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不同视角研究

2015-03-13李俊彦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名作欣赏 2015年8期
关键词:后殖民民族志文本

⊙李俊彦[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文化翻译”不同视角研究

⊙李俊彦[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文化翻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领域,常出现在翻译研究、民族志研究和后殖民研究中。然而,文化翻译在不同的著作和论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在翻译研究中,文化翻译与语言翻译相对,它侧重翻译中文化意义的传递,认为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文化塑型的作用。民族志文化翻译是建立在民族志实践的基础上,把研究和表达他族文化的过程看作是文本化和翻译的过程。文化翻译在后殖民研究中用来表现后殖民语境中的一种文化生存状态,又称为“文化杂合”、“文化离散”。

文化翻译 民族志研究 后殖民研究

1990年在英国学者巴斯内特和美国学者勒菲弗尔在编辑出版的《翻译、历史和文化》一书中,他们提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一词。1998年,他们又编辑出版了《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在书中,他们提出了“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一词。翻译与文化的问题能够拉动翻译和文化研究以及相关领域间跨学科研究。

翻译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研究课题,文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文化翻译。这里的“文化”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它包含着不同的异质文化,它的讨论方式常采用对话式和多元式。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中,翻译起着桥梁的作用。翻译中,对他族文化的理解必须建立在与本族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反之亦然。所以,在文化研究进行的同时,翻译研究的过程也在进行。文化翻译是一个特殊的学科领域,常出现在翻译研究、民族志研究和后殖民研究中。然而,文化翻译在不同的著作和论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也是不同的。文化翻译有多种意义,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人类学使用最为广泛,社会人类学认为:文本是翻译的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它代表整个文化的再现和认同。安东尼·皮姆在《易引起争议的翻译研究术语》一书中指出,使用术语前指明要表达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在文化翻译中,翻译研究、后殖民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这三方面是文化研究的三大分支,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目的取向和来源都不同。

一、“文化翻译”从翻译研究的视角来谈,侧重语言翻译与文化翻译

奈达和泰伯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最早对文化翻译下了定义,关注翻译中文化含义的传达,在保留原文的功能的方式基础上,试图寻求一种译语文化来描述《圣经》里的西方文化让人们接受。在此基础上,“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理论被提出。沙特尔沃思指出文化翻译包括两层意义:人类学的研究工具和在翻译中的文化意识的建立和文化意义的传达。方梦之的文化翻译论提出:“从本质上讲,翻译研究是一个文化问题,尤其涉及两种文化的比较研究。”在句词层面上的语法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文化翻译重点关注的。这种建立在语言教学基础上的翻译只重视语言符号的转换行为,从而使得翻译过程和文中具体的语境脱离。文化翻译重在通过翻译实践协调文化差异,或传递他族文化,从而达到表现另一种文化的目的。文化与翻译之间具有相关性。如英汉习语的对等翻译。这在诸多翻译作品中都有体现,如《文化翻译论纲》(刘宓庆)、《文化与翻译》中有许多实例。

近年来,翻译研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初是研究语言内部结构,后来拓展到语言内部结构包含的文化意义、文化差异和历史社会因素为目的,其次关注在这差异影响下的不平等,深刻影响翻译的因素如霸权、意识形态等,这与民族志研究、后殖民翻译研究中内容相同,这也是这三类翻译研究的交叉之处。

二、“文化翻译”从民族志的视角方向研究,体现在文化作为文本和他族文化的再现方面

“把异地人群的所见所闻所感写给和自己一样文化背景的人阅读,这种著述被归于‘民族志’”。文化人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民族志,指的是把在异地所见所闻写给他人阅读,描写的是他族的文化以及对他族文化的理解,它是一种翻译实践。

民族志的文化翻译和翻译研究的文化翻译这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前者是将他族的文化文本化的过程,如:听力材料的文本化翻译。民族志工作者把他族文化作为理解、翻译的对象,因此,在此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存在的原语文本,学者只有根据文化心理和文化框架去解读、翻译他族文化。民族志学者和翻译者在跨文化交流中任务相同,但工作重心有所不同。在跨文化语境下,前者擅长调和不同文化之间相处;后者侧重跨文化对比,从不同的语言中寻找文化差异。

当今,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思潮盛行,在后殖民语境中文化翻译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如:塔拉勒·阿萨德曾质疑它的有效性,提出将控制性的话语与被控制的话语之间的权力的不均衡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在我族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介绍过程中,民族志工作者应该用恰当的我族文化语言去反映他族文化。在此过程中,译者需要按照我族文化去塑形他族文化。而文化翻译过程是单语的、单向的文化归化过程,违背了文化翻译的要求:交流——对话——互动,因为翻译要考虑到尊重民族差异。所以,翻译就只是一个隐喻,作品的复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常常不能被完整地表现出来。一些学者已经意识到此问题,他们认为提出文学翻译的方法和经验可以被民族志文化翻译借鉴,同时提出民族志文化的研究方向要转换成分析不同语言的差异,并探索不同文化的异同。

三、“文化翻译”从后殖民研究的视角研究来谈,它侧重于文化翻译作为文化迁徙和离散方面

霍米·巴巴提出后殖民研究视角的文化翻译,他指出文化翻译在后殖民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所提出的文化翻译与前面提及到的两种文化翻译不同。他认为:翻译表示“挪动,移动”,就是把某物从一地挪到另一地。翻译的过程就是文化构成的一个过程,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确切来说,翻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文化翻译指生存在主流文化中,但来自于非主流文化的学者的生存状态。这些人生存在第三空间中,这空间不属于主流文化也不属于他们的故土文化,他们对主流文化缺乏认同,因此,这里指的“翻译”就是他们从一种确定的状态挪移于第三种文化的一种状态。文化翻译在后殖民研究中用来表现后殖民语境中的一种文化生存状态,它和文化迁徙、文化混杂具有相同的意思。

在20世纪的70年代初,后殖民研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20世纪80年代初,强调学科意识盛行,它强调寻找学科渊源,众多研究者调整研究方向,研究范围从文本之内的语言学调整成文本之外的多学科。因此,后殖民研究纳入了翻译研究的领域,代表作有《为翻译定位:历史、后结构主义和殖民语境》(尼兰贾娜)等,这对当时的翻译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新的学术流派,旨在研究后殖民翻译理论。后殖民研究中的文化翻译和文学翻译以及民族志翻译完全不同。前者没有关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研究的是一种单语种的文化状态,它有其独特的特点。著名学者垂文狄指出:后殖民研究中的文化翻译的缺陷就是不能传递文化,因为在翻译中它忽视语言差异方面的研究以及如何跨语言传递信息,这就使翻译过程成为一个孤立的过程,甚至是毫无意义的一个过程,译者应对这一方面足够重视。

四、结论

由以上研究我们得知:文化翻译在不同研究领域中所指不同,但也有关联,因为在不同研究领域文化翻译关注的对象不同。从翻译研究的视角来谈,“文化翻译”侧重文学翻译中的语言翻译与文化翻译,需要指出的是,当代翻译研究中心从文本内移到文本外,这是为翻译研究增加了新的角度。民族志的文化翻译是从民族志的视角方向研究,体现在文化作为文本和他族文化的再现方面,民族志研究最初调查的方法是首先用口头语言翻译,其次以书面形式记录,民族志翻译的研究对象是他族文化,这是它独特的一点。撇离开源语言文本,翻译建立在对他族文化的理解和阐释的基础上,再记录下来。这种翻译的缺陷是缺乏原语文化传递的语言信息,只有译语的文化特征,因此,这是一种单向的阐释。“文化翻译”从后殖民研究的视角研究来谈,它侧重于文化翻译作为文化迁徙和离散方面。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化翻译所指翻译对象不同,我们弄清不同所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翻译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1] MUNDAY J.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 ation Press,2010.

[2]SUSAN BASSNETT,ANDRE LEFEVRE.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安东尼·皮姆.易引起争议的翻译研究术语[J].黄德先译.东方翻译,2012(1).

[4] 方梦之.中国译学大词典[K].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5] 高丙中.“写文化”与民族志发展的三个阶段(代译序)[M].//詹姆斯·克利福德,乔治.E.马库斯.写文化·民族志的诗学与政治学[M].高丙中,吴晓黎,李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作 者:李俊彦,硕士,太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后殖民民族志文本
溯源灵性与超越的神话诗学:厄休拉·勒古恩的民族志科幻书写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走向理解的音乐民族志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身着和服的“东方灰姑娘”
《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义解析
全球化后殖民语境下的《山河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