水彩画作品
龙池
四季里的江南风景
敦煌佛曲《散花乐》研究
弟子规
弟子规
衡山丧葬仪式中“夜歌”的世俗性
弟子规
婺源龙池汰的春日下午
春天,聆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