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2015-03-13权志成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730101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盖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

权志成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730101)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自恋人物

权志成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730101)

曼斯菲尔德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她的短篇小说中存在大量的自恋人物。曼作品中的自恋人物常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无可奈何的现实之间徘徊,郁郁不得志,另外很多自恋人物经常在镜子面前沉迷发呆,他们对别人的感受毫不关心,极端的个人中心主义是他们自恋的极端表现。曼本人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她一方面孤傲、自恋而又倔强,另一方面又时常陷入矛盾心态之中,曼作品中自恋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矛盾情感和心态在一定意义上是作者本人自恋心理的外化。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自恋人物;矛盾心态;自我中心

一、幻想与现实

曼短篇小说中的自恋人物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沉迷于幻想,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纠缠不清,这些人物无一例外地追求着一种朦胧的象征,躲在一个虚幻的“伊甸园”里,在这个傻瓜们的天堂里,他们无知地把自己当成宇宙的中心,对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一无所知、毫不关心。这些自恋人物包括贵太太、商人、小店员、社会底层的女佣人、养尊处优的大户小姐,她们无一例外地都有做白日梦的嗜好。《序曲》中的主人公琳达是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上层社会的妇女,养尊处优的她从不需要为生计而操劳担心。她对生活毫无热情,整天沉迷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并以此逃离现实的生活。她对自身的关注远大于她对孩子的关注,她对母亲角色的逃避必定与自我爱恋有关系。

在《幸福》中,贝莎的情感悲剧的根源之一就在于她的自恋。从始至终,贝莎的幸福感只是她臆想的产物,现实中根本就不存在,但她却不听劝阻,整天陶醉在自欺欺人的幻想和陶醉中,梦想着跟哈里这位富家子弟结婚,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哈里抛弃了贝莎。曼作品中的自恋人物沉迷于幻想,面对现实中平淡无聊的生活她们都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这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在无意识的幻想中表现出来,同时她们也是在梦幻般的自恋中维护自我完整和确认自我。

二、镜像与自恋

曼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大量运用镜像来表现人物极其复杂的自恋心理甚至是病态的心理特征。在《雷金纳德的一天中》,主人公雷金纳德整日无所事事,沉醉于自恋的幻想中1。在《序曲》中,男主人公斯坦整日在镜子面前展示自己硕大的胸肌和粗大的胳膊,“觉得自己的身体是世界上最完美,最有诱惑力的,”“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健美,最具有诱惑力的人”。1他“对自己有这么结实,听使唤的身体而感到高兴,乐得直拍自己的胸脯。”1而在《我不会说法语》中,男主人公杜盖特的自恋心理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小说中一共出现的四次镜像一步步把杜盖特极其自恋的心理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为杜盖特感到可笑的同时也感到可悲。一方面是他每天站在镜子面前荒唐的自恋幻想,另一方面却是残忍的现实——他在生活中一事无成,穷困潦倒,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和侮辱。曼运用镜像中的自我成功而又细腻地刻画了小说人物特别是一些失意者的自恋心理。

三、自我中心

另外,曼作品中的自恋人物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眼里容不得别人。这类人极度自尊,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在《海湾》中,主人公斯坦利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他整天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最善于经商的人”,为自己生意上一笔一笔的成功感到无比自豪,甚至对自己纤细的身体也感到心满意足。斯坦利和整日迷恋于镜中的杜盖特极其相似。在他看似不可一世、趾高气扬的背后,读者会发现斯坦利其实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极其“在意别人评论的、胆怯的、敏感的、幼稚的人”。1在《莳萝泡菜》中,曼运用视角转换的技巧描述了一个极端自我与惟我的人物——“他”。小说既没有复杂起伏的情节也没有什么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个故事只是围着主人公“他”进行的,而且小说自始至终都没有给出这位男性人物的名字,而是简单的用“他”代替。这篇小说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女主人公维拉与“他”的对话。但占据主导地位的却是“他”。至于“他”的初恋情人维拉的近况、感受、生活,“他”一概不关心,而只是喋喋不休,自我陶醉地大谈特谈自己的旅行和打算。曼在此极其精确地描述了“他”那极端自私的个人中心主义。

四、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曼的作品中出现如此多的自恋人物呢?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种创作的巧合或是作者的无意安排或个人喜好。“思想感情作为审美主体的主观方面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与一定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下一定个人生活经验分不开的。”2曼出生在新西兰,其父是是新西兰一家银行的董事长。作为一位社会名媛,曼本应享受奢华而无忧的生活,但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只身到遥远的伦敦求学,去实现自己的作家梦。但是现实总是与愿望偏离,曼的这一选择注定了她一生要在动荡、磨难、漂泊和痛苦中度过。虽然曼少年时便显露出惊人的文学天赋,但在英国,“她是一个陌生人——一位异乡来客。”3她的作品刻有她本人真实生活的明显印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与作家不可抑制的自我表现欲和她的孤芳自赏不无关联。从高高在上充满优越感的人物兼观察者的叙述者到人物自我为中心的叙述,无不流露出作家自身的自恋心理。4由此可见,曼作品中的自恋人物与曼本人存在着一种互相映射的关系。“创作过程开始于作者的心理动力、感觉冲动,它是现实现象对于主体心理的刺激的结果。”5曼小说中人物的自恋情结与曼本人的思想观念与个人情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注释:

1.英国. 曼斯菲尔德. 陈良廷, 郑启吟等译.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276, 276, 234, 233,252.

2.杜洋.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1): 78.

3.STEAD HAR MONDSWOR TH, ed. The Letters and Journals of Katherine Mansfield: A Selection[C]. AGELA SMITH. A Letter to My Mother. London: Penguin, 1977: 23.

4.蒋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矛盾身份[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37.

5.李晶. 历史与文本的超越:小说价值学导论[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2: 112.

猜你喜欢

盖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
怎样写短篇小说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声 明
人面娇花相映红
拼演技
讽刺艺术赏析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