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相交流绕组的布线与研究

2015-03-12万玉吉

机电工程技术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极距节距

王 恒,张 扬,万玉吉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基于三相交流绕组的布线与研究

王恒,张扬,万玉吉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三相交流绕组是电机设计及电机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环节。为了掌握其布线规律,从参数的设计→划分电流的瞬时方向→一相绕组最佳形式的确定→画三相布线图,形象直观地研究了三相交流绕组的形成过程。在画布线图的过程中,只要遵守布线图的四点原则,就能设计出最佳的三相交流绕组。

关键词:极距;节距;相带;槽距角

0 引言

三相交流绕组在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三相电动机中,三相发电机中,三相起动机中……都离不开三相交流绕组。由于三相交流绕组是电机的核心部分,布线技术复杂又极易烧坏,为此,以3相4极36槽为例来研究三相交流绕组的布线原则,以满足电机设计及维修人员的工作需要。

1 设计参数

在三相交流绕组的布线之前,必须掌握极距、节距、槽距、相带、相位差这五个参数[1]。

1.1设计极距(τ)

三相交流绕组通入三相交流电后,会形成N、S、……这样的多对磁极,这些磁极会朝一个方向旋转,就形成了旋转磁场。相邻两磁极中心线之间所占有的槽数叫极距(τ),那么,3相4极 36槽交流绕组的极距为τ=Z∕2P =36∕2×2=9(槽),其中,Z为槽数,P为磁极对数。

1.2设计槽距角(α)

一对磁极(N、S)所形成的电角度为360°,当电机有P对磁极时所形成的电角度为P×360°。

相邻两槽中心线之间的电角度叫槽距角(α),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所形成的槽距角α=P×360°/Z=2×360°/36°=20°。

1.3设计相带(Q)

每个极距中的每相绕组所占有的槽数叫相带(Q)[2],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的相带为Q=τ/3=9/3=3(槽)。

1.4设计相位差(△ϕ)

三相交流绕组分别用U、V、W表示,它们的首端U1、V1、W1依次相隔的槽数叫相位差(△φ),由电工理论知,三相交流电源电压的相位差为120°电角度,这就要求三相交流绕组也要与之对应,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的相位差为△φ=120°/α=120°/20°=6(槽)。

1.5设计节距(Y)

一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所间隔的槽数叫节距(Y),例如,一个线圈的左边在第3槽,右边在第11槽,则该线圈的节距为Y=11-3=8(槽)。

不同的电机,节距不同,这是由电机的槽数、极数等条件决定,设计时需要先画出多种布线图之后,再结合布线的第四点原则,经分析后才能得出线圈的最佳节距。

2 划分电流的瞬时方向

2.1划分极距(τ)

①先画出Z槽,并标上槽号;

②划分出各极距,并标上N、S……名称,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的各极距如图1。

图1 划分极距

2.2划分各相带

把各极距划分成三等分,并按U-W-V的规律标出各相带的名称,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的各相带如图2。

2.3标出电流的瞬时方向

由电工理论知,N极距与S极距各槽中电流方向总是相反,故按N极距中电流方向朝里,S极距中电流方向朝外的规律标出各槽中电流的瞬时方向[3],那么,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各槽中电流瞬时方向如图3。

图2 划分相带

图3 标出电流瞬时方向

3 画布线图

布线图包括端线图和展开图,特别是端线图,它是往定子槽中下线的主要参考。

3.1布线原则

理论与实践证明,各相绕组的布置应符合四条原则[4-5]:①同名相带中布置同相线圈;②每个线圈的两个有效边要分别布置在N极与S极面下;③同相所有线圈要串联,且要符合电流的瞬时方向;④线圈的节距以最短为好,以便节省铜线。基于这四条原则,便可确定出三相交流绕组的最佳布线形式、接线规律和线圈节距。

3.2任意一相绕组的布线形式

先按照各相绕组布置原则中的①、②、③,画出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中任意一相绕组的端线图和展开图,如图4,它有4种形式。

图4(a)为同心式绕组1,形成两组;图4(b)为同心式绕组2,形成四组;图4(c)为链式绕组1,形成两组;图4(d)为链式绕组2(也叫交叉式绕组),形成四组。把这四种形式的节距进行统计,如表1。

再按照原则④进行分析,显然,同心式2和链式2总节距最短,这就是最佳布线形式,这两种形式在实际中都可采用。

图4 任意一相绕组的布线形式

表1 各绕组形式的总节距

3.3三相绕组的端线图

前面我们介绍了三相交流绕组的布线原则,分析出了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的最佳形式,下面来介绍它的端线图。

3.3.1同心式2的端线图

①当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采用同心式2时,在符合电流瞬时方向的原则下,对各组连线,其中一相绕组连线如图5(a)。由此,总结出一相绕组的接线规律:反串连接,即组与组之间是头接头,尾接尾的连接;线圈节距:大组是Y1=7、Y2=9,小组是Y=7。

②由于三相绕组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为此,先确定出U相绕组(U1在第2槽),然后,旋转120°电角度就得到V相(V1在第8槽),最后,再旋转120°电角度就得到W相(W1在第14槽),本例中,U1、V1、W1依次相差6槽,如图5(b)是形成的端线图,它能形象地反映出三相绕组的所有信息。

3.3.2链式2的端线图

当3相4极36槽交流绕组采用链式2时,在符合电流瞬时方向的原则下,对各组连线,其中一相绕组连线如图6 (a),由此,总结出一相绕组的接线规律:反串连接,即组与组之间是头接头,尾接尾的连接;线圈节距:大组是Y=8,小组是Y=7。

与3.3.1同理,它的端线图如图6(b)。

图6 链式2的端线图及连线

4 三相绕组的下线

不论三相绕组采用同心式2,还是采用链式2,都可采用三平面下线法,即下完U相线圈,再下V相线圈,最后下W相线圈,其下线工艺可参考其他资料。

5 结束语

当系统地掌握了定子绕组的四条布线原则之后,对绕组的形式、接线规律和线圈节距这三个要素就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于是,对其他电机的研究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文献:

[1]包玉华.电工学[M].北京: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2]贾大义.常用电机原理与设计[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6.

[3]杨天明.电动机绕组维修技术[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黄永铭.电动机与变压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松柏.电动机修理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编辑:向飞)

AC Windings Groups the Three-Phase Based on the Winding and Research

WANG Heng,ZHANG Yang,WAN Yu-Ji
(Machinery& Electric Institute,Nan Yang Agriculture College,Nanyang473000,China)

Abstract:Three-phase AC windings groups which is technological link is grasped by machine maintenance personnel. In order to grasp the three-phase AC windings groups of winding discipline,from designing parameter,dividing the instantaneous direction of electric current,defining the best formation of one phase and drawing three-phase wiring diagram,it researches vividly the formal process of three-phase AC windings groups.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wiring diagram,it can be designed best Three-Phase AC as follow four principles of wiring diagram.

Key words:pole pitch;pinch;phase belt;flute pitch angle

作者简介:第一王恒,男,1972年生,河南镇平人,中级实训教师。研究领域:机电与汽车维修。

收稿日期:2015-05-28

DOI:10. 3969 / j. issn. 1009-9492. 2015. 11. 036

中图分类号:TM3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492 ( 2015 ) 11-0141-04

猜你喜欢

极距节距
圆柱螺旋扭转弹簧节距对刚度与应力的影响研究*
石墨化和50%石墨质阴极铝电解槽指标与磁流体稳定性特征对比分析
缩短极距对电解金属锰生产中直流电耗的影响
轮胎花纹节距噪声研究及其应用
弹射驱动用变极距长初级双边直线感应电机设计
基于Autolisp的轮胎花纹节距自动排列
井下视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
基于焊点形态分析的小节距BGA焊盘尺寸设计
U形漏泄同轴电缆的设计与实现
30 t/h铝锭连续铸造机输送链系统链轮节距优化设计与仿真