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Space构建航天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

2015-03-16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王殿佑马楠

航天工业管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情报馆藏情报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王殿佑 马楠

基于DSpace构建航天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王殿佑 马楠

为适应航天科技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情报应用服务模式,促进情报研究工作与科研生产管理、重点型号研制以及关键技术创新等紧密结合,对新时期的情报研究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切实提高航天科技情报工作水平的关键。

当前,利用开源软件数据库平台,如DSpace、Fedora等,经由网络来存缴、检索和共享研究成果与知识产出已成为信息时代科研生产管理的一种趋势。随着航天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科研单位创新意识的不断提高,航天科技情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如何使航天科技情报与科研生产管理、重点型号项目研制和关键技术创新等密切结合,是摆在情报工作和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DSpace最初由麻省理工学院和惠普实验室开发,是一种突破性的数字知识库系统,可以收集、存储、索引、保护和重新分配机构的研究数据。DSpace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基于存储的资产管理、以事件触发构建的工作流和以分级权限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利用DSpace构建航天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可实现情报工作的有效整合、扩大利用范围、提高利用率,使航天科技情报和技术资源能够与现有的技术创新、成果交流进行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资源加工、组织、存储和发布管理环境。

一、航天科技情报资源的组织

航天科技情报资源的组织应切实结合单位的相关机构进行划分,依据DSpace资源组织的特点进行分层结构组织实施。例如,可将整个研究机构看作是一个大的数字空间集群,将机构内不同技术中心和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个社区,这些社区提交的数字化资源称为馆藏。此外,把馆藏内每条数据详细的信息看作是数字条目,构成信息的基本存档单元,代表用户可访问的一条具体数字资源。

DSpace采用描述、管理和结构3种元数据类型描述存档的电子资源,每个数字条目都采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描述,这些元数据都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元数据的描述可满足大多数数字化资源组织的需要。

从情报组织结构的角度看,依据DSpace资源分层组织实施的特点,将具体的一个单位,如某个研究院或研究所看作是一个大的数字空间集群,再依据单位内部模块化生产布局和不同专业技术中心划分设置不同的社区,如研发部、市场部、工程部、财务部等;社区可下设子社区,如某部件研制中心下设产品设计、产品制造和成品试验等子社区;将这些社区采集到的情报资源和技术资料设为数字馆藏,而具体的情报信息则对应数字条目,见表1。

二、情报资源知识存储功能的实现

航天科技情报资源知识存储实现了对各社区情报技术资料和知识资源的统一组织集成。功能上主要实现在线用户管理,社区馆藏资料管理,馆藏资源提交、在线审核和发布,工作流程设定以及检索浏览和下载等。

1.在线用户管理

DSpace采用分级管理权限,针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对一般用户主要赋予检索、浏览和下载权限;对各个中心的兼职情报人员则可赋予上传、组织审核和发布技术资料及情报信息,管理本中心技术人员的权利;对系统管理员则赋予最高权限,对整个系统进行用户和资料管理。所有使用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人员默认都需要进行注册,并赋予相应的权限。用户只有获得相应的权限才能进行资料的浏览、提交、下载和打印以及进行技术问题探讨。

表1 知识资源组织

2.社区馆藏资料管理

社区馆藏按照单位模块化生产布局和不同专业技术划分,形成各有特色的馆藏资料,它们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融合。此外,按照技术专业又划分为某分系统技术、某器件技术、某生产工艺技术等资料社区。经单位专家委员会的梳理,可划分好技术流程图和树状图,并按照知识资源的分层结构展示。

3.馆藏资源提交、在线审核和发布

馆藏资源的提交应按照单位内业务工作流程和情报组织实施的细节,依据情报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提交、在线审核和发布策略。根据每年课题组织实施的情况,设置课题用户组、课题评审组以及组织管理组,每个组根据设置的不同权限开展工作。

4.工作流程设定

这是情报组织实施管理的核心,只有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系统平台才能根据业务需求合理组织、实施和进行管理工作。每项流程都有详细的节点、时间要求、相关实施人和负责人以及流程组织功能,既能对工作起到监督工作,又能顺利地自动进行工作的分配、组织和实施。

5.检索浏览和下载

为用户快速发现知识、快速获取知识提供途径。用户可根据多种检索条件,在所有资源、馆藏资源以及具体的社区和馆藏中进行检索,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信息定制和推荐,自动对各个馆藏进行索引,获取所要求的资料。

三、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构建

应成立由科研管理部门、情报中心、网络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参与的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筹备组,主要就系统构建的环节、相应的组织管理实施和运行机制以及规章制度与条例等展开协调,成员主要由相关参与部门的主要领导或负责人担任,筹备组组长由主管情报的副部长担任。

1.主要实施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相关资料文献调研,了解知识服务系统兴起的背景、特点、功能以及平台搭建和管理等方面问题,明确相关政策要求和管理规定。同时,对已建成单位进行访谈,学习成熟经验和做法。最后,针对本单位具体情况进行需求定位、功能裁剪和制度安排。

2.总体流程

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构建过程为:先由官方网站下载DSpace;分析DSpace的技术架构和功能,搭建相应技术平台并对有关功能进行裁剪;修改源代码,对系统进行数据组织结构实现,填充相应测试数据;成立相应的技术服务小组,对系统进行管理和数据维护,并从单位整体层面上招募兼职情报人员,设立各部门和技术中心的兼职情报联络员进行技术情报的统一协调管理,主要负责本部门的技术情报上传、审核、发布等;根据用户反馈情况进行相应改版和调整,实时面向用户,以服务为本。

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应用总体流程为:情报研究成果由科技人员在线提交并随即进入审核流程;先由研究室、技术中心的专家进行初审,对技术内容和课题专业进行分析,指出问题和不足之处,情报撰写人员根据专家的反馈进行修改;经反馈并修改后再提交评审,在满足上报要求后提交相应馆藏入库;最后通过网络来发布浏览。

四、几点思考和建议

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在于突出服务性,同时,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明确系统的定位、目标和远景。

二是搭建政策支持框架。应从机构知识传播和知识产权实施的战略角度来明确系统要实现的功能与服务边界,理清理顺各方职责和义务;制定具有约束力和惩罚力度的支持系统建设政策。

三是系统平台建设。应注重功能和服务体系的设计,首先要对本单位的情报知识资产关键服务进行需求分析和定位;其次,对国内外成功实施案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开源系统和组织结构体系。在平台构建策略上,建议采用开源软件,重新进行定制和扩展,既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又可以达到既定的效果。

四是应用推动。要加强发布宣传,进行有关知识库管理和使用的政策、服务宣传介绍与培训;要推广示范应用,在关键部门和关键科研技术人员当中进行示范推广;要形成规模效应,进行资源内容的批量转换和采集建设,丰富知识库;要给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为积极上传者和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奖励。

五是知识库的可持续服务。为了持续发展,知识库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必须制定内容拓展策略和拓展节奏;开展政策咨询服务,明确咨询服务的重点以及相关方的权益管理;拓展新型服务,不断提高个性化、智能化和专题型技术情报服务;完善技术支持,加强系统平台管理,开展应用咨询支持和实现新型服务,不断从多方位、多角度满足科研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各方面需求。

航天科研机构推进航天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是顺应新形势下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探讨新型科技情报工作和开展科研信息管理工作的一项有益尝试与重要举措。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多所重要科研机构都已推行了机构知识库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服务系统可以借鉴这些有益的经验,积极吸收国内外科研信息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推进航天科技情报工作的组织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使航天科技情报工作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科技情报馆藏情报
情报
情报
基于数据工程的国防科技情报生态体系构建
情报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铜陵市科技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情报自动化发展策略
加强科技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