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
——以微博为例

2015-03-16张伟锋

关键词:政治环境大学生

张伟锋, 陈 耀

(浙江工业大学 保卫处,浙江 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4)

新媒体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证研究
——以微博为例

张伟锋1, 陈 耀2

(浙江工业大学 保卫处,浙江 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 学校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4)

理性、有序、健康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对于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和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程度、动机和内容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调查发现,大学生政治参与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载体使用频率高、内容丰富、目的模糊、信念性参与强以及制度化参与水平低等特点,并存在由新媒体、大学生和社会等多方带来的诸多问题。推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协同努力,切实加强新媒体建设,为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要创新理念,改进教育手段和方式,将人才培养过程与新媒体应用紧密有机结合;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新媒体;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

大学是人的一生中政治观和政治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而言,政治参与不仅是政治实践,更是有效的政治学习。在大学期间通过新媒体等有效途径参与政治生活,主动体认社会主义政治规范,形成社会主义政治态度,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是应然之势。根据以往研究[1],受教育程度较高、公共意识较强、结社较多的群体选择政治参与的可能性大于其他社会群体。通过政治参与,可激发大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学习如何发挥自己的政治作用,并在正确的政治参与过程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是现代政治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研究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义的政治参与包括表明政治兴趣、参与政治讨论和辩论、参与相关结社活动等[2]。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实际的政治参与经验,本文认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具体是指大学生在手机媒体、微博、网站等“技术数字化、交流互动化”的平台上,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政治问题,参加政治活动,加入政治团体,投身政治实践。由于微博已经是公民参选人大代表、参与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并已有此类现实案例为证,因此,本文以微博中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与问题,以寻求推进大学生利用新媒体的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问卷分析法,选取浙江省内6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共1023份,回收有效问卷990份。调查的内容分为:基本情况调查、新媒体使用状况调查、政治常识调查、政治价值观调查、政治参与倾向调查以及利用新媒体参与政治实践调查等。

(一)大学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认知目的明确

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覆盖面十分广泛,新媒体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政治参与内容定义得更为丰富,也更加符合公民社会中政治素质提升的要求。根据调查显示,约69.3%(687人)的学生认为利用新媒体进行政治意愿表达是最直接的政治参与;约54.6%(541人)的学生认为积极参与政策决策和执行的全过程,监督政策实施的效果,以个人的力量、公民的身份去影响决策,是一种更具积极意义的政治参与;约51.6%(511人)的学生认为在新媒体上对党的政策、政治常识、时事政治的了解和学习也是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此外,还有17.3%(171人)的学生认为通过新媒体进行非正式结社是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政治参与意识模糊

政治意识是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左右着政治主体的行为,影响社会的政治面貌,促进或制约政治发展[3]。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实际的新媒体运用过程中,政治参与意识并不清晰,呈现去中心化特征。

调查中,从大学生关注新媒体信息的类别可以看出,仅有8.3%(85人)的青年学生关注政治事件,其他包括:学术知识488人(47.7%)、生活便利189人(18.5%)、情感交流149人(14.6%)、政治事件85人(8.3%)、社会事件79人(7.7%)。而面对当下方兴未艾的政务微博,仅有24.0%的学生进行了关注,打算关注也只占18.2%,没有关注甚至以后也不打算关注的达到57.8%。在对浏览政治类微博的频率分析中可以看出,经常浏览政治微博的仅为13.0%(133人)、有时浏览的为41.2%(421人),其余为很少浏览、偶尔浏览或从不浏览。经常探讨、评论政治类微博信息的仅为7.2%,而很少或从不探讨评论的占了50.1%。在微博上最关注的人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同学的占35.5%(360人),关注名人明星的占28.0%(284人),而关注政界官员的仅占2.1%。这表明,由于受自身发展特点和微博社交媒体特征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虽然对政治的认知从单纯模仿趋向于理性思考,关注政治本体、政治理念和政治规范的形成,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意识还显得非常不成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政治随意”和“政治冷漠”。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以信念性政治参与为主

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可分为信念性政治参与和利益性政治参与。在传统的政治参与中,大学生表现出利益性政治参与的倾向,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实践以信念性参与为主。信念性参与方式是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最富有特色的方式,其内涵是指为实现某种理想、原则而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4]。

在本课题调研期间,恰逢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召开,问卷特意设置关于大学生“参与两会”的问题。根据调查,大学生通过微博关注两会的程度不高:经常关注134人(13.2%);有时关注347人(34.3%);其余为很少关注或从不关注。利用微博对提案发表意见的频率较低,仅有359人(35.5%);不会关注的占62.3%。其中认为微博不能代表真实民意而不参与的有269人(26.6%);认为微博议政没有实际作用而不愿意参与的有361人(35.7%)。

由于微博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和新型社会网络,相关管理制度尚未规范,加之微博先天不足等因素,还不能被采用为利益性政治参与方式的渠道。也就是说,大学生不能在微博等新媒体上进行选举活动、利用知识资源去创造自身生存所需要的政治环境,提出利益诉求,以及参与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因此,大学生对“两会”等政治事件的关注度并不高。

(四)民主监督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选择能力和自主性,容易从较多理想成分的政治理想中去评价政治现实,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许多关乎公众利益的事件进入了公众视野,民主监督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维护公共利益的新途径。通过设置“当你或你身边人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会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最能够被大学生接受和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大众媒介反映”(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对维护利益所采取的途径分析

这表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政治表达渠道的丰富,形成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普及的网络政治参与。非正式结社和通过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的政治意愿表达和直接接触,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的最明显变化。同时,以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为不同利益群体提供了表达相应经济要求和政治诉求的快捷通道,极大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尤其是在微博环境下,信息的海量传递与传递渠道的多元化,使任何一个网民的信息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到地方层面甚至国家层面。因而,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内容就是参与舆论,进行民主监督。

(五)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较低

政治参与制度化是指政治参与的制度规范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和人们参与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价值认同的模式化过程[5]。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高低不仅是参与者政治成熟度的衡量标准,也直接关系到政治的稳定。

目前,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政治参与主要停留在参与舆论、发表意见,成为政务微博或政治名人的“粉丝”发表回帖的阶段,没能真正全面、深刻地表达大学生的政治愿望和政治主张。同时,由于新媒体环境中的权力结构更加扁平化,传统政治权威被大大削弱,个体权力极度膨胀,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效用信任。另一方面,新媒体政治参与的隐匿性和管理体系的不严谨性,弱化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责任感,造成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表政治言论,参与政治评价,进行政治表达。同时由于新媒体具有即时交互性和感染性,大学生很容易对未经证实的言论发表意见,甚至参与或发起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或者出现一些新媒体语言暴力行为等。

另外,大学生过度沉溺新媒体世界,容易对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产生疏离感或排斥感。新媒体环境中的政治参与方式单一、参与路径简单、参与效果及时,而现实社会中的政治参与必须将时间、程序、环境和利害关系等诸多因素考虑在内。如果大学生将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看作唯一的政治参与方式,反而不利其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使他们的政治参与与现实脱节。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与传统的政治参与不同,大学生也意识到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政治参与存在局限和问题。通过相关原因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普遍比较认同新媒体政治参与受到新媒体自身限制、新媒体管理缺失、意见领袖泛滥、信息真假难辨、新媒体受众不够理性、政府管制过多等因素影响(如表2所示),造成了新媒体政治参与难以走向制度化、长效化。

(一)新媒体作为政治参与的媒介自身具有难以突破的局限性

有学者指出,公民对政治参与热情还是冷漠,其态度受制于四个因素,即报酬的估量、选择的判断、政治效能感和对结局的满意感[6]。新媒体减弱了信息控制,让政治信息由纵向单维度传播向横向多维度传播发展,与传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介在信息传播上出现不一致性。新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方式由传统的政治型动员参与转变为个体自主型政治参与。新媒体中的“关注”、“粉丝”、“转发”、“群组”等功能,都是基于共同兴趣、利益或意识形态的新型参与的非正式结社。这种结构使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变得紧密,利益聚合变得更加自由。此外,新媒体政治参与几乎没有成本,基于“投入—产出”的利益原则,大学生可以使用零成本的投入,换回全社会的关注以及促成民主监督或利益表达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同时,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真实的不可控性和管理的疏漏,则会引导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向负面方向发展。一旦大学生缺乏理性控制,则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产生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行为,或失范的政治参与。

表2 大学生认为微博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二)大学生在新媒体政治参与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新媒体的局限性可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完善,但大学生政治参与素质不健全和政治参与的水平低下却是更为关键的重要原因。首先,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虽然符合主流,但在新媒体环境中容易出现政治认知模糊的现象。新媒体世界中的言论多元化,加之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正处于学习和完善阶段,许多大学生还未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自身固有的政治价值观,一旦面对新媒体中的多元化言论,便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影响其政治参与行为。其次,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不强,许多青年学生在新媒体上对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问题十分关注,对社会上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表现出相当高的关注热情,但在实际的政治参与过程中,却表现出目的性不明确,参与热情不高的状态。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倾向于信念式参与,但在实际中倾向于利益性参与,在现实生活中将自身利益如入党、推优、找工作与参与政治紧紧结合在一起,现实中造成了大学生实际的政治参与与新媒体政治参与分割开来。这样的方式割裂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大众媒介教育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合一,也造成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政治参与过程中的种种弊病或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出现。

(三)全社会对新媒体政治参与的氛围营造不充分

新媒体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开拓了一种新方式。新媒体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政治生活,原先分散的个人力量也可以因为新媒体而迅速发展成一种社会普遍力量,并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发展到舆论监督利器。各级政府也对新媒体极其关注,将“微博问政”、“微博施政”等作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新思路、新手段。但就目前而言,新媒体政治参与的社会运行环境尚不理想。首先,没有建立有效的新媒体政治参与的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新媒体政治参与还仅仅停留在公众意见表达和政治舆论监督的阶段,这只是政治参与的第一阶段,而只有制度保障才能使新媒体政治参与常规化、常态化。其次,数字鸿沟的巨大,使得新媒体政治参与只能集中于城镇,偏远农村和山区的公民在新媒体使用上存在硬件和技术困难,这使得新媒体上的话语权其实集中于极少部分舆论精英手中,而不能让全社会参与其中。最后,整个社会诚信缺位,公民缺乏理性上网的态度,在新媒体环境中缺乏自律,在新媒体方面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新媒体作为新型网络工具,其影响不容小觑,尤其作为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其未来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应当重视。根据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识、动机、行为内容等方面的分析和归因分析,本文认为,应当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工作方面的建设。

(一)政府部门应切实重视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参与的建设工作

作为互联网管理的重要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应发挥有效的管理职能,对大学生政治参与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和引导。首先, 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及时研究制定出台网络相关的政治参与的政策法规,增强执法力度,推进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制度化的进程,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其次,政府各级部门应重视新媒体建设,积极推进“微博问政”,改变微博政治参与成效低微的现状,引导大学生合理的科学的在微博环境下进行政治参与。再次,要注重培养和团结新媒体尤其是微博上的“意见领袖”。微博特有的传播模式凸显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要培养有潜力的大学生成为网络达人和“意见领袖”,团结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进行正面引导,以最紧贴时代潮流的方式与青年沟通,以代表正面主流声音的信息去影响广大新媒体用户。最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和效度,防止个人和组织利用微博、手机等发布虚假、反主流的不良信息,防止各类新媒体从信息传播的利器沦为传播谣言和进行人身攻击的工具。同时,政府还应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能力,消解微博等网络工具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社会各界要为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是对社会综合发展环境的直接评价和回应。因此,对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参与,应进一步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首先,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和平面媒体等在内的各类新闻媒体,要加强对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政治参与的正面宣传,积极关注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和成长发展趋势,引导社会各界主动关心大学生的利益诉求,努力为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等营造积极宽松的舆论氛围。其次,广大网络运营商尤其是微博运营商应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明晰企业发展定位,积极协助政府部门加大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有效管理,并优化相关技术支持与服务,在处置网络突发事件过程中不推波助澜,努力起正面的促进作用。最后,社会其他各类公益性组织和有关团体应发挥特色优势,借助各自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设计和开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网络公益性活动,将活动与微博等新媒体载体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关注有助于产生和集聚网络正能量的活动、事件,帮助和激发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热情。

(三)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学生工作要与新媒体紧密有机结合

正视互联网技术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一项现实课题,而科学有效地运用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同样也将为处理这一课题带来新的契机。首先,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理念,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各类正当利益诉求,积极关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成效监管,让大学生真正看到其政治参与的实际成效。其次,积极创造网络之外的大学生现实社交环境。目前,许多大学生乐于在网络上表达,习惯在微博上围观,却总是耽于行动。因此,要密切关注新媒体上的信息动态和趋势,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走向,从新媒体中准确研判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努力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现实社交环境,从而提供网络之外更多的社交选择。最后,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凝聚、组织和协调作用,组织开展丰富且有吸引力的各类集体活动,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并通过典型示范等方式,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推优、入党、推荐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上,引导大学生去除功利化的政治参与动机。

(四)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大学生既是新媒体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因此,从源头上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网络媒介素养,强化他们在网络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是应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根本有效途径。一方面,大学生在微博、手机、数字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要养成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合理设置参与的期望值,培养和端正政治参与的动机,科学掌握适度参与、有序参与的原则,学会理智地看待政治参与结果和参与期望值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政治参与的效能。另一方面,要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往往泥沙俱下,而其用户又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群体作为关注对象,这种信息聚合会导致偏见的加深。因此,高校要协助大学生加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引导的力度,提高对于各种网络现象的分辨甄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方向。

[1] 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90-374.

[2] 王丽萍,方然. 参与还是不参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一项调查的考察与分析[J].政治学研究, 2010,(2): 95-108.

[3] 周永学,政治意识与大局意识学习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101-131.

[4] 陶东明, 陈明明. 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8.208.

[5] 李元书,刘昌雄.论政治参与制度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9):56-63.

[6] 杨光斌.政治冷漠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3):100-104.

(责任编辑:金一超)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of Weibo on the Influence of New Media o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ZHANG Weifeng1, CHEN Yao2

(1. Security Servic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2. President’s Offic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4, China)

Reasonable, ordered and health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of conspicuous significance for the matur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and the democratization of the na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new media, the extent to which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affairs, as well as their motives and contents, has undergone formidable changes. Surveys demonstrate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encompass high frequency, varied contents, vague objectives, firm belief and low institu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issues are typically related to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the entire society, etc. In order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under new media, the coordinated efforts jointly made by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essential.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s also necessary to provide college students with proper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also strive to combine routine educ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using improved techniques.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should also develop correct values toward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nhance their skills of dealing with new media.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fluence

2015-04-13

张伟锋(1982-),男,浙江嵊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陈 耀(1981-),男,浙江宁波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206.2

A

1006-4303(2015)02-0213-06

猜你喜欢

政治环境大学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环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