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邮轮的中国时代即将到来

2015-03-12贾天琼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歌诗母港嘉年华

贾天琼

上 世纪90年代,丽星邮轮进入中国市场,开启了中国的邮轮旅游时代。此后,各大旅行社先后开展邮轮分销业务,在线旅游网站也纷纷布局邮轮业。作为舶来品的邮轮旅游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速度令人咋舌。

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统计,乘坐邮轮出境的中国游客人数2013年达到57万人次,去年突破70万人次;去年在中国运营和服务的国际邮轮8艘,预计明年将增至16~18艘。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地区邮轮航线的重要始发港和环球航线的重要挂靠港,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邮轮市场也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

中国市场“井喷”

邮轮旅游方兴未艾,保持年均8%的增长速度,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邮轮游客可达3000万人次。此前,欧洲和北美一直是邮轮旅游的主力市场,如今亚太地区加速赶追,中国邮轮市场亦是越发火热。

全球最大邮轮巨头美国嘉年华邮轮公司(嘉年华)首席运营官艾伦·巴克鲁日前表示,当前的低油价给邮轮行业带来更好的经营环境,未来邮轮旅游市场前景将更为乐观,尤其是中国市场将会有较大发展。若干年后,中国邮轮市场将会出现20%~30%的两位数增长,而行业整体增长约保持3%~4%的水平。

《2014中国邮轮发展报告》指出,今年中国邮轮市场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布局中国的母港邮轮从去年的8艘增至12艘,中国游客乘坐邮轮出游将首次超过100万人,甚至或达200万人次。据统计,去年中国邮轮运营466航次,同比增长14.78%。其中,母港航次366次,同比增长9.3%;访问港航次100次,同比增长40.8%。出入境邮轮游客172.34万人次,同比增长43.36%。其中,以中国游客为主的母港航次出入境147.92万人次,同比增长44.3%;以境外游客为主的访问港航次出入境24.47万人次,同比增长37.9%。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邮轮的中国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市场的邮轮游潜力巨大可见一斑。2006年以后,世界主要邮轮企业都开始在中国内地设立母港邮轮航线。2008年,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皇家加勒比)以同名子品牌船队进入中国,新邮轮“海洋量子号”将从今年夏季起在上海开启全年亚洲航线,以新邮轮行驶中国母港航线,前所未见。嘉年华于2013年率先开辟中国冬季航线,为目前唯一在中国市场实现全年运营的国际邮轮企业,并即将推出首条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环游世界86天邮轮航线。

除此之外,主打东南亚航线的丽星邮轮,以及一些在中国市场开展销售远程邮轮产品的地中海邮轮、公主邮轮等邮轮企业,也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伴随着外资邮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本土邮轮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13年1月,中国第一艘邮轮“海娜号”在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启航,打破了外资邮轮企业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去年2月,渤海邮轮管理公司成立并收购歌诗达“旅行者”号邮轮,主攻邮轮运营,未来还会组建邮轮船队。中国大型旅游集团也开始向利润更为丰厚的产业中上游进军。

同时,中国正逐步将造船行业推向价值链上端,从批量生产散货船和油轮,朝气体船以及邮轮等高价值领域迈进。中国正迅速成长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还将有望超越北美。

近年来,中国沿海城市兴起了邮轮码头建设热潮,17个沿海城市规划打造国际邮轮码头,预计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邮轮码头数量超过20个,泊位超过34个,其中上海、天津、厦门、三亚、舟山均已建成首期大型国际邮轮母港,共计5个港口、9个泊位(见表)。

外籍邮轮“主导”

邮轮产业链的中上游,即邮轮制造和运营管理,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程度还较低,中国市场依旧为外籍邮轮主导,缺少自主品牌,本土邮轮企业发展步履蹒跚,邮轮制造业瓶颈有待突破。

当前,中国市场的邮轮供给以皇家加勒比、歌诗达邮轮、公主邮轮和丽星邮轮为主,占据整个邮轮供给市场份额的95%,中国邮轮品牌仅有“海娜号”和“中华泰山”号。中国邮轮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企业入驻,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均提出更加重视中国及亚太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抢滩”中国市场的竞争也更为激烈。

早在2006年,嘉年华便以歌诗达邮轮的名义入驻中国市场,寻求合资机会,全方位发展中国邮轮市场。其瞄准中船集团,强强联手,改造造船企业建造邮轮,并与世界上最大邮轮建造企业意大利造船金融股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共同设计及打造中国第一艘世界级邮轮。

日前,嘉年华又与招商局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从基础建设和船舶运营两方面谋求合作。根据协议,嘉年华与招商局集团将携手打造首个专门服务中国市场、自主拥有并运营邮轮产品的中国本土邮轮品牌,致力于寻求机会购入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邮轮,或购入现有邮轮。此外,嘉年华还将以开发深圳太子湾邮轮母港为契机,全面开展在邮轮全产业链的布局合作。

嘉年华以旗下两大邮轮品牌——歌诗达邮轮及公主邮轮服务中国市场,巩固其在华的领军地位。嘉年华将在今年引进“歌诗达·赛琳娜”号,“歌诗达·维多利亚”号、“歌诗达·大西洋”号和“蓝宝石公主”号邮轮共同服务中国市场,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整体运力。嘉年华因此将拔得头筹,成为首家在中国拥有4艘旗舰邮轮的国际邮轮集团。今年嘉年华在华运力同比将增长140%,预计接纳中国游客50万人次。

嘉年华的“宿敌”——皇家加勒比则与携程结盟,合资成立天海邮轮,寻求线上支持,并通过当地销售代理运作布局中国市场。

中国造船业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邮轮制造业对资金、技术和整修水平要求非常高,目前世界邮轮制造业基本由德国、意大利、芬兰和法国所垄断,世界80%以上的豪华邮轮由上述四国造船企业建造,并为欧洲带来丰厚的利润回报。以2010年为例,欧洲邮轮产业给欧洲经济带来352亿欧元收入,其中直接收入为140亿欧元。据统计,2010—2014年,全球31份远洋邮轮订单中的29份被上述四国造船企业接获,总造价为140亿欧元。中国船舶制造在设计构思上缺少开放和多元的文化理念,在建造技术和装饰设计上仍存在不足。

行业尚存隐患

中国邮轮产业的最初特征是以国际邮轮入境接待为主,发展至今,已逐步呈现国际邮轮出入境旅游并举的格局。随着中国公民的个人财富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每年乘邮轮出游人次将达到450万人次。但对于日益膨胀的中国邮轮市场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尽管中国邮轮旅游消费市场发展迅速,但行业水平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去年乘坐邮轮的中国游客约为70万人次,而美国则超过1000万人次。中国的邮轮产业市场渗透率相较发达国家仍低,同时在邮轮产业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完善。

首先,作为邮轮产业链下游领域的邮轮码头建设,前期投资巨大,如果盲目建设,将面临投资无法回收的风险。中国的邮轮码头建设则整体规划不足,码头间呈现相互竞争和替代格局。

其次,中国邮轮企业经营主要以定班为主,主要的邮轮产品呈现邮轮旅游进口、游客赴境外消费的特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显著。

在上游产业链方面,中国邮轮经济尚未跳出集中于港口、旅游接待等下游产业链的局限。金陵船厂承建“泰坦尼克2”号邮轮,预计明年实现首航,象征意义重大,在某种程度表明中国造船企业有进入豪华邮轮市场的迹象。

此外,中国还没有建立完整的邮轮营销体系及信息管理系统,典型的邮轮消费市场表现为旅行社通过包船销售模式占据市场份额。这部分销售总量占营销总量的50%以上,这种模式的弊端是邮轮游报价和库存体系依赖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式。随着邮轮企业进一步加大邮轮投入量,旅行社将会以更加谨慎的态度来看待包船业务,包船这种在中国特有的邮轮经营模式将面临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诗母港嘉年华
张桂光录商承祚句
嘉年华里的大肚子熊
航天远洋测量船“远望7号”返回母港
歌诗达塞琳娜号与钻石公主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对比及启示
世界八大跨年“嘉年华”
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三生 追梦嘉年华
文淇我的灿烂嘉年华
蛇口太子湾将崛起世界级邮轮母港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