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一窗口”成电子口岸新亮点

2015-03-12马智丽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申报贸易上海

马智丽

“单 一窗口”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保障供应链安全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单一窗口”通过单一的信息输入点一次性提交标准化信息,为参与贸易管理的政府部门协调各自的管理职责提供一个平台,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便利。

与之相应,中国的电子口岸依托国家电信公网,将海关、检验检疫、外贸、外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相关部委的业务数据连在一起,实现进出口相关管理部门与“大通关”流程相关的数据共享和联网核查,向企业提供报关申报、网上支付、外汇核销和出口退税等“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

据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白石介绍,电子口岸正在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信息化支撑,是当前口岸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的电子口岸建设与国际“单一窗口”在建设目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基本一致。中国的电子口岸从国情出发,考虑到口岸分布广、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业务模式多样等特点,建立国家和地方两级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是符合国际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单一窗口”。

主动适应全球化

业内观察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分析,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对中国经济影响逐步显现。由于国际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和出口型企业利润正在降低,进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面临生存危机。同时,由于中国口岸执法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还没完全互联互通,进出口企业要在银行、外汇管理局、商检局、海关、港务局、船代企业和货代企业等各个部门来回完成多道手续,增加贸易成本,降低了通关速度和效率。

在国际经济形势尚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对通关效率和成本更为敏感,对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有强烈呼声,迫切希望通过电子口岸的发展,全面实现“单一窗口”功能,进一步提高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该观察人士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应当按照国际“单一窗口”要求,结合国情,进一步推进电子口岸建设。这不仅符合中国外贸发展战略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口岸管理部门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提高口岸执法能力,创造有利于大监管的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有效途径。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张广志表示,建设“单一窗口”首先可以有效将现有口岸执法改变为一口对外、一次受理和一次操作的执法模式,可以实际简化申报流程,降低申报环节操作复杂性,采用单一平台申报,摒除以往多人员、多客户端和多单证系统操作。

其次,“单一窗口”可以有效减少同类数据项的重复录入,将执法部门需要的申报数据整合成标准化的申报数据池,相同或相近的数据项只需录入一次。

再次,“单一窗口”实现企业与执法部门之间信息流的无缝衔接,企业可以运用“单一窗口”的数据有效整合贸易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资源,减少中间处理环节,降低数据差错率。

此外,通过“单一窗口”界面可“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避免在各执法部门之间奔走和等候,从而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探索中前行

去年6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上海自贸试验区洋山保税港区启动试点,通过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今年1月23日,海关总署宣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年内将推广至沿海各海运口岸,标志着电子口岸建设的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上海自贸试验区物流服务研究所内部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介绍,“单一窗口”是监管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上海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全国首个“单一窗口”,目前有“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申报”和“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两个试点项目,全面推广还有待时日。

据了解,去年下半年,上海口岸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方案(审议稿)》。根据审议稿,上海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包含货物进出口、运输工具、进出口许可、支付结算、企业资质和信息查询等方面。届时,在“单一窗口”平台上,通过上海电子口岸,贸易和运输企业可实现一点接入,经一次性递交就能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监管部门处理状态(结果)也能通过该平台及时反馈给申报人,并通过共享资源实施联合监管。

上海市口岸办主任张超美透露,目前正在研究货物申报由进口推广到出口、由海港推广到空港;完善申报数据导入功能,探索修撤单申请电子化方式,研究境外邮寄物品通过平台实行联网审核和监管的方案;研究推动由船舶出口岸联网核放,扩展到船舶进出口岸手续办理环节;研究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企业先行先试项目和制定“单一窗口”运行规则等。

预计年底可实现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基本功能,即实现口岸通关和监管通过“单一窗口”受理。各口岸监管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平台接受贸易企业和运输企业的申报,并将处理信息和监管信息反馈给申报人;监管场所的货物和运输工具的运抵、查验作业和放行等信息,通过平台发送至监管部门,并告知贸易企业和承运人等相关各方;实现各监管部门依照合作协议和规则,共享相应监管状态信息;建立关检一次查验的指令自动比对系统,建立和优化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的作业流程;实现贸易和运输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与“单一窗口”对接。

到明年,基本建成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扩展“单一窗口”应用功能。在“单一窗口”实现海关税费和相关规费以及查验辅助作业服务费用的电子支付和实现国际转运功能,使船舶和贸易许可与证书、外汇和出口退税等业务可在“单一窗口”办理。推进口岸申报数据标准化、执法流程再造和优化。各政府管理部门通过“单一窗口”平台,受理企业资质相关行政审批和登记等事项。

随着长三角“大通关”一体化改革范围从最初的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扩展到“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2个直属海关,此外天津、广东和山东等地的方案已经通过论证,“单一窗口”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并提速。

据调查,今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的轮值方是浙江省。浙江省口岸办公室副主任汪岸天表示,正在研究完善电子口岸建设的接口标准和技术规范,同时启动上海、江苏、浙江、宁波和安徽五省市的地方电子口岸间身份认证和数据交换建设,形成平台建设基础。他表示,要在上海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本地区的“单一窗口”建设方案并加快实施,力求在年底前初步建成“单一窗口”,在2017年全部实现。

突破互通互联瓶颈

去年年底,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6届部长级会议批准建立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并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营运中心,谋求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提高APEC成员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通区域供应链的“堵点”。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介绍,亚太示范电子口岸选择有4条参考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单一窗口”功能。

中国电子口岸的发展现状与国际“单一窗口”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差距。国际“单一窗口”的基本功能是在进出口环节中,企业在一个窗口能够一次性提供信息,以满足政府部门对进出口监管的需要。而中国电子口岸虽然提出一个“门户”入网、一次认证登录和“一站式”服务的发展目标,但目前仅实现部分海关业务数据的申报,距离“一次申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无法真正满足企业的通关便利化需求。

上海亿通国际内部人士向《航运交易公报》记者透露,“单一窗口”的互通互联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只是因为牵扯的部门太多。目前只有部分单位联网,实现电子口岸建设委员会中的15家成员单位全部业务联网还任重道远,中国电子口岸还需要更多的执法机关加入进来。从这两年的情况看,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部分单位由于政绩观使然,对于目前中国电子口岸“海关牵头”方式并不认可,认为建电子口岸主要是为海关服务,与本部门的业务和口岸业务关系不大,参加的主观能动性不足,除了“大通关”中必须的一些数据,在经国务院反复协调后才同意入网共享外,对其他通关数据的入网共享并不积极。而在“大通关”链条中,多家口岸单位属于“条”状垂直管理,不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难以协调。

专家认为,应根据中国国情,积极借鉴国外“单一窗口”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加大政府工作力度来推进中国电子口岸的国际化进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申报贸易上海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上海电力大学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贸易统计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